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5 15: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1:46
泌尿道感染(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又称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由于小儿时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较少,且临床上又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UTI。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泌尿道感染(UTI)和无症状性菌尿。针对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医学采用抗生素疗法,对于症状性首发泌尿系统感染,采用磺胺异恶唑药物治疗,对于再发性UTI治疗,采用磺胺异恶唑、异帕米星联合治疗。
据中国1982年全国调查显示,尿路感染占本系统疾病的8.5%,1987年中国21省市儿童尿过筛检查统计,UTI占儿童泌尿袭击病的12.5%,无论*或儿童,女性UTI的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但新生儿或婴幼儿早期,男性发病率却高于女性。 选用抗生素的原则:①感染部位:对肾盂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对膀胱炎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②感染途径:对上行*人,首选磺胺类药物治疗。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或属血源*染,多选用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单独或联合治疗。③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同时结合临床疗效选用抗生素。④药物在肾组织、尿液、血液中都应有较高的浓度。⑤选用的药物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最好能用强效杀菌剂,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菌株。⑥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
1、症状性UTI的治疗:对单纯性UTI,在进行尿细菌培养后,初治首选异帕米星硫酸盐注射液,按SMZ 50mg/(kg.d),TMP 10mg/(kg.d)计算,分2次注射,连用7~10天。待尿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对上尿路感染或有尿路畸形病儿,在进行细菌培养后一般选用两种抗菌药物。新生儿和婴儿用氨苄西林75~100mg/(kg.d)静注,加头孢噻肟钠50~100mg/(kg.d)静注,连用10~14天,1岁后小儿用氨苄西林100~200mg/(kg.d)静脉缓慢滴注。疗程共10~14天。治疗开始后应连续3天送尿细菌培养,若24小时后尿培养阴转,表示所用药物有效,否则按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停药1周后再作尿培养一次。2、无症状菌尿的治疗:单纯无症状菌尿一般无需治疗。但若合并尿路梗阻、VUR或存在其他尿路畸形,或既往感染使肾脏留有陈旧性疤痕者,则应积极选用上述抗菌药物治疗。疗程7~14天,继之给予小剂量抗菌药物预防,直至尿路极性被矫治为止。
3、再发UTI的治疗:再发UTI无有两种类型,即复发和再感染。复发是使原来感染的细菌未完全杀灭,在适宜的环境下细菌再度滋生繁殖,绝大多数患儿复发多在治疗后1月内发生。再干是指上次感染已治愈,本次是由不同细菌或菌株再次引发UTI。再干多见于女孩。多在停药物后6月内发生。
再发UTI的治疗在进行尿戏剧培养后选用异帕米星配合青霉素G,两种种抗菌药物治疗,疗程10—14天为宜,然后予以小剂量药物维持,以防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