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节日在六月写的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1:5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57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天贶节是道家的称呼,起源较晚。 农历六月初六,淮安民间旧时有六月六晒红绿的习俗。相传“六月六晒红绿”之俗起源于唐代。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佛经回国,过海时,*被海水浸湿,于六月初六将*取出晒干,后此日变成吉利的日子。开始,皇宫内于此日为皇帝晒龙袍,以后又从宫中传向民间,家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门前曝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起源 六月六又叫“天贶节”,此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 风俗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掺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该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天贶节的习俗】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回娘家节”、“虫王节”等。“六月六”是一个小节,节日活动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动。� [回娘家]汉族有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孤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河南妇女回娘家时,要包饺子,敬祖先。妇女要在祖坟旁边挖四个坑,每个坑中都放饺子,作为扫墓供品。另外,甘肃榆中在农历六月六庙会上,求育妇女要跪在太白泉边,从水中捞石,用红布包好,祈求得子。 [晒书]关于天贶节的来历,认为是道教元始天尊赐书于人间。在民间,传说玄女赐给宋江一部天书,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正因为有农历六月六降天书的传说,又传说当天是龙晒鳞的日子,天晴日朗,当时又处于盛夏,多雨易霉,这种多雨天对书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时从佛寺、道观乃至群众家里,都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妇女在此日多洗头,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 在六月六还有一种藏井水的风俗。这种藏水、晒衣是讲究夏季卫生的良好民风。 [求平安]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有威胁的季节有两个:一是盛夏,二是腊月。此时死亡率高,发病者也多,因此在农历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山东临朐地区在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大象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观赏动物,也用于杂技,农历六月六必为大象沐浴。在民间吉祥图案中也常以大象为吉利的象征。除洗象外,也洗其他牲畜。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另一种方式是施用巫术。在大雨将至之际,如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这种巫术剪纸在中国北方广为流传,如陇东地区称为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这些人皆为妇女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 此外,在农历六月六天贶节还有不少娱乐活动,主要是广东地区有划龙舟活动。在山东地区认为农历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节日期间赏荷、采莲,市场上还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妇女、儿童还喜欢用其花汁染指甲。� [虫王节]农历六月六,又是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在六月六还有不少宗教活动。例如辽宁盖州有八腊庙会,是一种为驱虫、祈雨的活动。北京善果寺有数罗汉活动,以占卜吉凶。山东民间在农历六月六祭东岳大帝神,举行东岳庙会。该日又是麦王生日。当地民间还认为农历六月六是海蜇生日,当天下雨,海蜇就会丰收。六月间百虫滋生,尤其是蝗虫等,对农业是莫大威胁。古代蝗虫是最大的农业灾害之一,人们一方面积极捕蝗,如利用火烧、以网捕捉、用土掩埋、众人围扑等方法,尽力消灭蝗虫;另一方面则祭祀虫王,如青苗神、刘猛将军、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虫主神。同时也利用各种巫术手段驱虫。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过火把节。从传统看,它似乎起源于南诏内部的王权之争,其实与用火防灾有关。至今当地人在过火把节时,人们还举着火把,到田间、地角*,目的是驱逐虫灾。 农历六月六开始进入夏闲,妇女纺纱、织布、准备过冬的衣料。
[编辑本段]姑姑节
【六月初六姑姑节的由来】“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她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在陕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的习俗。六月上旬正是麦收羊肥之时,紧张的收获季节刚刚结束,为了欢*收,接女儿回娘家,阖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成了庄稼人的一件快事。 另外还有“六月初六,家家晒衣服”、“六月六,狗洗浴”等说法。农历六月气温最高,人畜都易得病,因此民间又乘此节日提倡人畜清洁卫生。 【各少数民族的六月六】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 [苗族“赶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赶歌节历史悠久,传说种种。一种说法是,当地的苗族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生活十分困苦,有一年六月初六与前来征粮的官兵进行了坚决斗争,打退了官兵,保住了山寨。然而后来在大批官兵的围攻下,苗族人遭到了残酷杀害。以后,每逢这天,他们就聚集在一起,举行歌会,缅怀英烈。 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赛歌是赶歌节的主要内容,而对歌是苗家人表达爱情、选择情侣的主要方式。节日当天,小伙子们吹奏芦笙、唢呐、笛子等乐器奔向歌场。姑娘们穿着绣满名花、彩蝶,镶着宽大花边的衣服,佩带闪光耀眼的银饰,相伴来到歌场。以村寨为单位的集体对歌,各自找对手比赛,形式多样,经过反复较量,最后产生“歌王”。歌王受到大家的爱戴。 [瑶族“半年”]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山里的瑶族成天忙于打猎种地,把祭祀神灵的事忘了,长年不烧一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一齐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瑶家一状。玉帝听说十分生气,派了疟神和痧神下人间作崇,但只限一年,不能让瑶家绝后。两个瘟神来到瑶山,疟疾、泥鳅痧、绞肠痧等瘟疫顿时在这里横行起来。瑶家吃尽了苦头。五月的一天,两个瘟神在石榴树下闲聊,被盘家老大听到了,得知两个瘟神、要过了年才走。众人十分着急,但很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过生日这天,瑶家像过年一样大操大办,杀鸡杀鸭,宰猪宰羊,贴对子,放响炮,唱瑶歌,走亲戚。两个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树下商量,却被盘家老二听到了,方知瘟神不见吃萝卜,不见下大雪,心中有疑。于是他们家家都煮了一大锅葫芦,故意到处喊娃子吃“萝卜”,又把石灰撒到田间、房头。这才瞒哄过两个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宫。人们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饱满。于是六月六过半年的习俗传了下来。 每年的过节这天,瑶家都要撒石灰、放响炮、贴对子,以企盼人畜无灾,五谷丰登。 [藏族“响浪节”]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节日时,藏族男女老少来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扎帐篷、宰牛羊、备香茶、设美酒,祝贺节日愉快。骑手们骑着骏马、牦牛参加赛马、赛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动。青年男女在钹、锣、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演出藏戏。 [满族“虫王节”]虫王节是满族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节日当天,每家派出一个人到虫王庙拜祭,人们杀猪宰羊,敬献虫王爷,祈求虫王爷不生虫灾,让庄稼有个好收成;留在家的人,翻箱倒柜,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布依族“六月六”]“六月六”又称“敬盘古”、“过小年”,是布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布依人在农历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过“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过节,叫“六月场”或“六月桥”。 布依族人民于每年农历六月六(盘古逝世日)这天,宰猪杀牛,包粽子供奉祖先。每逢六月六,布依族人民喜欢吃糯米饭和糯米粑,喝糯米酒,家家户户还要杀狗庆贺。 节日期间,妇女们背着装满粽子的篮子,串寨走乡,探亲访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装,手提箫筒或二胡,口吹木叶,成群结队来到广场,举行对歌、掷花包、赶表(恋爱方式)等活动。 有关节日的来源传说不一。一种传说是,在人类早期,布依族的始祖盘古善种水稻,并把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后盘古与海龙王的女儿结为夫妇,并生一子名新横。盘古在若干年后的六月初六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传授种植水稻技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供奉活动。另一种传说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的大地主刘四,对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和掠夺,布依族人民经过英勇斗争,终于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斗争,布依族人民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瑶族“晒衣节”] 晒衣节是广西桂平盘瑶地区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节日当天,热闹非凡,清晨各家宰鸡杀鸭开庆祝会,宴饮后,全家动员,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笼、柜子等物拿到屋外晒坪上暴晒,晒上一两个小时翻转再晒,然后把衣物搬回厅堂凉一下,再放回原处。夕阳将落时,全寨人还要对着太阳招手,表示对它的感激。 [土族“花儿会”]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 “花儿”是一种民歌,又称“少年”。“花儿”的唱词大多是即兴编成,有对唱和独唱两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关于“花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五个美丽的土族姐妹,各个都有一副银铃般清脆的歌喉。每当她们唱起“花儿”的时候,万物都听得着了迷。许多英俊的小伙子慕名前来与她们对唱,可是整整过了三天三夜,小伙子们相继败下阵来。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云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过来,带走了五姐妹。后来人们说,五姐妹被封为“花儿仙子”,天天为玉帝唱“花儿”呢。为了纪念她们,人们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 “花儿会”期间,当地的土、回、东乡、撒拉、保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前来赶会,而且还带着帐篷、大饼。群众络绎不绝。会上,大家互相赛歌,以沟通心灵。很多艺术家慕名而至,采集生活素材,撰写文章,进一步扩大了“花儿会”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歌唱盛会。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47821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57
六月初六这一天是入伏第一天,是徐州地区比较有名的“伏羊节”的开始。
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六月六),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2008年,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获“中国优秀节庆品牌”称号,被评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徐州为“中国伏羊美食之乡”,确定了徐州伏羊节在国内的唯一性和权威性。
拓展资料:
农历六月初六,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天贶节、翻经节等等。天贶意为赐赠,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参考资料:
六月初六-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58
农历六月初六,在汉族民间被称为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天贶意为赐赠,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回娘家、晒虫虫等,民俗有云:六月六,请姑姑。
关于“六月六”还有很多的传说,“六月六,请姑姑”是流传很广的一个。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这个习俗是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兴起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儿女亲家赵衰对他很反感,直言数落了他,狐偃不听,当众把亲家责怪一番,赵衰年老体衰,不久因气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对家人说,六月六日赶回家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消息,决定六月六日杀狐偃,抱父仇。
狐偃的女婿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妻子,狐偃的女儿得知这个消息后整天心惊肉跳,在六月初五这天,悄悄跑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败露,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来请女婿。到相府后,狐偃请女儿、女婿坐了上席,然后对众人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错。今天女婿设计杀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为民除害,为父报仇,我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礼当受我一拜。希贤婿看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一席话,说得满座宾客又惊又喜,女儿、女婿叩头*,前仇尽释。
从此后,狐偃真心改过,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此事张扬出去,老百姓个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闺女,应个消灾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上海的民谚却夸张而有趣:“六月六,晒得鸭蛋熟。”把骄阳下的酷热说得很形象化。早年人们常在这一天晒伏酱、付瓜,为了防潮防腐,人们常于这一天用桐油涂饰门窗和梁柱。
北方人的谚语则是:“六月六,看谷秀。”一般说,庄稼长得好不好,秋收时丰歉如何,这时候已大致可以测定了。
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4:58
在百度知道上面搜农历六月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