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2: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04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但有一些常见的中国式礼貌,对孩子的成长却是有害的。今天分享的这几种中国式礼貌,可谓历史悠久。观察发现,随着年轻父母的成长,不少已有改观。但是仍然会有部分父母,会自然不自然地犯“礼貌性”的错误。
七色花幼儿园开家长会,散会后,家长们在外面交流。那次考试得第一名的孩子,以前一直是班里的十几名,许多父母纷纷去请教那位孩子的妈妈,想求得进步的秘诀。父母们你一言我一句的羡慕着:“这孩子真厉害,一下子进步这么多名,背后肯定下功夫了”“太棒了,我也得让豆豆向你孩子学习”……谁知那位妈妈听完,却摆摆手开始细数孩子的不是:“有什么厉害的,他这就是瞎猫逮了死耗子,碰上的!平时在家也没见他学习,呆头呆脑的,一点聪明劲都没有。”旁边的家长们面面相觑,十分尴尬。
对人讲礼貌,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自我修养的体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礼貌都是正确的,特别是以下这几种,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家长务必要引起重视。
哪些行为是家长*迫孩子的中国式礼貌大孩子让小孩子
这种行为可能会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假如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孩子打招呼
这种行为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建构,就像妈妈带孩子回老家,出发前就跟孩子说见到爷爷和奶奶要大声问好。可是孩子到了老家,怎么说都不肯叫。而且总是妈妈越批评,孩子就越犟着不喊。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这本身也是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为了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而采取*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迫越叛逆。
总是谦虚面对别人的夸奖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可是一味的谦虚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你是否也见到过这样的情景: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骑自行车玩,有个阿姨看到了,夸奖说:“哇!你家孩子车骑得真好啊!”这种时候,这位妈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好多小朋友都比他骑得好呢。”孩子听了,一脸黯然。听到夸奖时,习惯性地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然而,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 弱的自信心。
就像这位妈妈,她的过分“谦虚”完全没注意到孩子内心的活动,也没有顾及孩子的“面子”,更别提保护孩子的自信。如果经常这样“拒绝”别人对 孩子的夸奖,他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的故事从古至今广为流传。我们每个人从懂事起,都会从父母长辈那里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可是孩子的这些行为真的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吗?这些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又对孩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孩子的“没有礼貌”背后有些怎样的原因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不爱打招呼也是遗传?
研究发现,人的性格既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的环境作用,两者难说孰轻孰重。天生较不怕生的孩子,通常能顺着大人的要求,腼腆地轻声说“阿姨好”。但天生个性较为内向、敏感的,对陌生人心生戒备,要他对一个见都没见过的陌生人表示友好和开放,往往内心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挣扎。
怕生,是孩子在自我保护!
其实,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记得,你的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任谁抱都可以。但在六个月大前后,突然间,除了妈妈或者主要照顾者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来形容这个现象。
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是婴儿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们通过那样的能力,逐渐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许多*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的这个观察,这道“安检”过程。
不打招呼就责怪孩子?
被大人说“没礼貌”对孩子来讲既是一种羞愧,也是一种挫败。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让*失望。而这种种的感觉,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揪出来。将心比心,作为大人,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也觉得不好受,那么,同样的痛苦,为什么身为父母,却硬要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
孩子的性格内向,并不是一种缺陷,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性格,作为父母,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变得外向,也没有必要让他们见谁都自来熟。尊重他们的天然性格,对孩子的发展才有益处。每种性格的孩子,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家长们应该学会区别。
家长应该怎么做引导孩子打招呼
首先要郑重介绍双方,给孩子提供一个打招呼的入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郑重地介绍是对双方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打招呼的方式,“阿姨好”和“嗨”都是很好的方式,并不会让对方感觉到不尊重。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问候,出于对“礼貌”的考虑,在交流结束之后我们不妨让孩子说声“再见”。
不要*迫孩子表演才艺
首先,就是不要带着博眼球和取悦他人的心态来主动要求孩子表演才艺。我们对应的行为应该分两步。第一步,是征询孩子自己的意愿。作为独立个体,孩子有决定的权力。第二步,如果孩子不愿意,也千万别说孩子做得不好,可以说,“年后刚好幼儿园有演出,到时候我们再邀请叔叔来看!”这样,双方都有了台阶,也不会尴尬。
学着接受表扬
下次再有这样的表扬,家长大可不必用贬低自己孩子的方式来表达不好意思,你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五分感谢,三分支持,两分期待。五分感谢,就是代表自己跟孩子,谢谢对方的夸奖;三分支持,是指对于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的积极认可;两分期待,就是要表现出对孩子越来越好的信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04
我认为是过分的谦让,而且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要让给别人,而且是要*孩子打招呼,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受的,我认为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也会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05
一是过分的谦让,谦让是一种美德,但是过分的谦让,会让所有人都忽视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二是过分的谦虚,懂得谦虚是件好事,可是如果谦虚过了头,就会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心。三是见人就打招呼,见到熟人打招呼是一种基本的礼貌但是过分要求就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6:05
在亲戚朋友面前强迫孩子去表演节目,如果孩子不是自愿的情况下,这样会让孩子更讨厌社交,而且并不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