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美在哪里2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4 07:2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1:54
诗歌之美在于语言美、声律美、意境美。
生动形象是一切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人类的语言有两大类型,一类是描写性的摹状语言,即形象语言;另一类是推证性的逻辑语言,即抽象语言。文学艺术语言的基本形式是摹状语言,而科学理论语言的基本形式是逻辑语言。
诗歌语言是典型的摹状语言。判断抽象语言的尺度是语法和逻辑,而判断形象语言的尺度则是生动和优美。为了达到生动和优美,诗歌语言可以破坏语法,也可以不遵守逻辑。例如:“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以有形之“天涯”喻无形之“相思”,不合逻辑,却是一句好诗。所以理智感太强的人,不能做诗,也不能理解诗。
诗歌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声律美。闻一多说:“声律是诗之花朵。”诗歌本质就是一种具有音乐美的艺术语言。王国维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言之,则一切优美,皆存在于形式之对称、变化之调和中。”何新认为:“新诗*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现代新体诗抛弃了两千年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宝贵的成果——诗歌修辞和音律声韵的艺术美。在新诗中,至今未能形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许多诗完全倒退为原始时代那种信口而发、毫无形式的所谓‘自由体’。”“绝对的自由就是不自由,绝对无形式的诗也正意味着根本没有诗。因此,新体诗的创新,还是要从研究现代语言的声韵和修辞规律入手。”
对于一首好诗,如果说形象是肉体,那么命意就是灵魂。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美丽,也只是一具无生命的石膏模特儿。一般地说,命意在诗中隐含得愈深邃,诗的意境就愈深,因而愈耐人寻味。
诗的意境有主客之别:
诗人介入感情的“造境”——这是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如李白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诗人隐藏自我的“写境”——这是古典诗歌的写实主义表现形式。如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除此之外,古典诗歌还有一种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我把它概括为——诗人兴此归彼的“幽境”,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象征。诗人用“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象征远离故乡惜别不舍和思念亲人的心情。但这两种心情无论在形式上或属性上,与“杨柳”、“雨雪”都毫无共同点,这也是象征不同于比喻之所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1:54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诗简介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折叠编辑本段意义
古诗源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郑板桥诗作
古体诗,别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 “风” 。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折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1:55
我想说基本没有看懂你的问题。套用一首诗歌来回答:
《这是个问题》——余刚
我只想跳下去
从任何地方
我与人们不同的
也许就在这里
我始终认为
最美的事物在底部
但我站立的地方
已经是所有地方最低的了
还要往哪里跳?
当然,这里开玩笑了。这个说最美的事物在底部也不见得。我试着复制了一篇文章。看看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诗歌园地上,生产着两类诗:一类,按古典诗歌格律写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称旧体诗;一类,不按格律,用口语写的诗,称新诗(或称自由诗)。
不论哪类诗,只有首先具备了诗的美学特征,才能称它是诗。否则,虽然具备了诗的外在形式(分行排列;诗词还讲究平仄格律),因不具备诗的美学特征,仍然不
是诗。格律好比镣铐,不论戴着镣铐跳,还是放下镣铐跳,跳的都应该是舞。如果不是舞,而是一串胡乱的动作,任镣铐锃锃亮、当当响,也无济于诗。
什么是诗的美学特征?
作为文学之一体的诗,务必同时具备意境美、抒情美、含蓄美和思想美。无论旧体诗还是新诗,概莫能外!
意境美。《辞海》释意境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其实,意境就是意与境的结合。意,就是思
想、感情或某种思绪,表现它,这是写诗的目的。但,意,是主观部分,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即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感触不到的。要让意使人感触
得到,就得依托于境。境,是客观部分,也就是表现意的一种手段。意境结合,就是寓意于境,以境现意。意,就是情;境,就是景。意境结合,也就是情景交融。
意,就是神,境,就是形。意境结合,也就是形神兼备。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是表现友情至诚至深,但是借助境而发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
流。”第一二名,写人物、时间和场景,第三四句,就是境(景、形),其意全融入此境中。因此,这是一首意境结合而出现的一种优美艺术境界的诗。只有将主观
的意,融入了客观的境(形、景)中,才会出现艺术境界,辐射出惬意的美感。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写诗,务必运用形象思维。愁,是一种思绪,是不可感知的。说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便
可感知了。因此,艾青说:“从艺术上讲,都应该把写诗的注意力放在形象思维上。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离开了形象思维,意境便无从说起。
抒情美,诗,不排斥叙事,但不重叙事;不排斥说理,但不重说理。诗,是一门不重事理重抒情的文学。诗,以抒情为已任。诗的功能,在于以情动人。这里所
说的情,是人间之常情、纯情和真情。诗人是诗的抒情主人公,所抒之情,具有主观性。因此,诗人的情操,直接影响着诗的抒情品格。
情从哪里来?
这里,先得说说实写和虚写的辩证关系。实写,着重于记录,记录出现图像,为读者提供可看的。但,实写不能多,多了,就死了,就板了,就死板了!因此,
应在实写的基础上虚写。虚写,就是着重于提炼,提炼出情思,为读者提供可想的。一首诗,既有可看的,又有可想的,便两全其美了。但,不可一味虚写,不然,
就玄了,就空了,就不可理会了,规律是:有虚有实,忽虚忽实,虚实结合,以虚为主。为什么要以虚为主?因为:情从虚写来。
请看唐王之涣的《登鹳省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二句,是登楼所见,属实写;后二句,是提炼出的情思,虚写。诗
所营造的抒情美,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宋朱熹有《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二句,是实写,如同
前诗之前二句,已形象鲜活,诗趣飞溅。后二句,提炼出一个启迪性极强的情思,牵人遐想,如同前诗之后二句一样,收到极佳的抒情效果。
抒情美,是诗的强项。要学写诗,先学会抒情。
含蓄美。诗,不重明出,而重暗示。诗,是一门注重暗示的艺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不是明明白白地写出(这就太直了,太露了),而是暗示在字、词、句中
的。诗人用语言铺就了曲径,读者沿曲径追寻而通幽。这种暗示,即含蓄美。含蓄,也就是语言之外,使人思而得之,诗,是诗人写出来的;诗的主旨,是读者悟出
来的。悟出来了,便产生阅读快感——这是读诗的人所乐于获取的。当然,含蓄与明朗是辨证的统一。直抒胸臆而有意境美、抒情美的诗,也是好诗。
思想美。不要以为:诗重抒情,拒绝思想。须知:一首诗,好比一个人,感情是血液,思想是灵魂。只有诗中所含深刻的思想,才能启人心智、冶人性情。情到
浓时,便升华成一种思想。思想成熟时,便升华成一种哲理。哲理入诗,便造就诗之一品——哲理诗。哲理诗,即用鲜活的形象,表现超人的发现和深刻的思想的
诗。眼下,哲理诗,愈来愈受到青睐。只有同时具备意境美、抒情美、含蓄美和思想美(诗还有其它的美)的,才是真正的好诗。不具备诗的美,任你镣铐多么铿
锵、题材多么重大、平平仄仄得多么响亮,也不是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1:55
美的思想是最实用的思想
美
作者:孙达钧
美是对己有益,
美是看着顺眼,
美是吃着有味,
美是觉得舒适,
美的也是好的。
-
人因美而追求,
人追求的不一定美,
人追求的自有美在。
-
美是一种好的感觉,
美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美是人的美,
对人有用人才觉得美。
-
好的是美的,
凡是好的都可说成是美的,
人追求好也是追求美。
人有追求,
人因美而追求,
人图穿好吃好住好用好都是在美,
想穿的美吃的美住的美玩的美。
-
好的不一定是美的,
比如吃苦受累人就觉得不美,
尽管吃苦受累对财有利,
人想时有美,
可感觉不美,
感觉上有不好在,
有多亏了自己,
美中有不美,
不美中有美。
-
美最直观,
人事事处处都觉着美丑,
眼看到美丑,
耳听到美丑,
鼻闻到美丑,
嘴可品美丑,
身体可感触美丑,
它们是好看动听好闻味美舒适,
它们是漂亮动听香的好吃自在。
-
人好追求美胜过追求好,
美有心情带感情。
美的情过于好的情,
好的是判断,
美是经验体验,
美之于人更直接,
美的反应更迅速,
美比好动作大。
-
男的理性倾向好,
女的感性倾向美。
女的对美更敏感,
女的更看重美。
-
美比好范围大,
美比好更直观,
美比好感觉多,
美比好反应大,
美比好更需要。
-
有人将完美当做作神,
神是完美,
人上美就是在近神。
宇宙有规律美有序美和谐美,
美美相通,
美的世界很广,
美的世界广阔无边。
美是信息,
美是讯息,
人的心灵向往美,
美的世界会滋养抚慰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