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里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我们应该怎么重新认识和考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20:0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49
这句话出自《大学》,一般解释成“研究物质可以得到知识或规律。”(丁肇中等人)
其实这么解释不对,至少差的很远,不合儒家的意思。
格,一般解释为穷究、探究、研究。古代中国没那功夫,绝对不是搞科研那样研究物质,格,裁量、定夺、修正之意。
物,不是现代哲学科学上的物质、物体。儒门多指事情,事、物不分,没有脱离了物的事,也没有脱离了事的物。
所以,格物,就是做事,就是实践。
致,即是达到、得到的意思。
知,这个一般解释为知识,这是狭隘的。这里的“知”,朱熹叫做“天理”,王守仁叫做“良知”,当然不是知识,要是知识、规律,儒家早发明蒸汽机了。到底什么叫良知?就是心除去一切私欲后,对万物万事精确的判断。此时的心,即是道心,无欲之心。
格物致知,合在一起,就是实践出真知,不能空谈什么是良知、什么是天理,良知、天理都是具体的,必须结合格物才能得到,所以《大学》说“致知在格物”。这个也暗含了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意思,没有行(事情),你知什么?没有知(觉知),怎会有事发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49
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0:49
据王阳明的说法,格物乃是格除物欲之意。将心中物欲先格除,才能更好的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