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褂的主要有什么意思,作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11: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38
在清代,皇帝出门有许多“内大臣”和“御前侍卫”随从,这些人全要穿“行褂”,帽后戴孔雀翎,还要佩刀(最挨近皇帝的严令不许佩刀)。根据史料记载,这些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行褂全部用明*的绸缎或纱(一般冬天穿绸缎,夏天穿纱)制成,没有花纹和彩袖。 他们所穿的这种“行褂”就被称作“黄马褂”,清代典制里有时也称“黄褶”。例如《清会典》、蒋良骐的《东华录》和高士奇的《扈从东巡日录》里就都曾记做“黄褶”。
在《清会典事例.侍卫处.仪制》中记载:后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卫升级新补者,岁于十二月行文内务府,支领缘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卫支领蟒袍;恭遇巡幸,支领黄马褂。
这里要说明的是,“明黄”就是“淡黄”,是当时帝王专用的颜色,一般贵族或宫妃只能用“金*”(即“深*”),平民最多只能用“杏*”(也即“红*”)。“明黄”在这里是最名贵的,除皇帝外,只有为皇帝服务的人才特许服饰明*。因此一般说来,这种马褂是天子近侍的服装。
“赏穿黄马褂”与前面所讲的内大臣和御前侍卫所穿的黄马褂不同,前者是由于职务关系而穿的,如果职任解除,不做御前侍卫或内大臣,黄马褂就不能再穿。所以这种黄马褂也叫做“职任马褂”,满洲话为“秃山褂子”。而“赏穿黄马褂”则没有这方面的*,它可以在一切庄重或典重的场合穿著;必要时,甚至可以见官大*,方便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