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22: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50
经常夸奖孩子聪明,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满足的感觉,认为自己比被人聪明,会带来骄傲的情绪,认为自己不努力也会比别人厉害,所以夸奖孩子还是要适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50
嗯,孩子可能有这样的潜意识,觉得我人是非常的聪明,所以就不用努力,到时候也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51
因为孩子养成了骄傲的心态,而且也不愿意学习,所以根本就不努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51
刚开学,一个妈妈就找我诉苦了。
她无奈地说:
昨天孩子第一天去学校报道,就挨批了。
班主任老师说,你家孩子的暑假作业太应付了,太不用心了。
班主任老师还说,你这孩子特聪明,就是不好好干。
不止一个老师这样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好熟悉的话:你家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不努力/不好好干……
03
想知道*是什么吗?
其实老师们真正喜欢的,是勤奋的孩子。
面对不勤奋还能学习好的孩子,哪怕老师欣赏也不会去提倡。因为这种学生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老师的教学的挑战,对老师的付出的不尊重。
如果我们陶醉其中,可能就忽略了老师真正要表达的,那就是,只有勤奋,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靠谱的路。
所以,面对一个“特聪明却不用心学习”的孩子,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虽然勤奋了、努力了,可能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但是不做的话,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做了才有希望。
最最重要的是,勤奋并不意味着笨,相反,它意味着我们意志强大,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动性,去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乃至掌握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能力,甚至是一种非常卓越的能力。它需要不断*才可能具备,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
但是好消息是,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不是盲目地夸孩子努力,而是要指出勤奋的方向和努力的具体步骤,比如写作业的姿势很端正,主动完成作业,看书很专注,坚持每天预习的习惯真的很好……诸如此类的具体指导和分析很重要。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催眠的过程。
如果孩子的确很勤奋了,很努力了,那么你夸他勤奋,就是一种鼓励和肯定,这会有助于孩子去维持他的勤奋。
如果孩子并不勤奋,你却夸他勤奋呢?那么孩子心中会内疚,会不好意思,他起码下次会试着多努力一点点,从而去缓解那个内疚感。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很多人的努力程度,其实真的非常非常低,低到远没到拼聪明、拼天赋的程度。
可惜,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最常被我们人为忽略掉。
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父母必须做出榜样。
毕竟,一个自己整日捧着手机、不怎么看书的父母,如何有资格批评孩子不好好读书呢?
榜样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走出“聪明”的迷思,现在开始努力,不晚。
这种话,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在心理层面上产生的负面效应,非常非常大。有时,甚至会耽搁孩子的一生!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从头说道说道。
01
很多父母对孩子“聪明”这件事有着近乎执着的迷恋。
比如,我就见过老母亲,指着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抱怨:
他呀,当初那么聪明,要是多下点儿功夫学习,现在肯定不是这个熊样子!
我甚至见过成年人自负地评价自己:
我呀,当初要是肯用心读书,一定比XXX强多了!他那么笨的人,都能混得这么好!
这种话背后藏着怎么样的潜台词?
它其实藏有一种优越感,即“聪明是极好的”,而我是“聪明的”。我现在过得不尽如意,只是因为我没用力气,而不是我“不够好”。
当一个父母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时,其中的内涵是很复杂的,有无奈,有安慰,甚至还有隐隐的自豪感:我们家孩子聪明,不过就是贪玩,等我们家孩子想学习了,轻轻松松就能够超过你们。
这种念头是有毒的。
当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念,就一定会产生一种误导。
它会让孩子为了保持聪明,为了保持心理上的高姿态,而放弃了努力、勤奋,杜绝让自己显得很用力。
我们有一个词语,叫勤能补拙,也是类似的意思。它把勤奋和笨拙联系在了一起,大概是说:只有笨拙的人,才需要勤奋加持,真正聪明的人根本不需要费劲儿啊。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聪明是更高级、更牛*的东西。
勤奋和努力?多少显得低级了。
于是,有多少人,为了呆在自己的聪明里头,本能地抗拒勤奋。
哪怕你告诉他们:“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可他们怕啊,他们怕的是:
万一努力了也仍然失败呢?那样,大家就会觉得,我根本不聪明。那么,这个虚荣心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怎么办?他们干脆选择了懒惰,而去维持自己的聪明。
02
既然如此,为什么老师们还会去跟家长反复说:
你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心?
说实话,我以前也对别人说过类似的话。
那个小孩在我家寄宿过一阵子。孩子是个常见的熊孩子。因为从小父母疏于管教,学习习惯完全没建立起来,学习成绩自然差强人意了。
因为是熟人,所以当孩子的妈妈发愁地向我咨询时,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孩子真的挺聪明的,就是不愿意好好学啊。
我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我真的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你的孩子,学习不好,又不肯努力,甚至连基本的作业都潦草应付。在我眼中,真的几乎看不到什么优点啊。能怎么办呢?出于礼节,也出于安慰家长的目的,所以我说,你家孩子挺聪明的。
这种话,它不容易出错啊。
但凡是个健康的孩子,看起来眉毛眼睛都是很灵动的。只要你愿意,总能从这些孩子们身上找到他们显得很聪明的地方。
所以,为了让家长心里好受一些,套路就来了。我先奉上一句“你家孩子挺聪明的”,哪怕接下来我指出你家孩子的毛病,你起码也能舒服一点,对不?
很多老师对家长说出那句“你这孩子特聪明就是学习不用心”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据说,这背后还有心理学上的讲究。
“简快身心疗法”,将人的大脑处理事情分为了六个层次。它们从下往上,依次是环境(外界的人、事、物),行为(具体做什么),能力(如何做),信念价值(为何做),身份(我是谁),和系统。
和人的沟通中,要批评人,需尽量把言语控制在下面的层次。
比如,一个孩子考砸了,你对他说:现在天这么冷,你还穿这么少,冻得嗖嗖的怎么有精力考试?这其实是从环境和行为的层次去批评对方。
比如,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差,你说,你的专注力还不够,所以成绩没有起色。这其实是从能力的层次去批评对方。
这样的两个批评,都算是比较好承受的。
那再进一步呢?如果你直接对一个孩子说:你就是生性懒惰,你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这就是上升到身份的层次进行攻击,等同于盖棺定论了,孩子直接无法翻身了。
夸人呢,则越往上夸越好,越让人舒服。
比如,老师说“你家孩子特别聪明”,这句话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直接抵达“系统”的层面(家庭系统),那意思是说,你看你遗传好啊,孩子生来智商高啊,孩子的高智商当然是拜你们所赐啊。
这样的话真的很容易让家长着迷。
于是,太多家长就把这句话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