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17: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19:56
这位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明朝一哥”,配享孔庙的一代大儒,一生就是传奇不断:为官造福一方,为将平乱建功,亲手开创的“阳明心学”,更是火遍东亚五百年。但能与这些传奇相媲美的,还有他另一个无可争议的身份:中国古代顶级教育家。
在一生的纵横捭阖里,这位大儒最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讲学事业。从流放贵州龙场的艰难岁月,到天泉论道的荣耀时刻。他倔强的身影,总是牢牢扎在讲台上。一生呕心沥血,培养出诸多英才,这才撑起了强大的阳明心学,并从此薪火相传。
而比起这为国育贤的贡献来,王阳明更超越历史的,却是他闪光的教育理念。即使抛却那些深邃的理论,只听他下面五句犀利的吐槽,哪怕放在今天中国孩子身上,依然有着指路般的意义。
“吐槽”1: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身为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平定了当地曾荼毒惨重的叛乱。亲见当地贫困落后的王阳明,决心大力发展教育。还特意撰写了文告,颁布给南赣各地。在这部关于当地儿童教育计划的文告里,长期痛心明朝教育乱象的王阳明,也终于发出了一声怒斥:“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大明朝的教育问题有多大?孩子们竟把学校看做监狱,把老师看成仇人了?
为什么会有这毛病?明朝自开国以来,教育工作就以严厉刻板著称。外加科考越发注重读死书,所以学堂教学,也就各种急功近利,学生稍有不同的个人见解,立刻会遭到严厉呵斥。圣贤书里的品德道理?老师们也是毫不重视,就要学生死记硬背。
以王阳明的叹息说,当时明朝的老师们“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恨不能把学生们当囚徒,打着吓唬着教他们读书。结果呢?学生们反而想方设法欺骗老师,逮住机会就游玩嬉闹,越发“偷薄庸劣”。所谓的“熊孩子”,就这么自然而然养成了。
这种教育环境,叫孩子们把老师学校,当做仇人监狱,岂不是是倒*着孩子们学坏?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算科场登第,人格也早已扭曲。那该怎么办?同样是王阳明的文告里,也是一语中的:孩子们的性格成长,就像草木萌芽,首先要有阳光雨露般的成长环境。所以就要“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开开心心的学习,才有育人成才。
“吐槽”2: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如果说上面一句吐槽,王阳明还是感慨明朝当时的教育方法太坑,那么这一句,他就痛心更坑的事:学生们道德观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