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初班 学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0:4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6:46
有的。
为不断缩小我区边远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让广大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同样享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资源,为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提供高质量的生源,自治区*、*决定参照内高班的办班模式。
从2004年秋季开始,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吉、哈密、库尔勒和阿克苏8个城市开办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2011年自治区新增喀什、伊宁和库车粜3个城臫头市承条担办班任务,办班城市增加到11个。
招生录取
内初班主要招收对口地区的农牧区乡(镇)、村小学或贫困、边境县城市小学的应届毕业生。招生计划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0%,汉族学生占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生计划占总招生计划的5%。招生工作坚持向农牧民子女倾斜,不断加大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
到2011年农牧民子女录取比例连续4年达到90%。各少数民族的招生比例,原则上按各民族的人口比例确定,并对人口极少的少数民族给予照顾。参加内初班报名的学生在当地参加自治区统一组织的内初班摸底测试,由对口办班城市负责预录取,预录取结果报自治区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8:04
内初班克拉玛依的十中千万别去,那所学校管理太差了,生活老师极其不负责任,别看学校在郊区,男女学生经常旷课,翻学校的院墙出去玩,没有人管,正常休息时间(非周末)经常过了12点半,没人熄灯,熄了灯学生也不睡觉,到处逛宿舍或者聊天打电话。学生不写作业的,老师批评几次就不管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9:39
有的,伊宁市第十八中学,是一所内出班学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1:30
应该是乌鲁木齐六十六中吧,据说挺好的:
天山网讯(记者朝尔鲁门报道)2006年9月10日,**总*、国家*、****视察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时,对学生们的出色表现非常满意。
自治区*、*开设区内初中班是为了加快新疆人才培养步伐,进一步做好新疆稳定工作,促进全区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各民族*的重要举措,是为满足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内地高中班输送优秀生源的需要。乌鲁木齐市第66中学从2004年9月起承担起了首届区内初中班的教育教学任务。首届区内初中班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到90%以上,学生们有来自喀什市的,有来自其它县乡镇的,更有来自偏远落后农村的。
师生情深似海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学科。疆内初中班90%的学生是维吾尔族,且大多数汉语基础薄弱,刚进校时大部分学生只能听懂汉语,不会表达,部分学生一点汉语也听不懂。
为尽快使学生突破学习汉语的障碍,老师就自编一些生动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儿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初一语文组的王老师说:“在讲课时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蹬’的意义,我就摆出蹬的架势,‘踢’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但类似‘朦胧’之类的抽象词可把我们愁坏了。我们只能把纱巾蒙在头上,告诉学生这样看东西时就是朦胧的。讲成语是让老师最头痛的事情。第一天老师刚讲完‘一身正气’,第二天就有位男同学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的这一身穿着是不是就是‘一身正气’。这真让老师哭笑不得。”
***局委员、自治区**王乐泉,自治区*副*、自治区*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领导在该校调研时,在初一年级民考民班上,听到学生们不仅能讲好汉语,而且能背诵诗词时,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
杨桃老师说:“孩子们刚来时,都害怕洗澡。女生进了澡堂都害怕得哭了。有的同学害怕得穿着衣服冲了一下水就跑出去了。领队的女老师只好一个个地劝,一个个地帮她们*服。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学生们渐渐都喜欢洗澡了,现在,每到周末孩子们就自己主动跑去洗澡了。”
孩子们的朴实纯洁也感染着老师。2005年秋季开学时,学生阿不都·瓦和甫返校第一天就约上好友来到语文老师办公室,老师问他是否有事,他却摇头。第二天他又找语文老师聊天。第三天又是如此。几天后,他的好友对老师说:“阿不都·瓦和甫从喀什带来了爷爷煮的玉米棒,想答谢语文老师让内向的他变得开朗,使他的语文成绩从不及格提升到69分,但又觉得拿不出手,就一直把玉米棒揣在衣兜里,最终玉米棒都馊了。”听了这番话,语文老师王丽丽流下了热泪。
各族学生互助互爱
66中学提出“区内班学生离不开学区内学生,学区内学生离不开区内班学生”的口号,使各族师生亲如一家。
在校园里,学生们穿着印有66中学标志的天蓝色T恤,藏蓝色的裤子,如果你不刻意分辨,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维吾尔族学生,哪个是汉族学生。
维吾尔族学生能讲流利的汉话,汉族学生也了解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学会了维吾尔族的日常用语,能在悠扬的维吾尔音乐中翩翩起舞。
各族学生之间,如亲兄弟姐妹似的互助互爱。全校学生互相帮助,为各族贫困生捐款捐物累计达8000多元。另外,全校60多名党员每人帮扶一名学生。这种帮助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上,给远离家乡的区内初中班学生送去了温暖。
初三(9)班的汉族小姑娘唐晓琼生病住院了,同班的夏米西努尔等两位维吾尔族同学每人从生活费里挤出20元钱,捐给唐晓琼同学治病。在她俩的带动下,该班人人伸出援助之手,向唐晓琼同学捐助了200多元钱。钱虽然不多,但凝聚着各族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
处处维护民族团结
乌市第66中各族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民族团结,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民族团结。
师生们对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一次,学校接待一个参观团,其中的一名维吾尔族同志听到该校的维吾尔族学生用汉语向他问好,非常不高兴,并说:“你们是维吾尔族孩子,为什么用汉语问好?”还诱导学生饭前用阿拉伯语祈祷。
陪同参观的一名维吾尔族教师和在场的学生立刻向学校汇报了这件事。学校及时采取措施,使这一事件没有对该校的民族团结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领导对该校师生的这种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节日的庆典活动体现着民族浓郁而优良的民风民俗。2004年9月,首届区内初中班的孩子入校后,学校就很注意尊重各民族孩子的风俗习惯。在遇到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学校按照民族的风俗习惯,以积极健康的形式给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孩子们过节,为他们送去温暖。
在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学校买来活羊,请维吾尔族宰羊师傅宰羊,给孩子们做清炖羊肉,让各族学生同餐共庆。在春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给孩子们包饺子,让各族学生在除夕夜一起吃年夜饭。各族学生很喜欢一起欢庆传统节日,有的孩子在打给父母的电话中高兴地说: “我们学校一年要过好几个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