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1: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07
这些年来一种来自日本的饮食也风靡中国,那就是寿司。在中国现在大江南北的美食街、小推车上基本都能看到寿司的身影。
寿司花样繁多、口味多样,最主要的是颜值高,因此在青年和儿童当中深受欢迎。在中国寿司主要作为小吃或者快餐来食用,因为方便简单,也算不上正餐,但是在日本寿司可是实打实的主食。
作为日本特有的饮食种类,寿司也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寿司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发展历程,独特的制作方法,还有特殊的食用讲究。
日本的寿司远比我们在大街上见到的要讲究、复杂的多,从饮食看文化,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寿司文化。
寿司的起源、发展
寿司最早的原型来源于中国,首先得说一下“寿司”只是从日本的发音英译过来,实际上“寿司”的字应该是“鮨”和“鲊”。
“鮨”在我们古汉语里面指的是一种鱼酱,用小火慢熬出来的。但是在日文中变成了生鱼片的意思。“鲊”在我们的汉语中指的是一种鱼粒拌饭,但是在日文中是米卷裹生鱼片。最开始“寿司”其实是一种食物防腐的方法。
早在汉代的书籍《释名》中就有记载:“鲊滓也,以盐米酿之加葅,熟而食之也。”
很早之前的中国古人为了保存鱼肉就用米和盐与其混合在一起腌制,腌制后的鱼肉有发酵的酸味。但是这距离日本出现寿司还太遥远,日本寿司的鼻祖是来自福建地区的渔民们的防腐策略。
古时候的没有冰箱之类的东西,福建地区的渔民们在海上打鱼生活时间比较长,饭菜容易变质。所以那个时候的福建渔民就在刚蒸出来的米饭当中加入食醋,这样可以保存很久。
直到公元七百年左右的奈良年代,日本外出中国经商的商人将这种用醋腌制米饭的方法带到了日本,并且结合上了本土爱吃生鱼片等饮食习惯(生鱼片其实是唐朝和宋朝人的最爱,但是后来随着中华饮食文化和烹调技艺的发展,中国人摒弃了这种食用方法而日本人保留了下来),从而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寿司文化。
“鮨”和“鲊”这两个字也在传播到日本之后,被日本人用当地相似的食物名词进行替代,就形成了日本的读音:“鲊”的读音就变成了“Sushi”,“鮨”就变成了“Sashimi”。但是日本用汉字是一直以来的习惯,字没有变,意思和读音发生了变化。
所以如果你去日本旅游想体验纯正的的日本寿司,一定不要去“某某寿司”这种店铺,要去带有“鮨”和“鲊”门面的寿司店铺,那样的才是正宗的传统寿司店。
日本本就是一个海岛国家,来自中国沿海的这种食用方法,在日本渐渐受到欢迎并传播开来,直到公元一千七百年的江户年间,寿司在日本普遍存在并成为主要的一种食物。
寿司的种类繁多,主要是寿司当中可以添加的材料种类太多了,在日本就有各种各样的海鲜、蔬菜等做搭配,而寿司到了中国,为了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加上中国繁多的食材种类就更加的绚烂多彩了。
但是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常见的寿司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手握寿司,一种是手卷寿司。
在日本并不是这么分的,我们常见的只是日本的一个派别,以简单为主要特点的是江户派的握寿司和卷寿司,还有一个流派就是比较传统一点的关西派的箱寿司。
握寿司很容易理解,就是徒手制作寿司,需要一定的技术操作才可以快速的握出完美的寿司。而箱寿司需要借助一个木盒子,在木盒子当中按顺序铺上米饭和各种配料然后用力挤压成型。再将木盒子翻过来拍出寿司然后切成小块就可以了。
在日本比较受欢迎的就是关西箱寿司,因为便于携带也便于制作,成品类似便当一样的盒状寿司被均匀的切成小块,方便食用。在关西派当中还有一种散寿司,与其说是寿司不如说是撒了鱼肉、蔬菜、山葵酱等的盖浇饭。
关西派中还有烤寿司和一种鲭鱼箱寿司,鲭鱼箱寿司的做法比较的独特,是讲腌渍好的米饭塞进已经掏空了肚子的鲭鱼当中,然后用干的糯米叶子包裹起来,最后切开,类似于用鲭鱼代替了紫菜。
而我们常见的寿司就是江户派的寿司,这种寿司没有传统那么复杂的做法,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快捷便利,更加的适合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其中在握寿司和卷寿司之下还有很多的种类,但是都是形状和搭配上的不同,基本的原理和做法大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