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人在坎坷岁月中的艰难生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8 03: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12:26
读《活着》读得很承重,因为余华把最悲情的痛苦全给了一个家庭。但细细读来,又会觉得其实他也是人生当中的一个缩影,这样的家庭大概也是有的。
战争年代,一个家庭里的人陆续被杀死再正常不过;疾病泛滥的时候,一个个亲人慢慢离去也再正常不过。只是余华,赋予的是意外,而这些意外全部给了一个家庭,所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
余华的作品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这大概源于他受马尔克斯,卡夫卡的影响。他的作品又有着赤裸裸的批评,隐隐的疼痛,这大概跟他当医生有关。
五年的医生经历让他不惧怕谈生死,谈活着的意义。余华用一种悲情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普通人活着的心路旅程。
福贵是不幸的,早年的他劣迹斑斑。*嫖娼,整天游荡于妓院,甚至当怀孕七月的老婆跪下求他时,他也狠心的拽着他的头发让老婆滚蛋。
他玩世不恭,输光了家产,只得把田地抵押给别人,自己只有五亩土地耕种。
他让一个家从此走向灭亡,从高大的房子里搬离出来,住进了茅草房,父亲也生病死去。
可以说此时的福贵混蛋极了,还好,他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好老婆。
之前离开他去娘家的老婆在生下儿子有庆半年后也回家了,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庭:儿女双全。
福贵在经受了一系列的变故后也沉稳了下来,改掉了种种陋习,回归了家庭。
可福贵的人生又充满了新的变故。
他被抓去当了壮丁,家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他在军队里当了民兵,虽然焦虑困苦,也收获了一些友谊。
两年后当他回到家,她的女儿凤霞因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
妻子后来生病,进入人生的尾声。
就在福贵一家面临种种困境之时,他懂事乖巧的十三岁儿子有庆却因为给生产大出血的*夫人献血,被医生抽血过多而死去。
福贵夫妇气得死去活来。这也加重了妻子家珍的病情,软骨病的她不久离世。
如果说生命的不幸到此为止,那人们的内心尚且可以接受。
接下来的打击让福贵从此只能是一个人。
凤霞虽然是聋哑人,但长得很美丽,勤劳能干的搬运工偏头二喜娶了凤霞,对她百般疼爱。爱屋及乌,福贵也得到二喜的敬重。
可他可怜的女儿凤霞却因为生孩子时难产死去,死去的医院跟弟弟是同一家。
二喜哭得死去活来,他把所有的爱给了来之不易的苦根 。
祸不单行,苦根三岁时,二喜一次意外被水泥板夹到死去,除了头和脚,其他全部血肉模糊,很是凄惨。
福贵只能带着苦根生活,并且与一头黄牛作伴。
福贵把苦根含在嘴里,给了他最温暖的疼爱。
一次福贵外出,给苦根煮了很多豆子,结果苦根因为吃了很多撑死了。
到此,上帝把福贵的亲人全部带走,这个老头,从此,只能与一头牛作伴。
福贵的牛很老,当时因为福贵觉得它可怜,于是买下,福贵的心里充满了悲情和善良。
福贵的老牛似乎充满了人情味,福贵给它起了自己的名字“福贵”。当老牛懈怠时,福贵就叫着:家珍耕了多少,有庆耕了多少,以激励它向前。
福贵向余华文中的主人公“我”讲这些不幸人生时,情绪稳定,只有着淡淡的悲伤。
余华看着福贵与牛离去,福贵和牛都老了,他们一瘸一拐的消失在落日下,落日把它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让“我”进入了久久的沉思。
余华的这部作品,似乎让人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
当年玩世不恭的那个男人,大概也是某些人的缩影。
人生还没有经历苦恼,不知道珍惜很多东西,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我们挥霍着自己的无知,让很多东西失去而不自知。
当福贵遭遇了人生的苦难,收获了成熟之后,或许命运就要让我们面对更多的东西。
福贵在中年的境遇里慢慢变得沉稳,悲情。想要抓住很多东西,但生命已经不允许了,于是福贵只能接受和面对。
面对妻子的离开,他百般不舍,后悔当年的种种,但一切已经无缘。
生命的半途,妻子就早早下车,离开了他,这是中年丧妻的无奈。
人生三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后面两条,福贵都一一遭遇。
而这些在人间,也有诸多人如此。
妻子家珍死后,有庆,凤霞也相继离开。
有庆的死莫名其妙,这个单纯的少年,还想着表现自己,让自己立功。结果,命运将他推向深渊。
福贵痛苦万分,想找*算账,结果发现,*春生是他当年的好战友。曾经一起面对坎坷岁月,一起收获温暖。
福贵的心软了,不再计较此事。大概这是上天的安排,让他的儿子用命救昔日战友的妻子。
福贵向命运投降接受一切的安排。
主人公福贵用最深长的悲情向人类揭示了一个主题:死,永远是我们要面对的,失去亲人,那只是早晚得事。
我们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人间的常态。
晚年的福贵接受一切的安排,默默承受困难,静静地过着日子。
回归家庭后的福贵,能感受到很多的温暖。
妻子家珍淳朴善良,善于倾听,勤快能干,善于理家,对丈夫也无比体贴。
女儿凤霞懂事乖巧。十三岁那年,因为无力抚养被父母送给他人领养,她不舍父母又不哭不闹,只是用她的手紧紧抓着父母的衣襟。
福贵夫妇不舍,回来后终究没有把她送人。
有庆更是活泼懂事。姐姐送走后,他很伤心,告之父母他不要读书,而要姐姐留在家里。
读书时,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常常是做完家务后再离开。
一双鞋子怕穿烂,即使是天冷的季节,他也是光着脚走路读书,直到快到学校才穿上。
他放羊的羊要拿去换米,他也只是默默流泪,祈求父亲不要卖给那些宰羊吃的人。
有庆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家人虽然贫穷,但也充满了亲情的温暖。
如果命运怜悯,这样的一家人相处一辈子,即使穷点,累点,但也是幸福满满,可这样简单的幸福,福贵一家都无力享受。
命运给他们太深沉的苦难。
饥荒年代,人性也要经受太多的考验,那些恶的成分也随时浮出水面。
凤霞一家常常靠野菜充饥。艰难岁月,凤霞幸运挖到一个地瓜,本想美美饱餐。
可村里无赖欺负凤霞是聋哑人,说地瓜是他的,急得凤霞想用锄头打他。
村长来评判,让他们一人一半,结果先掰了大半放自己口袋再分。
饥饿面前,人性之恶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子,尊严,不复存在。
有庆的死,是因为给福贵的昔日战友,现任*的夫人输血过多导致。
万般无奈下,福贵接受了事实,原谅了*春生。*一词多么荣耀,但当文化大*来临时,春生却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他被打得伤痕累累,面目全非。
福贵的妻子家珍看到,也同情了她,一改昔日态度,不再跟他计较,还让他不要轻生。
*春生答应着,但最后还是经受不住伤痛与心灵的折磨,上吊自杀。
在残忍的岁月,我们看到了命如纸贱。
于是,《活着》上演了一幕幕的悲情故事。
余华如此用心描写普通人的艰难岁月,大概就如他书中序言所说:他展示的是普通人面对不幸的坚强态度。
命运吻人以痛,而人也必修报以坚强。这大概就是余华故事给人的诸多启发。
齐帆齐书稿第10本 , 2639个字,共24641个字。
齐帆齐12月书评影评第2篇,2661个字,共570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