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0: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1:52
黑龙潭景区除本身景观奇绝之外,其地质奇观更显珍贵,因为天生桥群与大漏斗群、地下暗河并存的地质现象实属罕见。因此,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它用实例论证了“线性分布的成串漏斗是地下暗河存在的标志”这一地质理论,同时为水库选址防止暗河漏水问题提供了难觅的研究实体。
三潮水位于龙潭村二组,距原蒲花乡*800米,山麓下一条小溪在这里豁然开阔,形成一汪深潭,隐藏在水下的泉水从岩隙里流出来汇入潭中。大致在每天6:00、13:00、18:00,泉水则骤然增大,为平时流量的数十倍,变猛的泉水喷涌而出,发出“咕咕”的声音。潭水亦随之陡然上涨,并溢出深潭,形成湍流,沿溪而下。涨潮持续半小时后,泉水又缓缓变小,直至恢复原状。
奇特的三起三落现象究竟是何缘故,当地人解释是山中灵物——犀牛定时沐浴的翻滚所致。有学识者则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结构造成,只是不知这里到底是一种什么独特的地质构造。不论原因如何,三潮水现象却给人一种启迪: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与低谷并存,成功与失意轮回,正如三潮水的潮涨潮落。
蒲花河下游河床宽阔,碧桑垂柳突露在一派恬适悠然的田园风光之中,2012年已建成黔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上游由二个高100米以上的天生桥、二个直径达80米以上的大漏斗和一条长近2公里的可划船的地下暗河间插连通,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 蒲花河的一条小溪沟上有一股奇异的间歇泉,以每天大致有规律的三涨三落而远近闻名,人称三潮水,成为蒲花河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老鼠偷油
重庆市武隆县的天生三桥以其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称奇于世,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黔江区濯水镇的天生三桥积聚了土家族的多元文化,胜过了武隆的天生三桥,也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濯水镇天生三桥,坐落在阿蓬江支流蒲花河的地下暗河里。
万燕栖暗河
蒲花暗河距濯水古镇约3公里,位于小地名叫黑龙潭的峡谷中。蒲花河因当地蒲花多而得名。黑龙潭四周绿树成荫,潭水碧绿得像一块翡翠镶嵌在大山中,使峡谷显得格外的幽深。
进入峡谷,行约100米,便被一壁约200米高的悬崖挡住,悬崖下是高约100米的大洞。这个洞被当地人称为“黑洞”,又叫暗河,蒲花河水从洞里流出。栖息在洞里的岩燕,巢居在洞里的石孔里,早上和傍晚出洞去觅食,太阳大了,就在洞里歇息,晚上就在洞里过夜。
洞中生三桥
三座高约200米的天生桥。这三座天生桥一座连一座,使峡谷成了桥峡,山洞成了桥洞。桥与桥之间的空隙形成一个漏斗,在船上望每一座桥之间的漏斗,天就成了“一线天”,又形如脚板。“传说这三座桥是好多年前,狩猎的土家人在寻山时用大脚板踩踏出来的。”船家说。
“天生桥群与大漏斗群、地下暗河并存的地质现象实属罕见,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当年考察濯水天生三桥时,罗兹柏说。
天生三桥横跨在暗河上,阳光从宽约10米的天生桥洞射下来,使河水泛起道道鳞波,船在桥下行,人在洞中游,别有一番风味。
暗河生奇景
穿过天生三桥,就进入了地下暗河,暗河长近3公里。一进暗河,记者眼前顿时一片漆黑,感受不到一丝光亮,河道也变窄了,然而船家却像在大白天里行船那样自如,只听到哗哗的摇橹声。
行约0.5公里,借着手电,可以看到左边岩溶地貌形成的数十米长的天然浮雕,那些浮雕由土家人像组成,有包土家青布帕的老人,有穿土家对襟衣的小孩,有穿土家长裙,头包土家丝帕的少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行约1公里,一片梯田出现在记者眼前,有的是岩溶地貌形成的,有的是钟乳石形成的,梯田交错有致。走约2公里,前面出现了一道光亮,亮光状如土家人的砍柴刀,那就是暗河出口。
船要划出暗河时,一个酷似土家妹子的岩石出现了。“土家妹子”体态丰盈,含情脉脉。传说很早以前,一对居住在暗河的恩爱夫妻,靠打渔维生,日子过得很是甜蜜。每次丈夫去暗河里打鱼,妻子都会在洞口外等丈夫回来。有一次,暗河里涨了水,打渔的丈夫没能走出洞来,妻子就这么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等下去。后来,妻子化成了土家妹子岩。
出了暗河,是一条长长的峡谷,顺着峡谷走出去,便是太极乡了。
清潭“三潮水”
游完暗河,谢元胜把记者带到距暗河不远的蒲花社区2组。这里有被称为世界奇观的“三潮水”:一个约150平方米宽的清潭,每天都会定时涨三次水。
“三潮水”位于麒麟山麓,靠山的一面是一个高约10米的石壁,壁上藤蔓密布,其余三面怪石嶙峋。潭的周围是成片的麻柳树,墨绿的潭水,如一面平放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潭无上游水源,出口处是一条宽约2米,深约1米的小溪,几经蜿蜒,流入蒲花河,注入阿蓬江。
据当地谢氏族谱记载:“每日三潮,即以卯戊酉三时为候,夏秋泛一至二次,冬春水枯,即常五六寸,清流澄澈,即三期鲍注,而此水如故。”遗憾的是,记者到达时,涨潮的时段已过。
“涨潮时,潭中间和右边一块石头的空隙处,先冒出几个水泡,发出‘呼呼’声,接着,两个脸盆大的水花直往上冒,涌出的水向潭的四周散去,整个潭水像锅里翻滚的开水。于是潭里的水位瞬间上涨半米左右,原来几乎断流的小溪也开始涨水,并越涨越大,形成湍流后奔向蒲花河。约一个小时后,随着上涌的水花减小,溪流声音消失,水位恢复原状,潭水平静下来。”从小就常在潭边放牛的谢元胜声情并茂地给记者介绍起来。
“像这样的涨潮每天有三次,即凌晨、中午和晚上。”谢元胜说,几十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要目睹这一奇观,可就是弄不明白为何每次涨水都那么准时,同一时段涨水时间相差不超过半小时,并且,每次涨水持续时间几乎一致,都在一小时左右。
“犀牛”翻身致
“传说‘三潮水’是犀牛翻身所致。”谢元胜说,很久以前,蒲花河每年都会发大水,下游沿河两岸民不聊生。玉皇大帝有一次来此巡游时,正遇蒲花河发大水,看到因洪水肆虐而四处逃生的老百姓,玉皇大帝动了善心,便派一头成仙的犀牛前往救灾。犀牛遵命来到凡间,发现是麒麟山里的一股神泉水在作怪。于是,犀牛便睡在神泉水出水的地方,用身体堵住泉眼。这样,蒲花河流域的老百姓再也没有受过洪灾。可是,犀牛睡的时间长了,就会翻身。每次翻身时,泉眼就冒水,从而形成了而今的“三潮水”。
成因难解谜
“‘三潮水’有规律的涨潮和持续时间的大体一致,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谢元胜说,上世纪70年代,原黔江县文化馆馆长杨跃为弄个明白,曾连续在潭边蹲守两天两夜,观察记录了“三潮水”的涨潮时间和每次持续时间。他得出了“比济南的趵突泉更有意思”的结论,但最终没能解开谜团。
“蒲花‘三潮水’属于间隙泉,世界上分布极少。”中科院地质研究所教授陈诗才在考察后得出结论,并认为“三潮水”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濯水‘三潮水’泉水涨潮时间持续较长,流量较大,极具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