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经济体质改革会导致储蓄率偏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7 19:1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5:42
一、偏好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1.预期收入不乐观和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储蓄的三个最重要原因是教育、退休和工作保障。自90时年代初期以来,教育收费大幅度上升,与十几年前相比,如今学费标准已经跃升了十余倍,占到了一个普通家庭支出的很大部分,大大推动了家庭储蓄。养老方面,养老金体系的资金来源将由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很多家庭都以最坏情况考虑,都减少了本期的消费,从而推动了个人储蓄。在医疗制度改革方面,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加入了医疗保险,但医疗保险所涵盖的范围有限,与原有的免费医疗相比,预期支出相应增加。中国入世带来的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由此产生的从业人员的变动,尤其面临下岗和失业,都会给人们的心理预期投下阴影,未来收入的减少必将提高储蓄的倾向。
2.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收入和分配的不合理也是推动储蓄的一个因素。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向高收入阶层集中。我国城镇最高收入、高收入户的收入在全部城镇居民收入的份额由1991年的14.1%、12.1%提高到1997年的16.95%、13.33%,而最低收入、低收入户在全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份额由1991年的16.95% 、7.86%下降到5.32%和6.74%。根
据开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而储蓄倾向则高于低收入居民,居民的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降低,而储蓄倾向则会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上升。
3.个人投资渠道狭窄。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国内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占了68.8%,股票投资为7%,国债投资8.8%,基金的投资占5.4%,人寿保险为1.9%。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依然滞后,无法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投资渠道。去年从股市中转入银行的资金大约有一两千亿。国债投资方面,近两年国债发行利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且面向个人的国债也在减少。此外基金、保险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品种不够丰富,居民难以找到相对稳定和具备投资价值的金融产品。
4.消费不振。在我国人数最多的中小储户的存款并不多,而占储蓄账户总数20%的高收入阶层,存款总额占总储蓄额的60%以上。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收入阶层的人口约为4500万,占城市人口的10%左右。他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接近2万元。由于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储蓄倾向更高,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可能因此提高。处于中等收入的阶层人口在4.5亿左右,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6000元至7000元之间,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居中,目前正积攒储蓄以满足未来对于诸如汽车、住宅的消费需求,因而中等收入的阶层以挤压消费的方式形成了高储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00元的低收入阶层的人口达7亿,这个阶层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但由于收入低,也选择了积压消费性的储蓄。如此高增长的居民储蓄,尽管足以表现近年来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在高增长的背后,其实埋藏着巨大的隐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5:43
(一)偏好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1.预期收入不乐观和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储蓄的三个最重要原因是教育、退休和工作保障。自90时年代初期以来,教育收费大幅度上升,与十几年前相比,如今学费标准已经跃升了十余倍,占到了一个普通家庭支出的很大部分,大大推动了家庭储蓄。养老方面,养老金体系的资金来源将由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制,很多家庭都以最坏情况考虑,都减少了本期的消费,从而推动了个人储蓄。在医疗制度改革方面,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加入了医疗保险,但医疗保险所涵盖的范围有限,与原有的免费医疗相比,预期支出相应增加。中国入世带来的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由此产生的从业人员的变动,尤其面临下岗和失业,都会给人们的心理预期投下阴影,未来收入的减少必将提高储蓄的倾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5:43
因为径济体质改革、广大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除了消费外、手中有了余钱存入银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5:44
缓慢上升期1978到1994年,这一时期是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增长经历轻型化过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于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大,全社会储蓄率增长缓慢,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型走势。
2、持续回落期1995到2000年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宏观经济**也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和“稳健”,全社会储蓄率呈现持续小幅滑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