袁崇焕为什么饱受非议?49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5 13:0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0:29
袁崇焕的死确实从历史上来讲是一幕悲剧,历史对他确实不公平(袁崇焕最后是遭嵥刑而死的,就是千刀万剐,所以袁崇焕不仅死得冤枉,而且死得非常悲惨)众多史学家认为袁崇焕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他是一个好官,满学家阎崇年先生评价其为“文官的楷模,武官的榜样!”袁崇焕无论是在广州任县令还是中途被崇祯皇帝任命为督师、辽东总兵、兵部尚书,为官始终清廉、忠诚而厚道。袁崇焕似乎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天敌,努尔哈赤兵败宁远,抑郁而终,其子皇太极又兵败宁远、宁锦、北京之战。连皇太极自己都承认“十年未尝遇此劲敌也!”可见袁崇焕是后金王朝的眼中钉、肉中刺。袁崇焕的死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崇祯皇帝猜疑心太重不愿意信任任何人,其次是袁崇焕曾向崇祯皇帝许诺“五年方可复辽”可最终结果是“五年复辽”未成,皇太极的军队反而达到了北京“袁崇焕不顾一切率军勤王,以少胜多!”,使得崇祯皇帝“明朝中兴”的美梦化为泡影,所以崇祯皇帝怨恨袁崇焕,实际呢是他自己的错,因为袁崇焕曾经三次上书要加强长城以北薄弱地区的军事防御,可是崇祯皇帝并没有听,引来祸水,又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就把所有的罪责都往袁崇焕身上推。袁崇焕死的是冤枉的,他的确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好官,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事实。如果你想详细了解袁崇焕的话可以看看阎崇年的《明亡清兴六十年》一书,上面有详细记载!
参考资料: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0:29
楼主,看历史不能只听一家之言,你或许只是看过袁正面的书
8楼的解释很好,但似乎没说清非议的是什么,而且过多受了当年明月影响,我再来说说:
首先,该争议早已有之,并非现在,跟什么“反历史”潮流无关;
其次,争议的主要是袁崇焕的历史地位及其能力功绩,而非是否忠诚,因为他的忠诚世所共见,争执无意义;
第三,他的最大功勋宁远之战使努尔哈赤死亡(原因不细究)。但此时绝非亡国之期,说实话,努尔哈赤时期的后金远没你想象中的强大,使皇太极的努力使女真有一争天下之力,即便如此,清朝入主中原也很有偶然性;
第四,他最大的错是擅杀毛文龙,这不仅使*上的失误,也是军事上的大错,或许你认为这不是什么,当你知道毛文龙的东江军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了什么贡献,对后金起了多大的牵制作用时就明白了
第五,关于守城*,事实证明,修筑坚城的方法耗费甚巨,而皇太极依然攻城略地,经常有明军上万被几百清军攻击的情况(并非只见于清朝的史书,前明遗臣也有记载)
第六,后金本受多面威胁,北方(漠南蒙古)、东北(漠南蒙古)、西方(察哈尔林丹汗)(蒙古)、西南(明军)、南方(即毛文龙和朝鲜),而袁崇焕杀毛文龙,又在皇太极统一各方之时坐而不动,致使皇太极坐大,这点大受非议
我能想起来的就这些了,正面的评价不用我再多说了,作为一个没去过东北文人挂帅抗金,已然实属不不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0:30
粜米蒙冤
明朝遗民谈迁的史学巨著《国榷》记载:
「辛末,召象乾及廷臣於平台问。象乾方畧对曰:『插汉虎墩兔憨与顺义王卜石兔哈喇慎、白黄台吉俱元小王子之后。卜哈俱插汉分部,岁贡。自黄台吉与插汉閧,插汉不贡。隆庆庚午,俺答受封开市,卜哈部夷屡掠之。去岁卜石兔西走,哈喇慎俱被攎,白台吉仅身免,东投於建奴。其弟跌各兔等不欲也,白台吉愧死,哈部今其人无几。朵颜三十六家此日亦当联络,与哈喇慎可得三万人。诸部惟永邵卜最强,约三十余万人,若合卜石兔之兵可御插汉。』
帝曰:『插汉意不受抚,何?』对曰:『当从容笼络。』帝曰:『如不欵,何?』象乾密奏语不尽闻。帝善之,命往与袁崇焕共计。象乾请发抚赏银五万两。」
此事《崇祯长编》卷之十三元年九月亦有载,不过把「建奴」忌讳作「清」而已。由此可见朵颜是明廷笼络的对象。
而袁崇焕被指资敌的对象,就是上述的朵颜部。故市米资盗并不能成袁崇焕的罪名。而且袁崇焕后来卖米也是崇祯帝许可的:“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
《国榷》卷八十九又有记载:“初,广宁塞外有炒化、暖兔,贵英诸虏。蓟镇三协有三十六家守门诸夷。所云西虏也。皆受我赏。建虏虽强,其势未大合。至是,中外迎上指。谓通建虏,并革其赏。诸夷已閧然。会塞外饥,请粟。上坚不予,且罪阑出者。于是东边诸胡群起飚去,乃尽折入建虏,不受汉索也。”
可见谈迁认为崇祯在蒙古人饥荒时不知乘机拉拢,才是蒙古人投向后金引其入寇的主因。
平反经过
一些史料记载,南明*早在乾隆帝下诏为袁崇焕平反前多年,就曾经为袁崇焕平反:
钱海岳先生的《南明史》详细记载了南明*对袁崇焕的三次平反,层次不断提高。
史料之一
(崇祯十七年五月),安宗《登极恩诏》……又复袁崇焕、赵光抃原官。
明安宗即弘光帝,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在崇祯死后于南京即位登基。
袁公于崇祯三年冤杀,
赵光抃在崇祯十六年冤斩。
崇祯十五年,蓟州被围,光抃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关、通州、天津诸军务。光汴治军严谨,作战骁勇,临危不惧。光汴至蓟州前线,率二骑冲破鬼子重围疾驰入城,城上欢呼“新督莅任”,满寇望而惊叹,蓟州之围遂解。光汴率部援南闯北,“不释鞍甲者七阅月,斩虏首千六百有奇”。十六年初夏,在截击满寇归路的螺山战役中,*将领各保实力,互不协同作战而被敌各个击破。后来皇帝却逮捕光忭,作为替罪羊杀害。
史料之二
弘光元年二月,(安宗)予袁崇焕、王在晋祭葬。
弘光元年即公元1645年。王在晋在崇祯朝为兵部尚书,因张庆臻改敕书事牵连,被崇祯帝处罚过当,革职回家死去。
史料之三
昭宗以邝露言,谥袁崇焕“襄愍”。
明昭宗即永历皇帝。邝露在永历朝任中书舍人,在1650年清寇广州十二日大*中遇难,
“襄愍”解释为:“甲胄有劳曰襄”(见《正义.谥法解》);“佐国逢难曰愍”(见《经世大典.臣谥》,刘熙曰:志义未究,遇难而死,可闵惜者也,故曰愍”)。属于赞扬性的褒谥,用来表扬有军功但蒙冤遇害的大臣。
熊廷弼抗敌有功却被阉党杀害,崇祯为他平反后,赠给熊廷弼的谥号,也是“襄愍”。被阉党余孽陷害的袁崇焕平反后,因为他立功和蒙冤的情况与熊公类似,永历*就赠予了同样谥号,也是情理之中。
不管有什么非议,历史最终会还原一个真实的袁崇焕进入百姓的视野当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0:31
他算比较可怜的,生不逢时,竟然在崇祯帝的手下干事,崇祯帝出了名的疑神疑鬼,越对他衷心,他越怀疑谁。而且他本事太大,遭人妒忌,朝廷中的死对头和皇太极用阴谋陷害袁崇焕。当时他正好打败皇太极,想乘胜追击,所以不顾皇宫的安危,一意孤行,皇上召他回京,连发十几道谕旨,他都不听,等打退皇太极,凯旋而归时,等待他的是皇上把他打入天牢的消息。皇上也曾考虑,如果杀了他,可能就没有人帮他守住重要的关口,可是又是他的嫉妒心驱使他竟然用凌迟这种恶劣的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20:31
建议你好好研究研究明朝历史,什么子无须有的反间计,崇祯是个老练的*家,会中这种骗孩子的诡计?袁崇焕是个有争议的民族英雄,说他谋反,不太靠谱,但杀他的理由是相当充分的,单是他带着手下和皇太极在京城下捉迷藏,害的周围无数居民被烧杀,就够他死了的。不然京城的老百姓不会恨他到要吃他肉的地步。不可否认他是大明名将,立有大功,但是为人嚣张跋扈,不懂*,不是真正的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是他的老师,大明后期最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孙承宗。不了解他的,建议回去好好研究下明朝历史。别被清朝的阴谋所蒙蔽,更别以为金庸说的就是正确的,他的《袁崇焕评传》简直就是胡说八道,避重就轻,居心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