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3: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4:43
草原游牧民族有一个传统,叫做收继婚,又称为转房婚。也就是女子在丈夫死后要改嫁其兄弟甚至子侄,当然亲生子不在此列。事实上古代中国也存在这种婚俗,但逐渐被法律禁止,虽然民间私下仍有存在,毕竟上不了台面,不过草原游牧民族中,这项传统始终长盛不衰。
就拿历史上很出名的王昭君来说,昭君出塞后至少嫁了两次,第一任丈夫是呼韩邪单于,两年后他就去世了,当时王昭君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又嫁给了前夫的大夫人所生长子雕陶莫皋单于,也就是她名义上的儿子,十一年后雕陶莫皋单于去世,王昭君也才不过三十几岁,继任的是搜谐若鞮单于,至于她有没有再嫁,历史上就没有定论了,如果她真活到了五十几岁,小院认为按照匈奴的传统来说,再嫁也很有可能。
对汉人来说,兄终弟继在古代农村一些地方还能接受,但这种即便是名义上的父死子继还是难以被接受的。
不过就算王昭君嫁了三次,也比不上下面要讲的这位传奇女子,她一生嫁了四次,四任丈夫都被明朝封为顺义王,她本人也被封为一品夫人。
更为离奇的是,这四任丈夫是有血缘关系的祖孙,年龄跨度达到了六十多岁,而她最后一次下嫁,年龄达到了六十二岁,已是一名老态龙钟的老妇了。
当然,她并不是汉人,而是蒙古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三娘子“钟金哈屯”。
作为被朱元璋驱逐出中原大地的元朝来说,明朝和蒙古是死敌,即使被赶出汉地,蒙古帝国子孙依然念念不忘再夺大都,恢复黄金家族的荣耀。朱元璋的后裔们也都毕生致力于抵御蒙古的入侵,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从朱元璋1353年加入红巾军反元开始算起,一直到隆庆四年(1570年),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了二百多年,直到隆庆和议双方达成协议,明朝封蒙古可汗俺答为顺义王,开放边境贸易为止,从此大规模战事基本平息,迎来了长时间和平,史称俺答封贡。
能够达成边境的和平,最大的功劳要记在三娘子身上。
为什么这么说?来看三娘子的四次婚姻。
第一次,三娘子在二十岁时候嫁给俺答汗,当时俺答汗已六十三岁,这当然是一场*婚姻,婚后第二年,在三娘子的大力建议下,六十四岁的俺答汗与明朝谈判,最终达成了著名的俺答封贡。俺答汗也被封为顺义王,三娘子被封为忠顺夫人。历史上是这么评价的“始封事成,实出三娘子意”。
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汗去世,三娘子三十一岁,此为三娘子一嫁顺义王。
俺答汗死后,其长子黄台吉照收继婚的习俗,想将继母三娘子收为妻室,三娘子起初是抗拒的,并曾离家出走,但大汗的婚姻并非这么简单,其中牵涉到*,三娘子一走,原本稳定的边疆局面必定出现波兰,明朝立即派出使者规劝三娘子,顾全大局的三娘子最终嫁给了黄台吉,黄台吉也被封为顺义王,三娘子继续被封为忠顺夫人。此为三娘子二嫁顺义王。
1585年,黄台吉去世,其长子扯力克继承汗位,在没有得到明朝册封的情况下,自立为顺义王,三十七岁的三娘子不愿再嫁这个名义上是自己孙辈的年轻人,又一次出走,这次还是明朝派人将她说服,扯力克也做出让步,将自己原来的妻妾尽行遣散,两人成婚,此为三娘子三嫁顺义王。
这就是三娘子三嫁顺义王的缘由,在这段时间,她的丈夫换了又换,从年老衰弱的俺答汗到年轻懒惰的扯力克,期间部落的实际领导权其实是在三娘子手中,她主政掌兵长达三十年,三娘子也利用好了这个权力,与明朝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得到了明朝的尊敬,也因此被称为明朝女英雄。
她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的牺牲品,并非遵从于她内心。想象一下,少女二十岁的年龄,芳华正茂,要为了*嫁给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头子,心里会何等不甘?但为了顾全大局,她还是牺牲了自己为蒙古众部落换来了和平。
至于四嫁顺义王,史料上并不一致,一般认为是三嫁,等到*顺义王卜石兔接任王位时,三娘子已垂垂老矣了,即便是在蒙古高原,也不适合再嫁,即便是真,也只是名义上敷衍一下了。
最后,三娘子于1613年去世,享年64岁,她被安葬在美岱召内,明朝曾经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美岱召即是寿灵寺,是内蒙古地区重要藏传佛教建筑之一,位于如今的包头附近,时至今日,三娘子遗骨仍然存放在美岱召的太后庙内,该寺院里还珍藏着三娘子的腰刀、盔甲、头饰、靴帽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