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4 21:2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4:45
苏秦之成就:合纵六国
大约在公元前338年,商鞅在秦国被车裂之后的一段时间,苏秦开始游说诸侯。
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是:商鞅变法把原来重礼守信的秦国,变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一个战国七雄中的虎狼之国。秦国对其他六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当时的外交冲突是合纵与连横两大策略的冲突:燕国、齐国、赵国、魏国、韩国、楚国,六国有联合抗秦的需要,南北为纵,这些国家南北纵向联合,这方面的策略称之为合纵;与之对立的策略就叫连横。秦国在西边,以秦国为中心,发展以秦国为主的东西联合外交,迫使东边的国家臣服于秦国,这就是连横。
从事合纵连横国际关系的外交家们,被称为纵横家。纵横家有纵派和横派,苏秦是合纵派代表人物,他准确地捕捉到了六国联合的强烈需求,以一介平民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展开游说,终于实现了东方六国的盟约。
东方六国合纵盟约的持续时间,学术界有争论。《史记》记载:由于六国盟约达成,“秦兵不敢闚函谷关十五年。”“闚”就是窥探,指秦兵有15年不往函谷关以东窥探,15年没有越过函谷关东进。
如果六国的合纵联盟在15年内是有效的,就意味着15年内中国没有大国战争,那么苏秦的历史贡献就很大了。
研究苏秦过程中,我时常想苏秦时代的中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维持多国均衡的太极图秩序,一个是建立金字塔大一统的秩序。如果苏秦关于天下秩序的理想,是通过建立六国的联盟,形成与秦国的均势和平,以此实行一种太极图式的和平秩序并为之奋斗,那么,苏秦在中国历史上,就可能是一个伟人了。但苏秦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14:45
合纵思想:
合纵论是战国时代*军事形势不断变化,特别是战国中后期七雄纷争导致当时“国际关系”(华夏文明圈内诸国)出现重大变化的产物。战国早期,七雄并立,彼此旗鼓相当,相互制衡。到了战国中期,秦国厉行变法,锐意改革,兼并巴蜀,国强地险;而六国彼此消耗,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苏秦正是洞悉到了这一客观现实,适时提出了以遏制秦国、维护七雄均势为宗旨的合纵战略。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是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其相应对策则是通过六国联盟遏制秦国,以求维持以崤函、河西为界线的东西两个战略区域的力量均衡。
苏秦的合纵说首先是基于一种地缘*的分析。他深谙天下山川形胜,熟知各国力量现状,他每到一国即首先向当局者详陈该国的地缘环境形势,苏秦提醒山东六国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安全状况,他反复告诫六国的君主,要明白这一形势,即他们共同的危险来自西方侧翼的秦国。由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优势,将来必定是一种能够凌驾于六国实力之上的强权力量。因此,六国中每一个国家都绝对不能与秦国单独媾和以求苟安一时,更不能与秦结为同盟,那不啻是与虎谋皮。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六国从亲”,并力西向以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