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11: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11
先主刘备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的一生,有时当断不断,自受其乱,而在临终托孤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上,倒是很干脆,他嘱托诸葛亮:刘禅若不能胜任,那就你自已来吧。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读书人读到此处,无不感动莫名。为什么感动?大家想想,兄弟之间,为一间房、一条垅争得头破血流者大有人在,而今相让的竟是一国之河山,此胸襟,此气度,中华几千年历史上,几人有过?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刘备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恢复昔日之大汉江山,为了这个目标,他备尝艰辛,到处奔波,看人脸色,数次险些命丧沙场,但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最后终于建立起蜀汉政权,但离刘备的奋斗目标,尚还遥远,他深知,以刘禅的能力,要实现他的理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他认为诸葛亮是有希望也有条件实现他的理想的。
刘禅那时只有十七岁,毕竟年令还小,历练几年是否能有点出息?刘备显然还抱有一丝希望,但终是不能肯定,若刘禅不听诸葛亮的话,刘备断定蜀汉江山必落入曹魏手中,刘备不想让江山落入曹魏手中,他宁愿送给为打下这片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
刘备的一生,目标宏远,眼光过人,百折不挠,能屈能伸,但有时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若论智商,诸葛亮不仅高于刘备,而且不在一个层级上。可若论玩人那一套,不得不说,诸葛亮不是刘备对手,道理很简单,刘备是*家或是政客,而诸葛亮骨子里仍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终其一生都不会改变知识分子那种恪守臣道,知恩必报,言出必行,光明正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底线。刘备自觉九成摸准诸葛亮的命门,所以才会那样说。
即使退一万步说,诸葛亮真的自立为主,他也不会伤害刘备后代,以诸葛亮的秉性,说不定统一天下后,还有还政于刘氏的可能。
因此,孔明听毕,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泣拜于地日:'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引自《三国志》)
一场戏演罢,刘备死了。诸葛亮顶起了蜀汉的大梁。
诸葛亮是否能看透刘备的真实想法?我想,以诸葛亮之智,以诸葛亮对刘备的了解,应该是能看透的,但诸葛亮囿于自己的人生信条,只能装做没看出来,也跟着演了一把戏,不然,聪明若孔明,何至于“手足无措"。
一个绝世聪明之人,成为一个笨蛋的臣下,时常跪于脚下,听这个笨蛋的胡说八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11
先主刘备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的一生,有时当断不断,自受其乱,而在临终托孤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上,倒是很干脆,他嘱托诸葛亮:刘禅若不能胜任,那就你自已来吧。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读书人读到此处,无不感动莫名。为什么感动?大家想想,兄弟之间,为一间房、一条垅争得头破血流者大有人在,而今相让的竟是一国之河山,此胸襟,此气度,中华几千年历史上,几人有过?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刘备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恢复昔日之大汉江山,为了这个目标,他备尝艰辛,到处奔波,看人脸色,数次险些命丧沙场,但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最后终于建立起蜀汉政权,但离刘备的奋斗目标,尚还遥远,他深知,以刘禅的能力,要实现他的理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他认为诸葛亮是有希望也有条件实现他的理想的。
刘禅那时只有十七岁,毕竟年令还小,历练几年是否能有点出息?刘备显然还抱有一丝希望,但终是不能肯定,若刘禅不听诸葛亮的话,刘备断定蜀汉江山必落入曹魏手中,刘备不想让江山落入曹魏手中,他宁愿送给为打下这片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
刘备的一生,目标宏远,眼光过人,百折不挠,能屈能伸,但有时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若论智商,诸葛亮不仅高于刘备,而且不在一个层级上。可若论玩人那一套,不得不说,诸葛亮不是刘备对手,道理很简单,刘备是*家或是政客,而诸葛亮骨子里仍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终其一生都不会改变知识分子那种恪守臣道,知恩必报,言出必行,光明正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底线。刘备自觉九成摸准诸葛亮的命门,所以才会那样说。
即使退一万步说,诸葛亮真的自立为主,他也不会伤害刘备后代,以诸葛亮的秉性,说不定统一天下后,还有还政于刘氏的可能。
因此,孔明听毕,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泣拜于地日:'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引自《三国志》)
一场戏演罢,刘备死了。诸葛亮顶起了蜀汉的大梁。
诸葛亮是否能看透刘备的真实想法?我想,以诸葛亮之智,以诸葛亮对刘备的了解,应该是能看透的,但诸葛亮囿于自己的人生信条,只能装做没看出来,也跟着演了一把戏,不然,聪明若孔明,何至于“手足无措"。
一个绝世聪明之人,成为一个笨蛋的臣下,时常跪于脚下,听这个笨蛋的胡说八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6:11
先主刘备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的一生,有时当断不断,自受其乱,而在临终托孤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上,倒是很干脆,他嘱托诸葛亮:刘禅若不能胜任,那就你自已来吧。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读书人读到此处,无不感动莫名。为什么感动?大家想想,兄弟之间,为一间房、一条垅争得头破血流者大有人在,而今相让的竟是一国之河山,此胸襟,此气度,中华几千年历史上,几人有过?
刘备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刘备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恢复昔日之大汉江山,为了这个目标,他备尝艰辛,到处奔波,看人脸色,数次险些命丧沙场,但仍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最后终于建立起蜀汉政权,但离刘备的奋斗目标,尚还遥远,他深知,以刘禅的能力,要实现他的理想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他认为诸葛亮是有希望也有条件实现他的理想的。
刘禅那时只有十七岁,毕竟年令还小,历练几年是否能有点出息?刘备显然还抱有一丝希望,但终是不能肯定,若刘禅不听诸葛亮的话,刘备断定蜀汉江山必落入曹魏手中,刘备不想让江山落入曹魏手中,他宁愿送给为打下这片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
刘备的一生,目标宏远,眼光过人,百折不挠,能屈能伸,但有时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若论智商,诸葛亮不仅高于刘备,而且不在一个层级上。可若论玩人那一套,不得不说,诸葛亮不是刘备对手,道理很简单,刘备是*家或是政客,而诸葛亮骨子里仍是一个知识分子,他终其一生都不会改变知识分子那种恪守臣道,知恩必报,言出必行,光明正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信条和做人底线。刘备自觉九成摸准诸葛亮的命门,所以才会那样说。
即使退一万步说,诸葛亮真的自立为主,他也不会伤害刘备后代,以诸葛亮的秉性,说不定统一天下后,还有还政于刘氏的可能。
因此,孔明听毕,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泣拜于地日:'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引自《三国志》)
一场戏演罢,刘备死了。诸葛亮顶起了蜀汉的大梁。
诸葛亮是否能看透刘备的真实想法?我想,以诸葛亮之智,以诸葛亮对刘备的了解,应该是能看透的,但诸葛亮囿于自己的人生信条,只能装做没看出来,也跟着演了一把戏,不然,聪明若孔明,何至于“手足无措"。
一个绝世聪明之人,成为一个笨蛋的臣下,时常跪于脚下,听这个笨蛋的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