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27 10: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40
直译就是漂浮的云彩,古人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一、出自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释义: 这是一首借景言志的好诗。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表现了诗人*(zhān)远瞩(zhǔ)、胸怀宽广、不怕困难的豪迈(mài)气概和坚强意志。
1、千寻: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2、闻说:听说。鸡鸣(míng):鸡叫,指天快亮的时候。见日升: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3、不畏(wèi):不害怕。遮(zhē)望眼:挡住眼睛的视线。
4、自缘(yuán):当然是因为。身:指自身、自己。最高层:指塔的顶层。
三、赏析:
唐朝的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40
“遮望眼”的意思是:遮住视线。
出自:宋 王安石《登飞来峰》
原诗: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缘:因为。
扩展资料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上*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变革家拨云见日、*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41
是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这句话在这首诗的意思是指,诗人拥有远大的抱负,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现代可以理解为登山人在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会遇到许多遮望眼的“浮云”,但并不畏惧,因为站的足够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41
浮云的寓意是:一己私利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9:42
比喻奸诈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