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3-09 1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03:44
“这几年里最俗的事情之一,就是所谓‘名人出书’”,徐俐说,早在六七年前,就有出版社编辑约她写书,但不管别人如何怂恿,她都下不了决心。不过,最终在写书这件事上,徐俐还是“落了俗套”。她说,之所以现在提笔,是因为步入不惑之年后,反思自己的人生,更是有了不少想法和感悟可以示人,于是本着分享的愿望,她开始坦然地书写自己。■新书“女人味浓厚”
《女人是一种态度》这本书,无论是从封面照片还是从书名上,都散发着浓浓的女人味,这和电视屏幕上徐俐给人的职业干练形象不太一样。对此,徐俐解释说,以这么浓的“脂粉味”突出女性视角,是因为对女人,人们有无数种评价的标准,“女人如何对待他人,实际上是在塑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是一种态度。”书名由此而来。
从一个经历了“文革”“上山下乡”的小女子,摇身变为长沙电视台主持人,再进京入主央视《中国新闻》,徐俐从业以来曾两度获国家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几乎所有重大新闻报道都由其担纲主持,在一般人眼里,她应该算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了,但她却告诉记者:“我真的算不上成功。”
她说她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是,面对曾经成全了她所有事业心和成就感的《中国新闻》,她开始生出一种难以排遣的由单调和单薄带来的角色疲劳感。走进四十岁后,她不断地自问:在既有的电视观念主导的现实中,一个年过四十的女性主持人,还有多大施展的空间?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自我,走得更远?
她告诉记者,这本书写完后,虽然她的困惑还没有完全解开,但她已经找到了这种勇气。
■直播伊拉克战争:最恐怖的一夜
不要以为徐俐的职业生涯只有“光辉”的一面。她在书里说,由于在主持节目时语气似乎过于严肃,她曾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质疑,认为她“在整个播出中太注重自己的形象,在对专家的提问中,盛气凌人像小学教师在审问小学生”。领导也严肃地告诫徐俐:“必须把自己退后一点。”
那是她从业25年来第一次强烈地遭到观众质疑,后来的大约一星期左右,她天天在镜头前紧张,紧张导致的出错频率在不断地增加,以至于到播报新闻的时候她的心就会狂跳。
在这样一种近乎消极的状态下,2003年3月26日,她职业生涯中最恐怖的一夜来临了。那一天,战争没有太大的进展,同步画面加起来没有超过5分钟,没有一个电话连线,除了整点播报新闻,其他的时间全留给了访谈。从晚上六点半开始,到夜里两点结束,粗算了一下,她和嘉宾谈了将近六个小时。谈到没得可谈的时候,她只有请求嘉宾在话题中“掺水”。“事后我们说,那晚,为了伊拉克战争节目,我们掺完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的水。”
那天晚上,徐俐的情绪跌落到了谷底。下班回家已是凌晨三点,“我无法入睡,我在心里问自己:还有勇气做下去吗?你真的还能坚持吗?那一刻,我的确想到了放弃。”
“没人知道在我的心里曾发生过什么,”徐俐说,“我不想隐瞒,对于这场战争报道,我唯一满意的是自己的意志力。”
■因采访与先生结缘
徐俐对于自己的婚恋生活一向非常低调。这次她不可避免地也写到了自己的爱情婚姻观,但书中披露的近百张照片中,有自己的朋友,有儿子,有婆婆,唯独没有对她最为重要的爱人的身影,而通篇文章中,她也只用“先生”或“他”来代替爱人的真实姓名。
问她为什么刻意地“隐姓埋名”,徐俐笑着说:“我只是想在书中和大家交流一下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婚姻选择,表达的是我自己的婚姻爱情观,至于对方是谁,这对读者来说并不重要。”
徐俐说她是个相信爱情的人,“尽管我和他分别有十年的婚姻,但当我们彼此走到一起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彼此不能接受的种种。
徐俐在书中还提到了今年18岁的儿子,“我从来没有让儿子叫先生爸爸,我只是建议他可以叫张爸爸,他叫了一段时间,大约一年以后,就主动把张字去掉了,大大方方地叫起了爸爸。”现在,不同姓的一家三口自然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对我而言,这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秉性的善良,成全了我现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