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9:5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25
导语:对于个人储蓄率,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每个月都会公布相关数据。据2017年5月30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4月份美国人的年储蓄率是5.3%,与3月份相同,而比2016年4月的5.9%低0.6个百分点。假定一个人的收入是5万美元,以5.3%的年储蓄率为标准来看的话,一年可以存2650美元,如果要存满相当于一年收入的5万美元,需要几乎19年的时间。换句话说,按5.3%的储蓄率计算的话,一个年轻人要想存下一年的工资,需要花费近19年的时间。美国人到底把钱花在哪里了呢?
关于“为什么美国人不存钱?他们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以下观点被110人点赞、并有14个交流讨论:
美国人真的不存钱吗?这个答案恐怕是——是的,美国人不爱存钱。一直以来美国的储蓄率就低于20%,到了2010年仅仅只有10%。美国人为什么不存钱?历史层面上,美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时间非常早,从一开始*就鼓励民众消费,通过消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第三,很多人存款防老,但是在美国不需要通过存款来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准备。美国人的钱都花哪了?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外,美国人的理财方式有以下几种:1.房地产投资:对的,美国人也买房。在美国买房贷款利率低,房贷利息免税,升值盈利部分无税的额度较高,所以受到众多风险规避型投资者的青睐。2.退休基金:除了上文提到的401K(公司为员工提供的退休理财计划)外,还有401A(*机构为雇员提供)、IRA(银行为社会大众提供的退休理财计划)等选择。4.保险理财:美国的保险理财可谓十分成熟、完善,除了意外险、人寿险外,很多带有对赌性质的保险虽然风险较高但回报率也是十分可观。5.外汇交易:美国允许百姓进行外汇交易,所以外汇投资也是常见理财方式。
2、以下观点被99人点赞、并有46个交流讨论:
在我个人看来:这首先是由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西方经济学的立论基础就是交换创造价值,现代社会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出口和消费,而美国正是一个超前消费借贷消费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典型国家。当然消费固然有拉动经济的功效,但超前消费只适用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不适合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社保制度,人们对自己的未来并不十分担心,这样他们才能安心把钱拿出来消费和投资,甚至敢于冒一定的风险。而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社保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老百姓普遍缺乏安全感——今天过了不知道明天咋样,自己这一生度过了还要忧虑后人的事。除了完善的社保制度外,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网络系统也使借贷超前消费成为一件便捷的事。而在第三世界国家即使老百姓有借贷需求,也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所以这些国家的人民都喜欢无债一身轻的感觉。另外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移*家,其文化也是鼓励人们探险的。人们更喜欢用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趁年轻去追逐梦想,而不是想着为未来攒钱。个人以为:美国的超前消费模式无所谓对,无所谓错,其它国家当以自身国情选择是否学习。
3、以下观点被62人点赞、并有15个交流讨论:
简单来说,美国人更常变成月光族,不是不想存钱,而是*太多,金融服务很“贴心地”让你提前消费,分期付款太容易让人落入消费陷阱。比如,美国车行卖车一般都会在总价之外再标上分期付款的价格,2万多的车告诉你每月“只要”50,一般人都会觉得完全能承担。想想你下个馆子一顿饭可能就要0,这也就是为何美国人买车太容易了,都买大车豪车。就算生病去医院,回头账单寄给你,也不用全付了,根据情况每月几十块慢慢付,也没压力。最“丧心病狂”的是卖家具的,一套家具免费拿回家使用(只付个百分之几的税),一年多时间完全免费免息,然后才开始以很低的利息分期支付,很少人考虑一年多以后的收支情况。其实这是一个优惠,就是可以合法赖帐,许多债都可以一笔勾销,而且你的车你的房你的家具电器都不会被拿走,也不会有人把你裸照公开,只是几年过过苦日子不能再靠信贷活,几年之后有收入了又可以再借贷了。(以后有空再写写美国的金融为何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低息的个人贷款及他们如何处理这些消费贷款的违约风险)
4、以下观点被61人点赞、并有32个交流讨论:
先讲一个让米叔非常震惊的,发生在米叔身上的真实例子。一次开车,急躁了下,车撞到一个美国小伙的车。小伙说这得几百美金,说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觉得这钱很多,因为表情是那样的,我无法形容。于是,他愣在那了,估计在思考,开两个车去取钱,还是一个车的时候,我直接拿了五张100美金出来,小伙吓了的上身向后倾了一下说,你怎么有这么多现金?这样我们终于等来了警车,好在*查了驾照和车保险,发现还剩下几天才到期,登记了之后,我们就走了。虽然我省了几百美金,但是我切身体会到美国人的拮据,其实大多数美国人都没什么存款。这首先跟美国文化有关,美国崇尚个人,在乎经历体验,所以他们会透支金钱或用现在的金钱干很多未来才能干的事。其次美国人看病太贵了,即便对有钱人来说也算贵的,所以美国人无论穷与富,都会自觉的买保险,*也规定公司要给员工买保险,而且美国医院看病是先看病然后出院,到家后几天才收到费用单,多数是保险支付了,自己付很少一部分。学校也是,公立学校一直可以上到高中,都不用花钱的。大学,一般自己解决学费问题,要么借款,要么打工。这些都是美国人不存钱的原因。
5、精彩回答:
原因很简单,挣得少,不够花,没余钱。美国多数人并不富裕收入仅够日常开销,其中最大项是租房,吃饭。余钱所剩无几。全世界各国人都差不多,人性是类似的。美国人也喜欢钱,同样会想方设法赚钱,美国人有了余钱,也买房子买地,也存钱,也投资,巴菲特,索罗斯就是例子。60年代中国,生活拮据,我的父母口攒肚子挪试图存点钱,无奈人口多收入低,我妈最常说的就是,一个月一个光。中国人现在有储蓄说明如今中国人生活好了,有闲钱。美国人没储蓄说明美国人穷,生活拮据,美国人的穷不是吃不上饭的穷,是生活紧巴。美国是半个月一发薪水,有些人如果当天下班拿不到支票,晚饭都会有问题。现在中国的一些流行文化其实就是源于美国穷人生活,比如:穿破洞牛仔裤,比如:穷游。美国绝非你想象的富饶,多数人是不富裕的,甚至可以说是穷困的。当美国人第一次看到来自第三世界中国的游客们大把花钱,惊得目瞪口呆,后来就是各种酸。中国有今天,中国人当自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26
美国人爱谈未来,中国人爱讲历史,为什么?
磊东
美国人爱谈未来,中国人爱讲历史,为什么?
在文化上,中国是一个崇古的国家。所谓崇古,至少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历代有文化学者批评的厚古薄今;另一层意思是指注重历史。但是,根据我近年来致力于历史研究和现实实践的经历,发现,现实社会生活着的人们,大多并不关心传统历史,缺乏历史知识,甚至对历史有错乱的认知。这些大多数人们,照样在现实中过着或舒适或*厚薪的生活。既然如此,中国怎么会在文化上成为一个“注重历史”的国家的呢?要厘清这个问题,还得从“历史”的本意上去层层剥开。
首先,我们撇开一个国家的历史,先去看一看个人“历史”对一个人的作用。
个人历史也叫个人经历。一个人的经历会让他积累很多东西,个人就是个人经历的直接受益者。他把个人经历中学到的东西传授出去,这种传授的东西就是经验。在传授的过程中,个人既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又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他一定要继续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那些不学习新东西、只知道传授经验的人,最终不会获得他人尊重,而成为一个“吃老本”的人,现实社会给他们的定义是:经验主义者。也就是说,只有在自己的“历史”中得益,他才会格外去注重这段个人历史(但也有一句话: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凡没有在个人经历中得益的人,大多不太会提及、不太会关注个人的历史。
这是个人“历史”所具有的内涵。
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注重了传统历史,是不是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文化上”的国家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里涉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新陈代谢的问题。
固然,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历史,但历史只说明曾经辉煌的“经验”,不说明现在。在现实世界,我们分明看到,很多新兴国家,就走在世界先进的前列。在亚洲,新加坡是一个例子;在世界,美国是一个例子。美国历史才三百年多年,但它却站在旧文明的基础上,集欧洲旧文明之大成,成为现代世界上谁也无法否认的最先进、最强盛的一个国家。它的历史观是:历史到昨晚八点钟为止。这样的历史观,就像是一个不断继续学习的个人的人生观一样;而美国先进强盛,正得益于它在技术领域的创新精神,及引领世界潮流的传授输出的产品品牌。这就类似于中国的那些对历史无知、致力于现实作为,照样过着或舒适或*厚薪生活的人们。这种注重现实、历史“到昨晚八点钟为止”观,倒很像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循环往复出现的“经世致用”观:现实及将来才是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世及即将呈现出来的实效,才是引以为自豪的东西。
现实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而不是浸淫于故往历史。那些在现实中过着舒适生活而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们,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我到昨晚八点钟为止怎么样了?
那么谁在注重古人历史?像个人经历一样,在“历史”中得益的那批人在这么做,那批利权(经验)传承之得益者。
这是我几年来历史研究和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是沉浸于历史知识又升华于历史知识的一种现实感悟。尽管如此,我在读史中看到了大多数人们看不到的盛衰更替及表象本质的中国前世今生,而仍会执着于此,并乐此不彼。(磊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26
最近,有美国人因为借钱的事而苦恼。
美版知乎Quora上,一名美国网民这样问道:“我真心搞不懂美国文化。我和一个妹纸有22年交情,管她借200美元,只借4天,她却不肯。这是为啥?”
问题描述里他还详细描述了他们二人的关系:我们在大学认识的,经常一块谈天说地。2年前我管她借这笔钱,她却说“数太大”不借。
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美国借钱文化的讨论,看看美国网民怎么说。
@Dan Holliday:
首先我想说,美国很大,有3亿人口,1个人并不能代表所有美国人。
而且,换做是我,也不会借钱给朋友的,就算是亲人管我借钱我也不借。好几次,我借的钱都有去无回,导致家里人关系紧张。
比起借钱,在手头宽裕的情况下我更愿意直接给他们钱。
@Jennifer Ellis:
聪明人从不借钱给朋友,他们都清楚,金钱会毁掉友谊。
很多情况下你借出去的钱都有去无回。几年前我就犯了这个错误,当时我把钱借给一个很要好的姐们,对方承诺30天内还我。结果没还。后来我让她打借条,让她每月还上100美元,还清为止。接下来的每个月,我都在苦*得追债。最后我们俩闹掰了。我抱怨她不还钱,她觉得我小心眼。
从那之后,我就吸取教训了,再也把钱借给别人。如果朋友急需用钱,我会直接给,不会借,而且数额都不大。
至于说是不是所有美国人都这样,我不敢说。我们是个多元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美国,挣钱的渠道有很多,我希望你找我借钱前,能试试其它门路。
说回楼主的问题。你觉得她是你朋友,就该答应你,这我不能理解,没人有这个义务必须借钱给你。
而且你觉得她一定能拿出200美元现金,实际上很多美国人做不到。200美元数目不小,她可能怕4天之内这笔钱拿不回来。
或许她跟我一样,从不借钱给朋友。
@Michael David Cobb Bowen:
你不了解美国文化,这很正常,美国文化很复杂。
1、你应该先找家人借钱。
2、你应该有一张信用卡。
3、如果没信用卡,你还可以去贷款,或者变卖家当。
如果你找朋友借钱超过50美元,他们会觉得你奇怪而且不可信任。假如你和美国朋友吃饭,最后不买自己的那份单,他们也会不满。
@Mark VandeWettering: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讲200美元是笔很大的数目了。之前不是有个调查吗,说如果让美国人现在拿出400美元的现金,47%的人都做不到。
她可能真的拿不出那笔钱。
不过我发现你描述的方式也挺有意思。首先,你没有形容她是你的朋友,只说你们认识了很长时间。没人有向你借钱的义务,更何况,一个连朋友都算不上的人更没理由借钱给你。
而且,她可能综合考量了你的性格和表现,觉得你能还钱的概率很低,所以才拒绝了你。
最后我想说,你都说这是2年前的事了,干吗还这么放在心上?是时候让它过去了。
@Alex Greenough: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美国人这样。
我有朋友经常管我借个几百美元,我一般都会从。但有时候也会拒绝。
如果你不了解你朋友的情况,那很难判断她的情况。可能她当时真的拿不出200美元现金,可能她不信任你,也可能你们的关系根本没你想象的那么亲。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不要向别人借钱,向别人借钱将使你丢弃节俭的习惯。更不要借钱给别人,你不仅可能失去本金,也可能失去朋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27
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经常外出就餐的人通常会低估外出就餐的费用。这个调查长达两周,研究人员在调查开始时询问参与者认为自己用于外出就餐的支出有多少,在调查开始一周后再问一次同样的问题。参与者将平均预算从不足18美元/周,上调至大约55美元/周。这个数字对于那些在饭店或便利店解决午餐的人,更为显著。报告显示,每周一两次中午外出就餐的人在第一周设定的平均预算大概为13美元/周,第二周也仅仅是35美元/周,但是对于那些一周三次或以上中午外出就餐的人来说,这个数字由55美元/周上升到了121美元/周。宾州大学食品研究实验室的主任、餐饮管理专业副教授阿密特萨尔玛指出,“很明显,调查结果告诉我们,被调查者原以为一周内的花销会比较少,但是,当一周过去了,他们的实际花销超出了自己的预算。同时,他们要把这种支出增加合理化。”经常外出就餐可能与他们控制自己买买买的能力欠缺有关,反而并不能让他们成为更明智的消费者。此外,根据全球性金融公司信安金融(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去年发布的调查报告,很多美国人声称外出就餐是自己无法坚持执行预算计划的头号原因。虽然大部分的消费者都认为食物支出不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决定,但是食物支出的频繁意味着支出的迅速累加。还有很多大的支出的项目——退休存款,买车,付房子首付等,但是我们不是每天都买车,但是我们每天都做一些花钱的小决定,比如外出就餐,这些微不足道的决定使得每天的支出迅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