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应运而生的国际背景和来自国内的发展要求分别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4: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1:30
“一带一路”是中国迄今提出的最宏观、最具想象力的战略蓝图。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的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包含了中国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主张。尽管目前有关该话题的著述已汗牛充栋,但有些问题仍值得继续探讨。
一、“一带一路”提出的国际背景:西方式治理世界模式弊端日显。
数百年来,世界霸权“接力棒”一直在西方世界内部传递:从威尼斯到荷兰再到英国,最后传给美国。因此,西方式治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整个世界。这种西式发展模式有其历史合理性,对人类进步曾产生重大影响。但是,这种西式治理模式也存在诸多弊端。有学者指出,它从一开始就存在三大矛盾:“积累的困境、*合法性的困境和地缘文化论的困境”时至今日,这种西方式治理世界模式弊端日趋凸显。
(一)资本主义积累模式导致世界两极分化加大,国际体系失衡。
西方国家奉行的是资本主义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曾使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使人类社会在短期内创造的财富,比历史上所有时期创造的社会财富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然而,这种生产方式先天存在两大结构性缺陷: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造成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二是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两极分化的矛盾,造成阶级矛盾持续激化。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又将这两大痼疾在更大范围内复制和放大,造成全球性*分化和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这种资本主义全球体系中,“中心国家”垄断了知识、技术、资本和游戏规则,“边缘国家”只能出卖廉价劳动力和各种原材料,换取中心国家所提供的高价制成品,导致世界*差距日趋加大。据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60年代确定的101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只有13个国家在2008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世界范围的*分化加剧,造成南北矛盾日益尖锐,并由此滋生出极端恐怖主义等诸多全球性问题。
尤其近些年来,经济金融化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金融工具仅占所有投资额的1/4,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攀升到75%。目前世界石油期货的价值是实际石油生产和消费的10倍,全球外汇交易量是全球贸易量的73倍,全球利率衍生合同是全球GDP的9倍。金融资本并不创造财富,但却参与实体经济所创造财富的再分配,由此导致社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从而使资本主义结构性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