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观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0:5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8:23
在我记事开始,我的母亲在家干活时经常能听到她唱起电影《刘三姐》中的唱段,从那时起多少对电影中的唱段有一些的耳濡目染;后来上小学后在学校的电影节中观看了电影《刘三姐》,使我对电影中情节与唱段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在音乐作品赏析课上有幸再次观看到了电影《刘三姐》,虽然其中的唱段、唱腔与21世纪受到西方流行音乐冲击影响下的现代社会有些不入流,但是个人认为其中的唱段与唱腔才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国粹,毫无修饰的天籁之音应该让现如今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民族唱法歌手引起深思。
影片讲的是:
原在山上以砍柴维生的刘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断藤落江想致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遇龙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住在这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邀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百鸟朝凤。劳动人民唱山歌是生活中多么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样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还是拜刘三姐为歌仙,刘三姐能达到这样的感召力,怎是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可是解气。
以前的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整一个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领袖,是任何地方恶霸的眼中钉。于是当地的莫地主开始想方设法不让刘三姐唱歌,又不敢对她明*明刀,怕的就是群众的*。所以便有了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原来地主是不会唱歌的,那些读之乎者也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你看刘三姐却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们斗不过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地主不甘心设计抓了刘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刘三姐的歌迷,出谋划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众们设局相救,刘三姐终于逃出虎穴,同阿牛哥在一起,漂流漓江,四处传歌。
就在那棵千百年的大榕树下,刘三姐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绣球,情意绵绵的定情之歌《缠藤树》就这样诞生了……“刘:山中只见缠藤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你收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牛: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那个九十九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好一个奈何桥上等三年。生死没有争个你先我后,对于九死一生的刘三姐,对于生死毫不知命数的阿牛,有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以漓江山河为家,以歌为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或许刘三姐并不想当什么领袖,她只是拥有更为本真的锐气,可这锐气势不可当,歌声传遍天涯时,民众的心就更为坚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继续不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8:24
电影《刘三姐》
———观后感
影片讲的是:
原在山上以砍柴维生的刘三姐因反抗地主,地主断藤落江想致她于死地,却不料刘三姐命福,在遇龙河上脚踩葡萄藤,手摇青竹搞,一路高歌痛斥地主,歌声传扬,被老渔夫和阿牛哥收留。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千百里外的群众都知道刘三姐住在这里,纷纷长途跋涉赶来见她与她对歌,并邀请她去自己的家乡安顿生活,可谓百鸟朝凤。劳动人民唱山歌是生活中多么重要的事情呢,而那些一样能歌善舞的老百姓还是拜刘三姐为歌仙,刘三姐能达到这样的感召力,怎是因唱歌而已呢?看看刘三姐刚烈的个性,爱憎分明写在脸上,唱起歌来那不是悠扬婉转而是气宇轩昂直*云霄,她随口骂来恶霸,听得劳作的人民可是解气。
以前的精神基本寄托在山歌上,刘三姐到了哪儿,她的精神随歌传播到哪儿,整一个成为农民反抗强权的领袖,是任何地方恶霸的眼中钉。于是当地的莫地主开始想方设法不让刘三姐唱歌,又不敢对她明*明刀,怕的就是群众的*。所以便有了刘三姐与三秀才对歌的一出绝妙好戏,原来地主是不会唱歌的,那些读之乎者也的书生只会摇头晃脑,背着歌书,而你看刘三姐却张口就来,毫不思索,傲气俏皮,她的歌声、她的智慧全在艰辛的劳作和大自然的灵气中浑然天成。地主和秀才们斗不过歌,丑态毕露,民众得了胜。地主不甘心设计抓了刘三姐,可地主的丫鬟也是刘三姐的歌迷,出谋划策助她逃跑,外又有阿牛哥和群众们设局相救,刘三姐终于逃出虎穴,同阿牛哥在一起,漂流漓江,四处传歌。
就在那棵千百年的大榕树下,刘三姐向阿牛哥吐露心声,抛出绣球,情意绵绵的定情之歌《缠藤树》就这样诞生了……“刘:山中只见缠藤树,世上哪见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竹子当你收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牛:连就连,我俩结交订百年,那个九十九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好一个奈何桥上等三年。生死没有争个你先我后,对于九死一生的刘三姐,对于生死毫不知命数的阿牛,有的只是彼此在一起,以漓江山河为家,以歌为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或许刘三姐并不想当什么领袖,她只是拥有更为本真的锐气,可这锐气势不可当,歌声传遍天涯时,民众的心就更为坚定了,也更多了精神的慰寄。
影片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且继续不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故事片,片中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加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