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赛初期患者要注意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6: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13:33
脑梗塞的饮食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主食以粗粮为主可将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服用。结合临床经验,专家们认为脑梗塞患者的日常饮食应做到“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一袋奶 坚持每天喝一袋牛奶,即补充了钙,又能减少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生的几率。
“二”每天250克主食,也就是馒头一天吃约3个或者米饭两小碗。
“三”一天要吃三份高蛋白食品,早中晚三顿饭中,最少各有1个鸡蛋或者1两瘦肉或者一个鸡腿。
“四”四句话 “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其中“三四五顿”指吃饭要少量多次吃,每次七八分饱。
“五”500克蔬菜和水果 每天最少吃1斤蔬菜或者水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中老年人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
“红”红葡萄酒 中老年人每天喝1两—2两红葡萄酒,可以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几率大为降低。
“黄”蔬菜 日常饮食多吃胡萝卜、红薯、南瓜、番茄等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较多的蔬菜可以使脑梗塞等再发的几率下降。
“绿”绿茶 饮绿茶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也可以降低脑梗塞的复发率。
“白”燕麦片或燕麦粉 燕麦可以降低胆固醇。每日饮用对于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黑”黑木耳 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脑梗塞及脑血栓的形成。
脑梗塞的黄金治疗时间
脑梗塞往往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保证病人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脑缺血发病后最初的3 ~ 6 小时内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及家人应了解脑梗塞的症状及正确的应急救治常识,一旦发病要立即呼叫急救电话120送医院抢救,切不可擅自做主让病人在家等候,以免延误最佳脑梗塞治疗时间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1脑卒中(脑中风)的家庭急救原则
抢救脑中风病人首先是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手脚麻痹、语言障碍、视力障碍等是脑中风的先兆,可帮助及时发现中风并进行抢救。
检查有否麻痹等症状,一看病人的鼻子一侧是否出现皱纹,或左右鼻唇沟不对称;二看病人的嘴是否一侧下斜,脸部是否不对称;三是看病人是否口水下滴、出现打鼾、脸色发红(或发青)、眼睛充血;四是看病人是否剧烈呕吐、大小便失禁或发烧出汗等。
确定病人是脑中风后,采取以下抢救措施:
(1)保持镇静,如果病人是清醒的,要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不要悲哭或呼唤病人,避免大喊大叫使病人紧张而导致血压增高,增加颅内出血。
(2)迅速打电话给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在没有医生明确诊断之前,不要擅自作主给病人服用任何药物。
(3)初步判断为脑梗塞后,应使病人仰卧,头肩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回流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4)病人如果有抽搐,可用软布缠在俩根竹筷上塞入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其咬伤舌头。
(5)使病人平卧,解开病人领口纽扣、领带、裤带、胸罩,如有假牙也应取出。可不放枕头或将枕头垫在肩膀后面,使下颌略微仰起。
(6)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
(7)有条件者呼叫救护车来运送病人。若自行运搬运病人时正确的方法是:2-3人同时用力,一入托住的头部和肩部,使头部不要受到震动或过分扭曲,另一人病人的背部和臀部,如果还有一人,则要托起病人腰部腿,三人一起用力,平抬病人移至硬木板床或担架上,不搬运时把病人扶直坐起,切勿抱、拖、背、扛病人。
2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2周),恢复期(2周-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塞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溶栓治疗。
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这一规范性指导文件中指出:脑梗塞是缺血所致,恢复或改善缺血组织的灌注成为治疗的核心,应贯彻于全过程,以保持良好的脑灌注压。国内外研究表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在脑缺血及再灌注后最早出现,是脑缺血出现后的级联反应的“启动点”。因此可以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关键就在于缺血区微循环的改善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从缺血瀑布反应链的最高端进行控制。而恩必普就是具备这样两个特点的药物,它可以重构缺血区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灌注;保护线粒体,提高脑缺血耐受。况且恩必普是全球唯一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的脑微循环重构剂。
脑梗塞的药物治疗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介绍,临床上治疗脑梗塞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下列几方面:
(1)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塞较为常用的方法,且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溶栓一般要求在发病3—6小时内应用,往往大多数病人在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溶栓时机,而且有病例研究显示,在6小时内采用溶栓治疗脑梗塞患者初步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
(2)抗凝治疗:抗凝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脑梗塞的早期复发、血栓延长及防止堵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但急性期抗凝治疗虽已广泛应用多年,却一直存在争议。
(3)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有临床研究表明脑梗塞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有一定效果,但与溶栓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有降纤酶等。国内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应用降纤酶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梗塞的复发率,发病6小时内应用效果更佳。值得注意的需要监测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当纤维蛋白原降低到一定水平会增加出血倾向。
(5)脑保护剂:已经进行了许多的实验,神经保护剂在动物实验时有效,但缺乏人体临床研究的资料。常用药物有胞二磷胆碱等。
(6)中医中药:中药有复方丹参、川穹嗪等,同时辅以针灸及按摩等治疗,但是中医药治疗脑梗塞未经过临床验证,具体效果如何未有确切的资料。
(7)运用新药治疗:大量临床研究病例显示,国家一类新药丁基苯酞(商品名:恩必普)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的疗效。椐临床观察病例证实,恩必普治疗脑梗塞总有效率高达94%。
脑梗塞的治疗药物分类:
(一)改善脑血循环
1、溶栓治疗
① 尿激酶:100 万IU ~150 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
② rtPA:剂量为0.9mg/kg ( 最大剂量90mg), 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
2、降纤治疗
(1)巴曲酶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症状改善快且较明显,不良反应轻,但亦应注意出血倾向。
(2)降纤酶
应用国产降纤酶可有效地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并减少卒中的复发率,发病6 小时内效果更佳。值得注意的是纤维蛋白原降至130mg/dl以下时增加了出血倾向。
(3)其他降纤制剂
如蚓激酶、蕲蛇酶等临床也有应用。
3、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
低或中等剂量UFH 皮下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IST)显示:虽然肝素可降低卒中的早期复发,但出血风险也同时增加。
(2)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
国外一些研究对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的评价不一。
(3)类肝素
美国的TOAST 试验显示类肝素不降低卒中复发率,也不缓解病情的发展。但在卒中亚型分析时发现类肝素可能对大动脉硬化型卒中有效。
(4)抗凝作为辅助治疗
静脉溶栓后使用肝素,可以增加血管再通率,但是出血并发症也增加。对防止血管再闭塞的作用尚需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国外多数研究认为溶栓后24 小时内不主张使用抗凝治疗。使用抗凝治疗时,应该密切监测,使用抗凝剂量要因人而异。
4、抗血小板制剂
(1)阿司匹林
大型研究结果(IST、CAST)显示缺血性卒中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对于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有一定效果,症状性脑出血无显著增加,但与溶栓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2)其他抗血小板制剂
有单独使用或者联合糖蛋白IIb/IIIa 受体抑制剂治疗脑梗死的研究。小样本研究显示这类制剂还是安全的。
脑梗塞的外科治疗
支架放置术
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支架放置术治疗颈动脉粥样化狭窄性疾病是近年新问世的技术,目前尚缺乏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结果,故应慎重选择。从目前的资料看,颈动脉支架放置术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支架放置术无脑神经损伤的危险,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所造成的脑神经损伤为2%~12.5%。(2)可治疗手术难以到达的病变,如颅内段动脉狭窄;(3)不需要全麻,操作过程中可随时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随时终止治疗;(4)术后恢复快。
一、适应证
(一)颈动脉狭窄
1、颈动脉狭窄>70%,患者有与狭窄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
2、有与狭窄相关的脑实质缺血影象学表现。
3、少数颈动脉狭窄<70%,但出现明显的相关神经系统症状者,有条件的医院也可考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二)椎动脉颅外段血管成型术
1、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症状或反复发作的后循环卒中,内科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无效。
2、一侧椎动脉开口狭窄程度超过 70%,另外一侧发育不良或完全闭塞。
3、双侧椎动脉开口狭窄超过 50%。
二、禁忌证
1、狭窄部位伴有软血栓。
2、合并 Ehlers-Danlos 综合征(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特征为血管脆弱伴出血倾向)。
3、严重血管迂曲。
4、凝血障碍或造影剂过敏。
5、合并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如心、肝、肾功能障碍。
6、双侧颈动脉闭塞或双侧椎动脉闭塞。
7、CT 或 MRI 显示严重的梗死灶。
8、3 周之内有严重的卒中发作。
9、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建 议:
(1)颈动脉狭窄>70%,患者有与狭窄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考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2)颈动脉狭窄<70%,但有明显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者,在有条件的医院也可考虑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
(3)直径小于 3mm 的动脉,支架放置术再狭窄率较高,建议采用特殊支架(如涂层支架)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
(4)支架治疗动脉狭窄是新近问世的技术,由于目前尚缺乏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结果,故应慎重选择。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增加颅脑容积,减轻颅内高压,增加脑组织的有效灌注和改善缺血。对于顽固性的大脑或小脑半球梗死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能有一定疗效。此类患者均有明显的颅内高压,发生早期脑疝或脑干压迫症状,CT 表现为大面积梗死和水肿。其疗效目前尚缺乏系统性评价结论。
建 议:
脑梗死伴有占位效应和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者,为了挽救生命,可考虑行去骨片减压手术。
动脉血管成形术(PTA)
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适应证:
1、有症状的老年(≥75 岁)患者,伴有其他外科手术的高度风险。
2、复发的颈动脉狭窄或因放射引起的狭窄。
3、进行性脑卒中伴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配合溶栓治疗。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外科手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和斑块溃疡。
适应证:
1、反复发作性(在 4 个月以内)的大脑半球或视网膜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或轻度无残疾的完全性卒中,病变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0%者。
2、全身状况较好,无症状性的颈动脉狭窄>70%者。
3、双侧颈动脉狭窄者:(1)有症状的一侧先手术;(2)症状严重的一侧伴发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先手术。
4、一侧颈动脉闭塞,另一侧出现狭窄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
5、紧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已证实的颈动脉闭塞急性发作,伴有以往明显的颈动脉杂音消失或颈动脉近端严重狭窄(>90%)或完全闭塞者;但此种手术时间窗限于 3 小时以内,风险较大,疗效尚未确定,目前不宜常规应用。
建 议:
(1)对于有或无症状,单侧的重度颈动脉狭窄>70%,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 CEA治疗。术前应评估双侧颈动脉血流状况。
(2)不推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 24 小时内的紧急 CEA 治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13:34
别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