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0: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2:15
《蒙娜丽莎》赏析
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进入全盛时期,而此时期的三位代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是艺术家。达芬奇作为画家的同时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体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多才多艺的杰出特点。达芬奇的代表作一般认为是《最后的晚餐》,而《蒙娜丽莎》作为一幅肖像画则同样称得上是达芬奇的代表作,这幅画所描绘的主要是一个微带笑意的妇女端庄娴静而显示出一种自在、愉悦的心情,当然,这还只是通常的一种看法,一千个人眼中确实是可以有一千个《蒙娜丽莎》的,这在今天来看是没有丝毫希奇的,也唯有如此,才能使这幅流传了数个世纪的名画充分展示出自身独特的历久而不衰的魅力来,这同样也是符合这样一个多元社会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要求的。下面的赏析是作为他者的某某人之一己私见,只望有意者无聊余暇时之一览,不求仁人志士之苟同。
“在带有一排柱子的阳台上,画中人物坐在挟手椅子,大体上面向着正前方。薄薄的黑沙蒙住微有波纹的粟色秀发,轻掩面颊,复盖于肩上,再由肩至肘缓慢垂落,直达交搭的双手。洋溢着奇妙,温柔,似乎在设想消除悲哀的眼,充满睿智,神秘的凝视着什么。由于她的嘴唇左角稍稍显露的阴影,呈现出所谓的“谜的微笑”。她唯一的饰物就是胞襟上的细金线刺绸,花纹是极其精致的正八角形与细长的六角形组成的体系。柔软、肉感的手,是构图的关键,由于它使得作品成为统一的整体。背景是幻想中的风景,源于作者在阿尔卑斯的深刻体验。总之,达·芬奇运用烘托的妙技将这位女性瞬间的内心活动,作了全力的描绘。
这爱姣的来源,当然是脸容的神秘,其中含有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音乐上一个旋律的片段,两拍子,四音符,可以扰乱我们的心绪以至不得安息。它们会唤醒隐伏在我们心底的意识。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可以连续延长至无穷尽,并可以引起我们的思想与感觉的颤动。在音阶中,有些音的性质是很奇特的。完美的和音给我们以宁静安息之感。但有些音却恍惚不定,需要别的较为明白确定的音符来做它的后继,以获得一种意义。像音乐家们所说的,它们需要一个结论。不少歌唱家利用这美,故意把要求结论的一个音符特别延长,使听众急切等待着那答语。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就在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待着别个音符的应和。这呼喊即有销魂的魔力与神秘的烦躁。蒙娜丽莎的脸上,不就有这种潜在的力量,与音乐飘忽的旋律同样的那种神秘性吗?
这神秘正隐藏在微笑中,尤其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之中!单纯地望两旁抿去的口吻便是指出这微笑,还只是将笑未笑的开端。而且是否微笑,还是疑问。口唇上的皱痕,是不是她本来面目上就有的?也许她的口唇原来即有这微微的往两边抿去的线条?这些问题是很难解答的。可是这微笑所引起的疑问还多着呢!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快乐的标志呢,还是*的童贞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然而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蒙娜丽莎的笑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秘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蒙娜丽莎的别样的微笑,就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缥缈,最恍惚、最琢磨不定的境界之故。在这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和东方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都具有无穷与不定两元素,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从《蒙娜丽莎》中,可以看到谨严的构图,达.芬奇的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观赏者之所以觉得这副微笑永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可以说,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内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们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而且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对于体积去玩只是略加构勒罢了;达.芬奇看中的是体积,即是他笔下的轮廓也是浮动的,沐浴在雾气似的空中,各部特征,表现得极微晦,蒙娜丽莎的皮肤好像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再看表情上最重要成分的眼睛,达.芬奇所画的,却是蒙娜丽莎的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彩的眼睛。据此,有些美术使家认为,那是当时达.芬奇没有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的艺术家,也决不会在肖像的眼睛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术,也许使达.芬奇故意摒弃的呢!而如此一来,这副蒙上了一层怅惘情绪的眼睛,正好与她似笑非笑的脸容协调一致了。
蒙娜丽莎的头发也是那么地单纯,从脸庞直垂下来,除了少许有些卷曲之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这装饰衬出了她苍白的脸色。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出特定的性格。蒙娜丽莎的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那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啊,——它们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看完以上赏析的人很容易看出这位赏析者是从音乐的角度将美术与音乐音符之间的共通性充分表现出来,以此来肯定《蒙娜丽莎》的,对此,我认为没有对错善恶好坏之分,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我幸运地发现,评价一件艺术品,怎样都行,只要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对以上赏析,我的感受是这个他者是在使用一种十分细腻而流畅的诗意般的文学语言来阐释这幅艺术品的,对他来说,只有他自己是否对自己的诠释满意,他自己是否自认为自己成功了,其他的真的是很次要的问题了。我还有一句话,我们否定某个东西是很简单的,只要说一句:它不好,我不喜欢。而这恰恰只是思想上懒惰的一种体现吧!但如果我们要中肯地评价它的话,我们似乎应该这样来做,先排除一切先见、偏见和任何执着,怀着同情之理解,走近走进它,走向事情本身,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倾听它自身的道说,这时我们仅仅是倾听,此外无他,然后,我们走出它,让我们的语言来道说它,它是如何向他者显露自身的,它是否还可以以其他方式更好地显现自身,从而达到那所谓的真理之去蔽,仅此而以,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