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教师的教学理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4: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1:10
斯霞教师的教学理念
斯霞小学教师教育理念
斯霞是我国小学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以“母爱童心”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对小学教育而言意义非凡,对其教育理念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分析,既可以丰富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又可以指导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文献综述
1.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斯霞老师的研究
(1)斯霞老师教育思想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斯霞老师教育观的研究,斯霞老师最令人敬重的便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爱学生的精神,具体有:《一片爱心,献给孩子》、《育苗人》、《记斯霞老师》、《斯霞和孩子》、《斯霞的爱》、《斯霞谈爱生》、《斯霞对孩子的爱》、《由斯霞和学生一起跳橡皮筋想到的》等诸多论文,以生动具体的事例让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斯霞老师的伟大的爱。有学者以斯霞的“童心母爱”为依据研究她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为“斯霞在工作过程中提出的‘接近儿童、观察儿童、关心儿童’的观点是现实的、客观的,同时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有人评价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精神:“童心母爱是儿童最需要的纯朴自然情感,它是儿童发展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斯霞的童心母爱是教育爱的专业品质,它是小学教师职业最重要的专业特质;斯霞的童心母爱,是爱的哲学,是精神性的大爱,是当前中国社会迫切呼唤的教育文化。”[2]还有人评价说:“每一个人都有过学习的感受,而引导着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启蒙老师,常常和亲爱的母亲一样,永远铭刻在最美好的记忆里,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斯霞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引导幼小心灵天天向上的灵魂工程师。”[3]②关于斯霞老师教师观的研究,有人对斯霞教师观的发展历程和内涵进行分析,认为“斯霞将教师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教师、人才、国家发展三者关系中形成了对教师作用的认识”[4]。③关于斯霞老师师德观的研究,杨林国在《追寻教师美德:斯霞教师德行解读》中说:“斯霞的爱表现为斯霞的尊重、平等、宽容和关怀。”[5]他认为斯霞的教师爱具有本体性的特征,在斯霞身上,爱就是一种自足的存在,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斯霞的爱更是一种给予性质的爱,这种给予是对教师内在利益的给予,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回报;斯霞的爱是坚定性的爱,不论是在人生中最困顿、最窘迫的时期,还是在人生中最激越、最辉煌的时期,她从未改变自己的爱,此为一种延续和放大的师德大爱。有人认为“信念之坚钿、探索之执着、关爱之拳拳”就可归纳出斯霞的师德人生[6]。也有人对斯霞老师和霍懋征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解读两位名师不同的教学艺术风格,挖掘其背后不同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斯霞与霍懋征教学思想与实践的认识和理解[7]。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21:10
一代教育宗师斯霞已经故去,但她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却享用无尽。最近参加了一个论坛,主题是“基于教学文化的课堂变革”,在主持人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的引领下,对教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又在某地上了一堂课,与组织者进行了对话,越发觉得教学文化对于一个老师是多么的重要。
论坛上,成所长给我们列举了一个案例,大致过程时这样的:
师:……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想想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日本也是一个国家,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其实,斯霞老师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们: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但是,这个“告知”一定是空洞的,等于没有告诉。只有与孩子对话了,让知识从孩子自己的心灵中产生出来,这个知识才是有根的。在这个案例中,斯霞是多么地具有儿童情怀!她爱孩子,孩子回答错了,她让其他孩子“不要笑”,因为她懂得,任何孩子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在犯错中收获的过程。她懂得一个知识可能会从哪些“素材”中产生出来,她知道什么是大概念,什么是小概念,大概念如何变成小概念。她也知道,一个老师如果不懂得大概念和小概念的联系的话,就休想有层次地让孩子获得顿悟。她更知道,自己如果不爱这个国家,不对自己的祖国有深深的情怀,也是很难让孩子们懂得“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的。
什么是好的教学文化,就是首先要求老师心中有孩子们,脑中有知识链,精神很富足,灵魂很纯净。其次,就是要求教师能够用以上的情怀将知识分成阶梯,让孩子拾级而上,然后看到明亮洞天,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今天我也上了一节课,令我感到激动的是,我仿佛能够做到“心中有孩子们,脑中有知识链……灵魂很纯净”了。然而,课堂感觉并不是很好,整个过程感到很模糊,很混沌,不清晰。组织者跟我交流说:“就是感到你有些马虎。提问没有层次感,知识不是一步步出来的。”是啊,我恍然大悟。他还是说:“光是跟着孩子走还是不行的,教师心中要有巧妙地教学设计,要能够领着孩子一路领略知识的花朵,最后进入到浩瀚的知识花海。”很有道理啊。
再回头看斯霞老师的课堂,她也是顺着孩子的路子走的,不同的是,她总能让孩子领略到知识的花朵。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斯霞老师与孩子建立了一种真正的“主体间性”的互动。我今天的互动,有学生,却没有老师。斯霞老师的互动,既有学生,同时教师也没有退居幕后,而是同样与孩子站在课堂*,与孩子进行“知识”的交互。
是啊,什么是好的教学文化呢?就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发生了真正的“主体间性”的“知识”的交互关系。教师有灵魂,学生有灵魂,教师有知识,学生也有知识。只有这样,教学所产生的文化才是和谐的,阳光的,温润的,有爱的。
其实,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难。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首先自己要读书,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明晰的认识;其次,要尽量让教学过程有设计感,就是要将课堂当成一个整体来雕塑。不难在哪里呢?就在于这两点,教师原本是能够做到,也应该做的。
然而,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