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为什么很多人说沈鹏不会写楷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0: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0:13
为什么大家都骂沈鹏不会写楷书呢,我觉得首先是大家眼中的“楷书”的范围太窄,似乎只有颜柳欧赵或是一些魏碑的名碑才是楷书的典范,所以二田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很高
学哪一门学问都最好了解她的历史,楷书的历史,难道楷书一开始就是它法度最完备的唐楷吗?显然不是,我们现在把楷书分为魏碑和唐楷,把书法分为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而它们二者共同作用,形成了我们今天最为大众的“名家书法”,但其实,它们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被人类历史人为分开的,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书法爱好者,谈及书法,只有一些个离散的“点”,这些点都是书法史上处于极值点的“明星书家”,比如一说东晋就是王羲之,一说唐朝必谈颜柳,一说宋必少不了四家,明朝就是董其昌祝允明,而当今的书法史教材有很多都是这样编的。
但我们要知道他们都是些离散的明星啊,是什么把他们托起的,是什么把他们的大名如此彰显,仅是他们的个人成就,仅他们——这些说得出名字的几百个,甚至是几千个书家就能把历史串起来,构成一部《中国书法史》?我觉得这只能叫《中国书法名家史》,其信息涵盖量,其在明辨和求因的方面远远不够,也不可能做到。
为什么有“丑书”的出现呢,我人为那些我们人为不好看的字,在大部分朝代的古人眼里,也都是“丑书”,所以唐宋元明,没有几个人写“丑书”的,个别写丑书的人也不被赞赏,直到清朝,“非丑书”已经走到了“乌方光板圆”的那种馆阁体,作为实用已经到了极致的完美,各方面的要素也都再完备不过了,不过作为书法的艺术性,那就是死路——你说在那种字体上还能再有什么突破?而书法既然被我们看成艺术(当然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看法),我们就按艺术的规矩来经营它。
于是大家开始学习“丑书”,“丑书”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始作俑者也是晚清的那一批碑学家,大家说的“丑书”都不是我们现在造出来的,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还没能把字写好呢,有哪有时间把字写“丑”呢,而且不是一个人,太多了,所以大家在谩骂诋毁之余,干吗不花时间思考呢?你骂人也不能当面骂,骂的时候你的目的性不言而寓,你没怎么把书法放眼里,对不对,而是借着书法名义发泄心中的不快,或不解,那你既然不解,那就思考,验证,把它解了呗,如果你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那你就干脆好好写字呗,写你自己认为好的字,别人写别人认为好的字,互不相干,这不就完事儿了吗?
我觉得大家所谓的“丑书”,大部分来自古代那些身份地位上不得台面的“民间书法家”留下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自先秦就有,任何一个朝代,以毛笔书写的朝代,都有它的“官方正体字”和“民间俗体字”,比如甲骨文是官方书法,那么民间有一些“甲骨墨迹”,大篆是官方刻铸在青铜上的文字,那么民间就有“草篆”,即“秦隶”,籀文是秦国专用的官方文字,而其他六国则用“古文”,即蝌蚪文,到了秦朝,小篆成了正体,但也因为很多*而使用不多,而大部分书写和镌刻采用《诏量铭》上的那种松松散散的篆书,算是小篆的俗体。到了魏晋时期就更复杂了,有书体称谓的不断变化,但“八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隶书,占据了官方的位置,与它并存的字体太多了,汉简、汉篆、新隶(楷书的雏形)、章草、今草、行押书……
而我们今天所学的,大部分书法爱好者接触的,认为好的,则是在官方书体得基础上形成的“名家书法”,而且是唐以后的居多,晋以前的为少,所以大家只是触动了书法史后期的“风格变化阶段”,而没有了解书法史前期的“书体演变和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以魏晋南北朝为界。
这么说吧,沈鹏的楷书则是取法魏晋时期的“新隶体”,即魏碑不魏碑,隶书不隶书的阶段,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字体,大家认为丑,古人也不认为漂亮,因为那时候谁管这么多,谁把这些当艺术?建议大家看看《广武将军碑》《四山摩崖》,看看是不是这么个类似的形状。
写这些,只为了溯本求源,为现在一些大家认为的“丑书家”正名:
两句话,1“丑书”不是他们发明的,是古代就有的,而且很多很多。
2 认为“丑书”好的,把“丑书”当艺术而且诋毁“非丑书”的始作俑者,也不是当代人,而且晚晴那一拨人,比如康有为啦。
3 至于“丑书”是不是艺术,好看不好看,该不该继续骂,看完了我上面那么多东西,你自己决定,我不想谈所谓的艺术,更不想说“你艺术境界不高欣赏不了”之类的话,我只想说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史料,这些都是实的,艺术修为和境界这类的话多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