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是什么为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4: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18
金刚在佛教中是指佛的侍从力士,手执金刚杵。
<br>(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折罗、缚日啰、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
<br>
<br>(一)以金刚比喻武器,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称为金刚杵;其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犹如金刚。故经论中常出现金刚坚固、金刚不坏、金刚身、金刚顶、金刚界、金刚心、金刚坚固之信心等辞汇。又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载,真谛以六种金刚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体用,即:(1)青色能消除灾厄,以喻般若能消除业障。(2)*随人之所须,以喻无漏之功德。(3)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稹?4)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浊。(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三毒。此皆以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来比喻般若之体;以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来比喻般若之用。
<br>
<br>于密教,金刚一词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独钴(即独股形状之金刚杵或金刚铃)、三钴、五钴等,多作为诸尊之三摩耶形,乃诸尊之本誓或内证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等各种含义,此外亦以之为诸尊所住三摩地之标帜。又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略称金刚。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br>
<br>(二)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然经论中较少用此譬喻。
<br>
<br>此外,据金刚顶疏卷一之说,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另据北本涅盘经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九等举出,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大日经疏卷一、卷十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金刚仙论卷一、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卷十、梵语杂名、慧苑音义卷上、希麟音义卷七〕(参阅‘金刚二义’3534)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埵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度化成佛。
『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9:19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释音金刚,即金属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三藏法数》是一语破的称之:「金刚者,金中最刚。」以金刚所造之杵为金刚杵,为古印度兵器,后逐渐演化为密宗法器。而金刚杵在藏宗里又为男根之表徵。
金刚再梵文中的意思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如狼牙棒、粗棒,是众神之王因陀罗的武器。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持金刚杵,在佛国从事*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八部众”之一。
佛教中的金刚
(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折罗、缚日啰、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
(二)以金刚比喻武器,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称为金刚杵;其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犹如金刚。故经论中常出现金刚坚固、金刚不坏、金刚身、金刚顶、金刚界、金刚心、金刚坚固之信心等辞汇。又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载,真谛以六种金刚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体用,即:(1)青色能消除灾厄,以喻般若能消除业障。(2)*随人之所须,以喻无漏之功德。(3)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稹?4)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浊。(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三毒。此皆以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来比喻般若之体;以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来比喻般若之用。
于密教,金刚一词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独钴(即独股形状之金刚杵或金刚铃)、三钴、五钴等,多作为诸尊之三摩耶形,乃诸尊之本誓或内证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等各种含义,此外亦以之为诸尊所住三摩地之标帜。又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略称金刚。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三)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然经论中较少用此譬喻。
此外,据金刚顶疏卷一之说,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另据北本涅盘经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九等举出,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大日经疏卷一、卷十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金刚仙论卷一、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卷十、梵语杂名、慧苑音义卷上、希麟音义卷七](参阅‘金刚二义’3534)
(四)为金刚草履之略称。即指由蔺或槁做成之草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