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安塞腰鼓 教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23: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4:58
一、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学生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方面不要过分要求学生,主要指导他们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即可。
二、作者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并不是对江南和西北作一个评判。江南有江南的风格,西北有西北的特点。在这里不要作无谓的争论。
三、有条件的话,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以使学生加深认识。
四、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扩展学习。历史可以从周朝开始西北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发展来引申到现实;现实可以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做各方面的比较。从这两方面指导学生探讨一下黄土高原的希望与复生。
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短句,来营造激越的气氛。反复朗读全文,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气势。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特点。朗读时要注意文章中排比(句与句、段与段),要感情激昂。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1.“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让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高原人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这种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过于柔媚,承载不了安塞腰鼓这种原始的、粗犷的力量。
4.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1.“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揭示了安塞腰鼓的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让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高原人民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这种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因为苦难,他们有着最原始,最热烈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过于柔媚,承载不了安塞腰鼓这种原始的、粗犷的力量。
4.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4:58
问题研究
1.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2.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围绕这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练习说明
一、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短句,来营造激越的气氛。反复朗读全文,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气势。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特点。朗读时要注意文章中排比(句与句、段与段),要感情激昂。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和洞察力。
1.“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4.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