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数学课堂的“乐学”氛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0: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1:55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是学习数学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没有丝毫数学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下面结合教学谈谈如何构建乐学、趣学的数学课堂。
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孩子们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她)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
例如教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课,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前几天老师家新房子要装修,卧室要贴墙纸,这是老师家卧室的长、宽、高及门窗的面积。请你们帮忙算一算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墙纸才够?学生非常感兴趣,都积极思考,想各种办法,最后达成共识,只要求出这个的长方体卧室的表面积,去除地面面积和门窗的面积就知道买多少墙纸了,这涉及到长方形面积怎样求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情开始了积极主动的探索。总之,让学生在真实、有趣,可操作的思维情景中学习,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情趣,课堂就能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场所。这样创设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急于求知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操作,提高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教学“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有序的动手操作: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容器,并装入部分水,让学生学乌鸦把一块石头沉入水中,观察容器里水的变化,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时我适时提问:1、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体积增加)2、增加的部分在哪里?3、增加部分的体积与石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石头与升高的水之间的联系,争先恐后地说答案。这样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发展了应用意识,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直观教学,发展兴趣
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例如:在听一位老师教学相遇问题课时,那位教师做了两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小时走4千米,小明每小时走3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自走的路程。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来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走的路程及相遇过程,使学生悟出两人3小时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呢?用小人演示一下。于是把准备题再改编为(相背而行)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华每小时行4千米,小明每小时行3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要使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乐学、趣学,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让学孩子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体验在数学应用的成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