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及其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1: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0:46
浦东新区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试卷
注意: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为奥运福娃寻根
①奥运福娃脱胎于惠山泥人阿福吧?从阿福的憨厚,到
福娃的活泼,能看出时代的变迁。艺术造型虽然大不相同,
在审美的文化心理方面(说白了就是爱娃娃),二者之间
却显现出一脉相承。所谓传统,这就是了。所谓推陈出新,
这就是了。
②福娃而有五个,何也?妙哉,正好扣着五福。五福
之说,出自商朝贤人箕子,载于距今三千年前《尚书·洪
范》篇末。哪五福?箕子说,一是寿福,能享高龄;二是
富福,能享宽裕;三是康宁福,能享平安;四是攸好德福,能享善报;五是考终命福,能享天年。以上五福,古今中外圆颅方趾之人,除极少数咬姜喝醋的矫情者而外,莫不歆羡。
③同时五个福娃还对应着奥运五环,又语言化为“北京欢迎你”这五个字,就更妙了。较之落选的张牙舞爪的龙,和濒临灭绝的熊猫,实属胜远,值得捧场。我更看重奥运福娃所表征的五福观念,正是华夏先民对和平和幸福的憧憬。今日国人应该大声宣告,我们歆羡并追求这五福。
④想起五十年前,读杨朔写朝鲜战争的一部小说《三千里江山》。那上面有个细节深深感动我。团长武震在北朝鲜山间一座老宅院内,仰脸发现屋梁写有汉文对联一副:“应天上之三光,备人间之五福。”武团长悟到朝鲜的先辈也追求和平与幸福。我想五福观念能够远播朝鲜,或许与箕子封于朝鲜有关系吧。五福观念传三千年而不衰绝,远播邻国,深沁民间,真是文化奇迹。
⑤尤可异者,1980年四川新都马家乡战国墓出土的一方铜印,印文上半部中心是开明族徽;下半部有两人携手的图像,相携的两手化为刻有三星图案的玉版。两人的肢体构成门框,三星在门楣上,而壶(“福”的谐音)在门洞中。春秋战国之际,蜀国仍属于“西南夷”,然已向慕《诗》、《书》文化,有此铜印作证。后人以蝠易壶,蜀中大户人家门上有绘蝙蝠五只的,也是“五福临门”的图语。从战国蜀王铜印算起,迄今已积二千五百年了。
⑥不过福娃以及惠山泥人阿福的历史却要短得多,恐怕溯其源也只有千年。虽然古今人情不远,我们祖先同样喜爱娃娃,但是他们最忌制作逗人爱的芭比娃娃,因为他们迷信,害怕娃娃偶像摆在家中,会摄取自家小孩的魂气,使之夭殇。只有殉葬才用到偶像,学名曰俑,非吉祥物。我国到宋代才出现第一个吉祥的芭比娃娃,名叫摩睺(hóu)罗,是个“洋娃娃”,佛教传来的。佛教被称为像教,因为它造像。造像改变了我们祖先对偶像的禁忌,所以北宋时人家过七夕,新兴起买供摩睺罗孩儿的民俗。每年七月初七那天,汴京城的繁华街市叫卖摩睺罗泥孩儿。有制作精致者,以木雕嵌象牙,小巧逗人喜爱,穿彩衣,缀珠翠,值千金。
⑦后世民俗改易,佛寺菩萨有新添的“送子观音”,殿上一年四季发卖泥孩儿给求子妇人,带回家中摆供。《阅微草堂笔记》载怪事一则。作者少时询问其母:“记得童年一群小孩天天陪我游玩,他们是哪家的?怎么后来都不见了?”母答:“生你以前,庙里请回泥孩儿十几个。怀了你后,都深埋后院了。”作者想暗示自己“前生”是泥孩儿之一,才这样“创作”吧?大文豪总是有来头。求子泥孩儿制作粗糙,谈不上审美。但它是从摩睺罗演变而来,其后又演变为惠山泥人阿福,殆无疑义。
⑧到我小时候,洋风取代了土俗,已流行“洋娃娃”,距今日的芭比娃娃已很近了。如今一跃而为奥运福娃,综合泥人阿福与“洋娃娃”的因素,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所以值得捧场。
1.第③段中作者分别用了“张牙舞爪”、“濒临灭绝”这两个不含褒义色彩的词语来修饰“落选”的龙和熊猫,其用意是 (2分)
2.第④⑤段写到《三千里江山》的一个细节和四川新都出土的一方铜印,是为了说明
(3分)
3.惠山泥人阿福是怎样演变而来的?请在括号里填写相应的文字。(2分)( )→( )→ 惠山泥人阿福
4.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化文学知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书》分别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B. “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传说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会。
C.《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的袁枚,他主持编撰了《四库全书》。
D.“请回泥孩儿十几个”中的“请”是“买”的意思,说“请”是表示虔诚和敬畏。
5.本文的标题是“为奥运福娃寻根”,从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看,奥运福娃的“根”是:
(1) (2) (4分)
6.奥运福娃综合了泥人阿福与“洋娃娃”的因素,是“洋风”和“土俗”巧妙结合的范例。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请另举一例,并加以说明。(5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0分)
山格
①看过南山北岳,看过高原缓坡,还是看不厌山。
②当双足期望与泥土和腐叶约会,当五官想念山岚烟霭,渴望连天的云头和山峰,我知道要去看山了。不是山在召唤,山在那里,不为人所动,那是身心的情不自禁,是一腔绵长的慕山情。
③山是有格的。看山,好比与贤人睿者对话,感受一分特殊性情,体验千万年奔涌而成的自然之势。走在山里,就仿佛走在上苍无意无为的表情姿态间,每一个山口,每一峦山头,每一壑沟谷,层林和丛树,都是山格的表达。
④南方的山总体是性情比较温和的,低低缓缓的,在平原和平原之间铺陈,常常是渐渐地引领平原往高处走,竟是让人不觉得的,那山是安静地镶嵌在平原的,就像是特地来鼓荡起平原的高远之气的。不过,只要走进了山林,南方的山自然也是曲折多姿,峻岭深壑的,好比一个玲珑秀气的人内心深处也不无狂野不羁之气,比如黄山天都峰的险峻,雁荡山的壁立灵岩;只是狂野终究为灵秀所收复,在山的内部奔突凸致罢。或者幻化为悬崖上的虬松,或显身成深潭之侧飞悬的瀑布,或有意张扬个性似地窄成“一线天”,让老天也殷勤款款地送光进来。狂野的心在南方的山中,还是繁密成了林木花卉,以及低低地开着小花的野草,在露珠和雨水中,浸润,潮湿,滋滋地生长。
⑤当然山总是山,再温良的人也会发脾气。南方的山里不是没有险象环生的,只是植被丰沛,海拔不高,恰如其分的云彩当山绕,使南方的山看上去似乎总在微笑,仿佛有些沧桑而不失妩媚,有些历练而不失天真的女子安然地过着家常的日子。
⑥那北方的山是体格健硕的,非局部饱满,乃轰隆隆地奔涌,站在山腰,无边无际的山体惟与云接壤,远望去,山头如暄暄的高庄馒头,挨个铺陈开来。风卷过,眼睛里的山头恍然动跃,让我想起毕加索笔*量粗壮硕硕然的“奔跑的*”。那次在长白山看山,上天池的路上,广大健壮的山一派朗朗然于眼前展开时,惟有一声亮堂悠长的啸才当得起这份回音。
⑦北方的山,一列一列地陡直着,纹路如斧印分明,像罗中立《父亲》脸上的皱纹;亦如关仝的山水,山在寒风薄云里峻冷地挺立着,身上的树枯着枝桠相依相伴。不过,北方的山也非毫无妩媚之姿,春夏山里的野花能把人看化掉的。曾经在长白山的西坡踏着乱石山径随走,一甸子一甸子的野花没到腰际,妖娆泼辣,恣意地疯长,何尝输与江南的桃红柳绿。
⑧可是,怎么才能说说西部的山呢?高原整体烘托了它们,只要翻越了蜀中大雪山山脉,西部的山都是山之山、峰之峰。人、集镇、城市,所有的海拔陡然提升了。人在山里走,过不完的山口,看不完的山。那山有草木丰沛的,有零星地铺着野花的,有砾石涸然的,雪山处处不再让平原人惊奇,山峰如前,却总也尽头难以企及。在高高的山口俯视,盘山路上车如蚁,一弯复一弯地绕上来,可是,等待着的仍然是又一个山口。
⑨西部的山,大多很沉默很尊严,不怎么做表情欢迎你,但你还是要自作多情,看它们一身雪白与蓝天依偎,看它们高傲岸然地让你恨不得再添个心脏好呼吸匀称,看它们莽莽然乱石无边如临月球火星,看它们白雪和林树和平共处,看它们在瞬间转换着雨雪霏霏和草野茵茵,看它们外表平静内里却轰轰烈烈地活动着,不知道哪天豪雨冲刷就所向披靡了……西部的山,末了竟将人看成了山。仿佛没了惊叹,只剩下寻常;没有了爆发的兴奋,唯存淡淡的欢喜和深深的敬畏,地老天荒也莫过如此吧。
⑩山,可以踏实脚步,可以放达情怀,可以澄净心灵,可以高山流水,也不妨茅舍渔樵。无论何种山情山性,人到了山里,友草木,欢山湖,相与山气翠微,息游崇岭叠嶂,都是一样的,如一株长在山里的草。
11当然,山也无法保持流水千年,相貌依旧。开山筑路,辟山造房,挖山采石……不过,千疮百孔的山体却仍朗然巍然,虽然有时咆哮山洪,怒泻泥石流;松风涧水,还是琴瑟友人的。离不开城的人,于是一次次进山——人为之下森林缩小、雪线上移、方圆后退的山。人其实也明白,有山在,总还“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2山无语,山无需多言,山的风流不必包装作秀。天然一副“酷”样,在那儿,就是好。
7.从全文看,第①段“看过南山北岳,看过高原缓坡,还是看不厌山”这句话的作用是
。(2分)
8.第⑤段中用“再温良的人也会发脾气”,来比喻 。(2分)
9.第⑥⑦段联想到毕加索、罗中立等人的画,以及江南的桃红柳绿,突出了北方山的
的特点。(3分)
10.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标题“山格”采用人格化的手法,“山格”在文中的意思是“山的性情”。
B.第③段中作者认为山像人一样有灵性,与之对话,其实就是在欣赏山的自然风光。
C.第④段中写到黄山和雁荡山,都是为了表现南方的山性情温和。
D.第⑧段写出了西部的山海拔高、山口多、峰峦连绵的特点。
E.第⑩段中“也不妨茅舍渔樵”,意为人们也可以选择宁静的山居生活。
11.第11段的末尾引号中的文字出自《庄子·逍遥游》,本意是“大自然各种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作者引用这句话,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2分)
答:
12.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实际上隐含了作者对“山”与“人”关系的思考。文中有多处语句与之照应,请找出其中的一处: (2分)
1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大气”,你同意吗?请自选角度(如立意、选材、写法等),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评析文字。(5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题,在答题纸括号内填写所选题号)(5分)
14.(1)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2)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今夜闻君琵琶语, 。(白居易《琵琶行》)
(4)旌蔽日兮敌若云, 。(屈原《国殇》)
(5)好读书, ;每有会意,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南朝四百八十寺, 。(杜牧《江南春绝句》)
(7)靡不有初, 。(《诗经·大雅·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17题(8分)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颃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②。
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 ②鲛室:传说中人鱼的宫室。琼瑰:本指玉,在这里形容海水。
15.诗人不说雷声从空中来,却说从“脚底”出,这是为了 。(2分)
16.颔联中“吹海立”是从杜甫诗句“四海之水皆立”演化而来,这种手法叫“ ”。其中“立”字用得好,好在 (3分)
17.本诗颈联和尾联对暴雨的描写很传神,请任选一联加以赏析。(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7分)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耳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yì)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顾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③俞君,于是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来请予序之首简。
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宰执:指严嵩。 ②阃寄:指边境将领。 ③给谏:掌管谏诤、*之官。
1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宰执深疾之 (2)以恣敌之出没
(3)稍稍传播 (4)始出死力相煽构
19.文中第二段有两个词的意思和“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句中“已而”的意思相近,它们是 、 (2分)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译文: 。
(2)其子来请予序之首简。
译文: 。
21.沈君“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这“其怀”具体指
(1) (2) (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22.沈君遭谗受害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3~27题(12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棰,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①厌禳(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指令巫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23.给十二地支配上相应兽名的“生肖纪年法”,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按生肖纪年法,今年(丙戌年)是狗年,文中的“己未”是( )年。(1分)
A. 鸡 B. 羊 C.马 D.虎
24.“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的意思是( )(2分)
A.如果不这样做,那么用什么方法做这件事来增加罪恶呢?
B.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哪里还用得着用这种方法来增加罪恶呢?
C.如果杀了我天还是不下雨,那么用什么方法做这件事来增加罪恶呢?
D.如果杀了我天还是不下雨,那么哪里还用得着用这种方法来增加罪恶呢?
25.本文中驴的命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3分)
( )→( 将要被焚 )→( )→ ( )
26.文中说“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其中的“天”具体指 ;“人”具体指 。(3分)
27.作者刻画镇阳帅这个人物运用了讽刺手法,从文中举出实例加以说明。(3分)
答:
二 70分
28.读诗,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常常伴有哲理的启迪,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读下面这首短诗,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沙
世上
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
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