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怎么学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5:36
针刀疗法是现在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用于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即针与刀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闭合性微创伤性手术疗法。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是与中医治疗技术即中医针刺疗法的完美结合。 针刀主要通过手术效应、针刺效应以及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其功效。
针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针刀的适应证:滑囊炎、腱鞘炎、部分骨刺、部分神经卡压综合症、各种由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粘连、挛缩、疤痕、结节、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减压等。
针刀的禁忌症:
1、病变部位或全身有感染、发热。
2、病变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脏器等难以避开。
3、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4、重要脏器疾病的发作期,如心肌梗死。
5、 诊断不明确以及不能合作者。
6、 医生未掌握局部解剖和针刀技术要领者。
7、体质虚弱、高血压、冠心病、晚期肿瘤病人等。
8、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者
此外,对于老年病人、极度恐惧的病人以及对治疗效果怀有疑虑的病人均应该慎用针刀治疗。糖尿病等易感染病人,术后可预防性的给予抗生素治疗。
针刀实施方法
一、常规操作步骤
1、常规物品准备:硬膜外包、针刀
2、药品准备: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得宝松、VitB12等。
3、操作 根据施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颈部、背部取俯卧位,上肢取坐位或卧位,足跟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可先做局麻或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同时探测进针深度,并在针刀上作深度标记,左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或捏起),右手持针刀刺入,刺入时应迅捷、快速、准确,刺入一定深度或抵骨质达靶目标后,行疏通剥离(纵行、横向)等手法。治疗结束后出针时,应注意按压针孔、消毒、贴无菌贴,并平卧位观察时许。
针刀的进针和方法
一、针刀的进针步骤
1、定点:首先找准进针点 ,弄清病变层次及局部组织解剖关系。适宜的进针点有敏感的压痛点 ;牵拉该处肌肉而引起的明显痛点 ;使该处肌肉完成某一特定动作而引发的痛点。定点后标记并消毒。
2、定向:使针刀的刃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相平行 ,若肌纤维走向与神经、血管方向不一致 ,则应与神经、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刀。
3、加压分离: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三指托住针体 ,稍加压力而不刺破皮肤 ,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 ,将刀口下的血管、神经分离到刀口两侧。
4、刺入: 继续垂直加压 ,有坚韧感时表明已接近骨质 ,再稍加压即可刺破皮肤至所需深度 ,施行各种操作措施。
二、针刀针的运行 针刀针的运行实际上是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以针灸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止痛的目的。由于针刀相对于针灸针来说较粗,同样的手法作用,针刀的刺激强度也就大很多;因此针刀在发挥针灸针的功效作用时,效能也同样大很多。
1、提插法:针刀在穴位由皮肤进入体内后,达到靶目标时由深层组织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向深层,这样来回重复操作的手法被称作提插法。提插法所产生刺激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对于体质较好的实证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大一点,对于体质较差的虚症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小一点。
2、纵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平行运行针刀数次,这样可增强针感及刺激强度。
3、横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垂直运行针刀数次,常用于留针前和出针前,以增强刺激效果。
4、留针:在进行不同针法的运行后,将针刀留置于相应的穴位内,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将针刀拔出,以加强治疗的效果。
三、针刀的手术方法 针刀的手术方法实际上是以解剖学、外科学等现代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病变性质、部位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纵行疏通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沿着肌纤维的方向疏剥。若病变组织较宽,可分几次进行疏剥。不可横行疏剥,以免使肌腱附着点以及周围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等受损。主要适用于组织粘连,肌腱周围软组织的疤痕挛缩。
2、横行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与肌纤维的方向垂直铲剥,将粘连在骨面上的软组织铲起,刀下感到松动即可。主要适用于肌肉与韧带和骨面等周围组织发生的粘连。
3、切开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将相互间粘连的组织或疤痕切开。主要适用于不同软组织间的粘连,疤痕挛缩;小的结节切开或切碎后便于组织吸收。
4、削磨铲平法:将刀刃线和骨刺的轴线垂直刺入,刀刃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锐边削磨铲平。主要适用于骨刺长于关节边缘,骨干并且较大,影响周围软组织的运动。
5、疤痕刮除法:疤痕位于肌腱、肌腹或肌肉的附着点处时,可采用针刀将疤痕刮除。操作时先沿着肌纤维等的纵轴切开数条切口,然后在每个切口处反复疏剥二、三次,刀下柔韧无明显阻力时,说明已达到目的。 6、肌纤维切割法:如引起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部分肌肉纤维紧张或痉挛而造成的,可将针刀的刀刃垂直刺入肌纤维,切断少量紧张或痉挛的肌纤维,这样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法适用于四肢及腰背部的疼痛治疗。
7、骨痂凿开法:骨干骨折后,因畸形愈合而影响功能者,可用针刀在患处即骨痂处穿凿数孔,将其手法折断再行复位。骨痂处穿凿的空数可根据骨痂的大小来决定。这样可保证在需要的位置让其折断,而达到重新愈合的目标。此法主要用于骨科病人。 8.、通透剥离法:范围较大的软组织粘连板结,因无法行逐点疏剥松解,在患处可取多点进针,进针点一般都选在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其他软组织的间隙处,当针刀抵达骨面时,除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外,其他与骨骼粘连的软组织均应被铲除剥离,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之间的粘连疏剥开,同时将疤痕、结节切开。
针刀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使用局部麻醉。一方面针刀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大都数病人均能忍受酸、胀等不适感觉;另一方面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为了确保安全,进针除靠特殊的方法以外,还要依靠针感来帮助判断。针刀刀口所碰到的组织若在组织间隙,病人可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但若碰到血管或正常肌肉组织时,病人可述疼痛,若碰到神经时,病人可述麻木或触电感,此时应迅速调整针刀的刀口位置,直至到达靶目标为止。到达病变部位后,病人会有酸、胀、酥麻等针感,这是正常反应,但若出现剧痛、麻木甚至触电感均为异常情况,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且不能进针,更不能进行剥离、松解等手术操作。
四、针刀的手术入路:针刀在使用中常规按照定位、定向、加压、刺入四个步骤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针刀运行于组织间隙,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引起由神经、血管等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
1、浅表组织的手术入路:如治疗腱鞘炎、滑囊炎等,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刺入皮肤,刺穿腱鞘的外侧壁,穿过肌腱到达腱鞘内侧壁,然后进行手术,行纵行疏剥粘连,切碎硬结,切开挛缩的疤痕组织。
2.、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在明确诊断后,首先应该掌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然后根据体表投影进针。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病变部位后,刀刃平行于神经血管和肌肉纤维的走向,以针刀的各种运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3、根据骨性标志的手术入路:人体体表有很多可以精确触及的骨性突起,如椎骨的棘突、横突,肩胛骨的喙突,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等。依据这些骨性突起,除了给病变组织定位外,还可作为手术入路的重要参考。骨性突起一般都是肌肉和韧带的起止点,同时也是软组织损伤的好发部位。在做治疗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一方面要使用针体较粗Ⅱ型、Ⅲ型的针刀,另一方面手术入路也有其特殊性。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骨面后,采用一点多孔的手术入路方法,即可达到截骨的目的。此法可避免软组织结构的损伤,最大限度的维护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骨质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5、特殊的手术入路:特殊手术入路是治疗特殊个别种类疾病手术入路的方法,它不适用于多数疾病。如治疗腕管综合症的手术入路,由于腕管有九条肌腱以及神经和血管通过,掌面有腕横韧带覆盖,且腕横韧带厚而坚韧。要想达到治疗目的,不减弱腕横韧带的强度及对屈肌腱的支持功能,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手术入路方法。使病人用力握拳屈腕,腕部有三条肌腱隆起,桡侧的一条就是桡侧屈腕肌腱,尺侧的一条就是尺侧屈腕肌腱,这两条肌腱的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正是腕横韧带近侧边缘的两端。沿着桡侧和尺侧屈腕肌腱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向远端移2.5厘米左右,正是腕横韧带远侧边缘两端的内侧,这四点即 为腕横韧带上的手术位置,同时深面又没有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这些手术入路的方法只是
概括性的叙述,在对待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时,均应该因人而异;此外在使用针刀治疗某些特殊部位疾病时,施术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5:36
针刀疗法是现在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用于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即针与刀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闭合性微创伤性手术疗法。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是与中医治疗技术即中医针刺疗法的完美结合。 针刀主要通过手术效应、针刺效应以及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其功效。
针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针刀的适应证:滑囊炎、腱鞘炎、部分骨刺、部分神经卡压综合症、各种由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粘连、挛缩、疤痕、结节、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减压等。
针刀的禁忌症:
1、病变部位或全身有感染、发热。
2、病变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脏器等难以避开。
3、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4、重要脏器疾病的发作期,如心肌梗死。
5、 诊断不明确以及不能合作者。
6、 医生未掌握局部解剖和针刀技术要领者。
7、体质虚弱、高血压、冠心病、晚期肿瘤病人等。
8、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者
此外,对于老年病人、极度恐惧的病人以及对治疗效果怀有疑虑的病人均应该慎用针刀治疗。糖尿病等易感染病人,术后可预防性的给予抗生素治疗。
针刀实施方法
一、常规操作步骤
1、常规物品准备:硬膜外包、针刀
2、药品准备: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得宝松、VitB12等。
3、操作 根据施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颈部、背部取俯卧位,上肢取坐位或卧位,足跟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可先做局麻或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同时探测进针深度,并在针刀上作深度标记,左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或捏起),右手持针刀刺入,刺入时应迅捷、快速、准确,刺入一定深度或抵骨质达靶目标后,行疏通剥离(纵行、横向)等手法。治疗结束后出针时,应注意按压针孔、消毒、贴无菌贴,并平卧位观察时许。
针刀的进针和方法
一、针刀的进针步骤
1、定点:首先找准进针点 ,弄清病变层次及局部组织解剖关系。适宜的进针点有敏感的压痛点 ;牵拉该处肌肉而引起的明显痛点 ;使该处肌肉完成某一特定动作而引发的痛点。定点后标记并消毒。
2、定向:使针刀的刃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相平行 ,若肌纤维走向与神经、血管方向不一致 ,则应与神经、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刀。
3、加压分离: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三指托住针体 ,稍加压力而不刺破皮肤 ,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 ,将刀口下的血管、神经分离到刀口两侧。
4、刺入: 继续垂直加压 ,有坚韧感时表明已接近骨质 ,再稍加压即可刺破皮肤至所需深度 ,施行各种操作措施。
二、针刀针的运行 针刀针的运行实际上是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以针灸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止痛的目的。由于针刀相对于针灸针来说较粗,同样的手法作用,针刀的刺激强度也就大很多;因此针刀在发挥针灸针的功效作用时,效能也同样大很多。
1、提插法:针刀在穴位由皮肤进入体内后,达到靶目标时由深层组织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向深层,这样来回重复操作的手法被称作提插法。提插法所产生刺激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对于体质较好的实证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大一点,对于体质较差的虚症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小一点。
2、纵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平行运行针刀数次,这样可增强针感及刺激强度。
3、横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垂直运行针刀数次,常用于留针前和出针前,以增强刺激效果。
4、留针:在进行不同针法的运行后,将针刀留置于相应的穴位内,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将针刀拔出,以加强治疗的效果。
三、针刀的手术方法 针刀的手术方法实际上是以解剖学、外科学等现代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病变性质、部位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纵行疏通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沿着肌纤维的方向疏剥。若病变组织较宽,可分几次进行疏剥。不可横行疏剥,以免使肌腱附着点以及周围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等受损。主要适用于组织粘连,肌腱周围软组织的疤痕挛缩。
2、横行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与肌纤维的方向垂直铲剥,将粘连在骨面上的软组织铲起,刀下感到松动即可。主要适用于肌肉与韧带和骨面等周围组织发生的粘连。
3、切开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将相互间粘连的组织或疤痕切开。主要适用于不同软组织间的粘连,疤痕挛缩;小的结节切开或切碎后便于组织吸收。
4、削磨铲平法:将刀刃线和骨刺的轴线垂直刺入,刀刃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锐边削磨铲平。主要适用于骨刺长于关节边缘,骨干并且较大,影响周围软组织的运动。
5、疤痕刮除法:疤痕位于肌腱、肌腹或肌肉的附着点处时,可采用针刀将疤痕刮除。操作时先沿着肌纤维等的纵轴切开数条切口,然后在每个切口处反复疏剥二、三次,刀下柔韧无明显阻力时,说明已达到目的。 6、肌纤维切割法:如引起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部分肌肉纤维紧张或痉挛而造成的,可将针刀的刀刃垂直刺入肌纤维,切断少量紧张或痉挛的肌纤维,这样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法适用于四肢及腰背部的疼痛治疗。
7、骨痂凿开法:骨干骨折后,因畸形愈合而影响功能者,可用针刀在患处即骨痂处穿凿数孔,将其手法折断再行复位。骨痂处穿凿的空数可根据骨痂的大小来决定。这样可保证在需要的位置让其折断,而达到重新愈合的目标。此法主要用于骨科病人。 8.、通透剥离法:范围较大的软组织粘连板结,因无法行逐点疏剥松解,在患处可取多点进针,进针点一般都选在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其他软组织的间隙处,当针刀抵达骨面时,除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外,其他与骨骼粘连的软组织均应被铲除剥离,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之间的粘连疏剥开,同时将疤痕、结节切开。
针刀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使用局部麻醉。一方面针刀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大都数病人均能忍受酸、胀等不适感觉;另一方面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为了确保安全,进针除靠特殊的方法以外,还要依靠针感来帮助判断。针刀刀口所碰到的组织若在组织间隙,病人可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但若碰到血管或正常肌肉组织时,病人可述疼痛,若碰到神经时,病人可述麻木或触电感,此时应迅速调整针刀的刀口位置,直至到达靶目标为止。到达病变部位后,病人会有酸、胀、酥麻等针感,这是正常反应,但若出现剧痛、麻木甚至触电感均为异常情况,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且不能进针,更不能进行剥离、松解等手术操作。
四、针刀的手术入路:针刀在使用中常规按照定位、定向、加压、刺入四个步骤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针刀运行于组织间隙,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引起由神经、血管等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
1、浅表组织的手术入路:如治疗腱鞘炎、滑囊炎等,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刺入皮肤,刺穿腱鞘的外侧壁,穿过肌腱到达腱鞘内侧壁,然后进行手术,行纵行疏剥粘连,切碎硬结,切开挛缩的疤痕组织。
2.、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在明确诊断后,首先应该掌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然后根据体表投影进针。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病变部位后,刀刃平行于神经血管和肌肉纤维的走向,以针刀的各种运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3、根据骨性标志的手术入路:人体体表有很多可以精确触及的骨性突起,如椎骨的棘突、横突,肩胛骨的喙突,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等。依据这些骨性突起,除了给病变组织定位外,还可作为手术入路的重要参考。骨性突起一般都是肌肉和韧带的起止点,同时也是软组织损伤的好发部位。在做治疗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一方面要使用针体较粗Ⅱ型、Ⅲ型的针刀,另一方面手术入路也有其特殊性。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骨面后,采用一点多孔的手术入路方法,即可达到截骨的目的。此法可避免软组织结构的损伤,最大限度的维护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骨质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5、特殊的手术入路:特殊手术入路是治疗特殊个别种类疾病手术入路的方法,它不适用于多数疾病。如治疗腕管综合症的手术入路,由于腕管有九条肌腱以及神经和血管通过,掌面有腕横韧带覆盖,且腕横韧带厚而坚韧。要想达到治疗目的,不减弱腕横韧带的强度及对屈肌腱的支持功能,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手术入路方法。使病人用力握拳屈腕,腕部有三条肌腱隆起,桡侧的一条就是桡侧屈腕肌腱,尺侧的一条就是尺侧屈腕肌腱,这两条肌腱的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正是腕横韧带近侧边缘的两端。沿着桡侧和尺侧屈腕肌腱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向远端移2.5厘米左右,正是腕横韧带远侧边缘两端的内侧,这四点即 为腕横韧带上的手术位置,同时深面又没有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这些手术入路的方法只是
概括性的叙述,在对待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时,均应该因人而异;此外在使用针刀治疗某些特殊部位疾病时,施术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5:36
针刀疗法是现在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用于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即针与刀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闭合性微创伤性手术疗法。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是与中医治疗技术即中医针刺疗法的完美结合。 针刀主要通过手术效应、针刺效应以及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其功效。
针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针刀的适应证:滑囊炎、腱鞘炎、部分骨刺、部分神经卡压综合症、各种由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粘连、挛缩、疤痕、结节、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减压等。
针刀的禁忌症:
1、病变部位或全身有感染、发热。
2、病变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脏器等难以避开。
3、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4、重要脏器疾病的发作期,如心肌梗死。
5、 诊断不明确以及不能合作者。
6、 医生未掌握局部解剖和针刀技术要领者。
7、体质虚弱、高血压、冠心病、晚期肿瘤病人等。
8、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者
此外,对于老年病人、极度恐惧的病人以及对治疗效果怀有疑虑的病人均应该慎用针刀治疗。糖尿病等易感染病人,术后可预防性的给予抗生素治疗。
针刀实施方法
一、常规操作步骤
1、常规物品准备:硬膜外包、针刀
2、药品准备: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得宝松、VitB12等。
3、操作 根据施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颈部、背部取俯卧位,上肢取坐位或卧位,足跟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可先做局麻或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同时探测进针深度,并在针刀上作深度标记,左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或捏起),右手持针刀刺入,刺入时应迅捷、快速、准确,刺入一定深度或抵骨质达靶目标后,行疏通剥离(纵行、横向)等手法。治疗结束后出针时,应注意按压针孔、消毒、贴无菌贴,并平卧位观察时许。
针刀的进针和方法
一、针刀的进针步骤
1、定点:首先找准进针点 ,弄清病变层次及局部组织解剖关系。适宜的进针点有敏感的压痛点 ;牵拉该处肌肉而引起的明显痛点 ;使该处肌肉完成某一特定动作而引发的痛点。定点后标记并消毒。
2、定向:使针刀的刃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相平行 ,若肌纤维走向与神经、血管方向不一致 ,则应与神经、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刀。
3、加压分离: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三指托住针体 ,稍加压力而不刺破皮肤 ,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 ,将刀口下的血管、神经分离到刀口两侧。
4、刺入: 继续垂直加压 ,有坚韧感时表明已接近骨质 ,再稍加压即可刺破皮肤至所需深度 ,施行各种操作措施。
二、针刀针的运行 针刀针的运行实际上是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以针灸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止痛的目的。由于针刀相对于针灸针来说较粗,同样的手法作用,针刀的刺激强度也就大很多;因此针刀在发挥针灸针的功效作用时,效能也同样大很多。
1、提插法:针刀在穴位由皮肤进入体内后,达到靶目标时由深层组织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向深层,这样来回重复操作的手法被称作提插法。提插法所产生刺激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对于体质较好的实证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大一点,对于体质较差的虚症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小一点。
2、纵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平行运行针刀数次,这样可增强针感及刺激强度。
3、横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垂直运行针刀数次,常用于留针前和出针前,以增强刺激效果。
4、留针:在进行不同针法的运行后,将针刀留置于相应的穴位内,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将针刀拔出,以加强治疗的效果。
三、针刀的手术方法 针刀的手术方法实际上是以解剖学、外科学等现代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病变性质、部位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纵行疏通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沿着肌纤维的方向疏剥。若病变组织较宽,可分几次进行疏剥。不可横行疏剥,以免使肌腱附着点以及周围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等受损。主要适用于组织粘连,肌腱周围软组织的疤痕挛缩。
2、横行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与肌纤维的方向垂直铲剥,将粘连在骨面上的软组织铲起,刀下感到松动即可。主要适用于肌肉与韧带和骨面等周围组织发生的粘连。
3、切开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将相互间粘连的组织或疤痕切开。主要适用于不同软组织间的粘连,疤痕挛缩;小的结节切开或切碎后便于组织吸收。
4、削磨铲平法:将刀刃线和骨刺的轴线垂直刺入,刀刃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锐边削磨铲平。主要适用于骨刺长于关节边缘,骨干并且较大,影响周围软组织的运动。
5、疤痕刮除法:疤痕位于肌腱、肌腹或肌肉的附着点处时,可采用针刀将疤痕刮除。操作时先沿着肌纤维等的纵轴切开数条切口,然后在每个切口处反复疏剥二、三次,刀下柔韧无明显阻力时,说明已达到目的。 6、肌纤维切割法:如引起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部分肌肉纤维紧张或痉挛而造成的,可将针刀的刀刃垂直刺入肌纤维,切断少量紧张或痉挛的肌纤维,这样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法适用于四肢及腰背部的疼痛治疗。
7、骨痂凿开法:骨干骨折后,因畸形愈合而影响功能者,可用针刀在患处即骨痂处穿凿数孔,将其手法折断再行复位。骨痂处穿凿的空数可根据骨痂的大小来决定。这样可保证在需要的位置让其折断,而达到重新愈合的目标。此法主要用于骨科病人。 8.、通透剥离法:范围较大的软组织粘连板结,因无法行逐点疏剥松解,在患处可取多点进针,进针点一般都选在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其他软组织的间隙处,当针刀抵达骨面时,除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外,其他与骨骼粘连的软组织均应被铲除剥离,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之间的粘连疏剥开,同时将疤痕、结节切开。
针刀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使用局部麻醉。一方面针刀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大都数病人均能忍受酸、胀等不适感觉;另一方面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为了确保安全,进针除靠特殊的方法以外,还要依靠针感来帮助判断。针刀刀口所碰到的组织若在组织间隙,病人可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但若碰到血管或正常肌肉组织时,病人可述疼痛,若碰到神经时,病人可述麻木或触电感,此时应迅速调整针刀的刀口位置,直至到达靶目标为止。到达病变部位后,病人会有酸、胀、酥麻等针感,这是正常反应,但若出现剧痛、麻木甚至触电感均为异常情况,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且不能进针,更不能进行剥离、松解等手术操作。
四、针刀的手术入路:针刀在使用中常规按照定位、定向、加压、刺入四个步骤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针刀运行于组织间隙,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引起由神经、血管等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
1、浅表组织的手术入路:如治疗腱鞘炎、滑囊炎等,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刺入皮肤,刺穿腱鞘的外侧壁,穿过肌腱到达腱鞘内侧壁,然后进行手术,行纵行疏剥粘连,切碎硬结,切开挛缩的疤痕组织。
2.、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在明确诊断后,首先应该掌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然后根据体表投影进针。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病变部位后,刀刃平行于神经血管和肌肉纤维的走向,以针刀的各种运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3、根据骨性标志的手术入路:人体体表有很多可以精确触及的骨性突起,如椎骨的棘突、横突,肩胛骨的喙突,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等。依据这些骨性突起,除了给病变组织定位外,还可作为手术入路的重要参考。骨性突起一般都是肌肉和韧带的起止点,同时也是软组织损伤的好发部位。在做治疗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一方面要使用针体较粗Ⅱ型、Ⅲ型的针刀,另一方面手术入路也有其特殊性。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骨面后,采用一点多孔的手术入路方法,即可达到截骨的目的。此法可避免软组织结构的损伤,最大限度的维护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骨质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5、特殊的手术入路:特殊手术入路是治疗特殊个别种类疾病手术入路的方法,它不适用于多数疾病。如治疗腕管综合症的手术入路,由于腕管有九条肌腱以及神经和血管通过,掌面有腕横韧带覆盖,且腕横韧带厚而坚韧。要想达到治疗目的,不减弱腕横韧带的强度及对屈肌腱的支持功能,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手术入路方法。使病人用力握拳屈腕,腕部有三条肌腱隆起,桡侧的一条就是桡侧屈腕肌腱,尺侧的一条就是尺侧屈腕肌腱,这两条肌腱的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正是腕横韧带近侧边缘的两端。沿着桡侧和尺侧屈腕肌腱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向远端移2.5厘米左右,正是腕横韧带远侧边缘两端的内侧,这四点即 为腕横韧带上的手术位置,同时深面又没有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这些手术入路的方法只是
概括性的叙述,在对待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时,均应该因人而异;此外在使用针刀治疗某些特殊部位疾病时,施术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5:36
针刀疗法是现在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在中医针灸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物力学的观点,用于治疗因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原因所引起疼痛性疾病的一种方法,即针与刀相结合形成的一种闭合性微创伤性手术疗法。具有见效快、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医学微创技术的特点,同时也是与中医治疗技术即中医针刺疗法的完美结合。 针刀主要通过手术效应、针刺效应以及综合效应等来发挥其功效。
针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针刀的适应证:滑囊炎、腱鞘炎、部分骨刺、部分神经卡压综合症、各种由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粘连、挛缩、疤痕、结节、外伤性肌痉挛和肌紧张、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减压等。
针刀的禁忌症:
1、病变部位或全身有感染、发热。
2、病变部位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脏器等难以避开。
3、出血、凝血功能异常。
4、重要脏器疾病的发作期,如心肌梗死。
5、 诊断不明确以及不能合作者。
6、 医生未掌握局部解剖和针刀技术要领者。
7、体质虚弱、高血压、冠心病、晚期肿瘤病人等。
8、定性、定位诊断不明确者
此外,对于老年病人、极度恐惧的病人以及对治疗效果怀有疑虑的病人均应该慎用针刀治疗。糖尿病等易感染病人,术后可预防性的给予抗生素治疗。
针刀实施方法
一、常规操作步骤
1、常规物品准备:硬膜外包、针刀
2、药品准备: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得宝松、VitB12等。
3、操作 根据施术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颈部、背部取俯卧位,上肢取坐位或卧位,足跟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可先做局麻或注射消炎镇痛复合液,同时探测进针深度,并在针刀上作深度标记,左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或捏起),右手持针刀刺入,刺入时应迅捷、快速、准确,刺入一定深度或抵骨质达靶目标后,行疏通剥离(纵行、横向)等手法。治疗结束后出针时,应注意按压针孔、消毒、贴无菌贴,并平卧位观察时许。
针刀的进针和方法
一、针刀的进针步骤
1、定点:首先找准进针点 ,弄清病变层次及局部组织解剖关系。适宜的进针点有敏感的压痛点 ;牵拉该处肌肉而引起的明显痛点 ;使该处肌肉完成某一特定动作而引发的痛点。定点后标记并消毒。
2、定向:使针刀的刃线与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相平行 ,若肌纤维走向与神经、血管方向不一致 ,则应与神经、血管方向平行进针刀。
3、加压分离: 右手拇、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三指托住针体 ,稍加压力而不刺破皮肤 ,使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 ,将刀口下的血管、神经分离到刀口两侧。
4、刺入: 继续垂直加压 ,有坚韧感时表明已接近骨质 ,再稍加压即可刺破皮肤至所需深度 ,施行各种操作措施。
二、针刀针的运行 针刀针的运行实际上是以中医针灸理论为基础,以针灸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来达到止痛的目的。由于针刀相对于针灸针来说较粗,同样的手法作用,针刀的刺激强度也就大很多;因此针刀在发挥针灸针的功效作用时,效能也同样大很多。
1、提插法:针刀在穴位由皮肤进入体内后,达到靶目标时由深层组织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向深层,这样来回重复操作的手法被称作提插法。提插法所产生刺激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对于体质较好的实证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大一点,对于体质较差的虚症病人,提插的频率、幅度和力度均应小一点。
2、纵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平行运行针刀数次,这样可增强针感及刺激强度。
3、横运法:在 针刀进行提插的同时,按经络走行的方向垂直运行针刀数次,常用于留针前和出针前,以增强刺激效果。
4、留针:在进行不同针法的运行后,将针刀留置于相应的穴位内,持续一段时间后再将针刀拔出,以加强治疗的效果。
三、针刀的手术方法 针刀的手术方法实际上是以解剖学、外科学等现代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病变性质、部位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
1、纵行疏通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沿着肌纤维的方向疏剥。若病变组织较宽,可分几次进行疏剥。不可横行疏剥,以免使肌腱附着点以及周围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等受损。主要适用于组织粘连,肌腱周围软组织的疤痕挛缩。
2、横行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与肌纤维的方向垂直铲剥,将粘连在骨面上的软组织铲起,刀下感到松动即可。主要适用于肌肉与韧带和骨面等周围组织发生的粘连。
3、切开剥离法:进针时使刀刃的方向与肌纤维等方向平行,刀口达到靶目标时将相互间粘连的组织或疤痕切开。主要适用于不同软组织间的粘连,疤痕挛缩;小的结节切开或切碎后便于组织吸收。
4、削磨铲平法:将刀刃线和骨刺的轴线垂直刺入,刀刃接触骨刺后,将骨刺尖部或锐边削磨铲平。主要适用于骨刺长于关节边缘,骨干并且较大,影响周围软组织的运动。
5、疤痕刮除法:疤痕位于肌腱、肌腹或肌肉的附着点处时,可采用针刀将疤痕刮除。操作时先沿着肌纤维等的纵轴切开数条切口,然后在每个切口处反复疏剥二、三次,刀下柔韧无明显阻力时,说明已达到目的。 6、肌纤维切割法:如引起顽固性疼痛、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部分肌肉纤维紧张或痉挛而造成的,可将针刀的刀刃垂直刺入肌纤维,切断少量紧张或痉挛的肌纤维,这样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此法适用于四肢及腰背部的疼痛治疗。
7、骨痂凿开法:骨干骨折后,因畸形愈合而影响功能者,可用针刀在患处即骨痂处穿凿数孔,将其手法折断再行复位。骨痂处穿凿的空数可根据骨痂的大小来决定。这样可保证在需要的位置让其折断,而达到重新愈合的目标。此法主要用于骨科病人。 8.、通透剥离法:范围较大的软组织粘连板结,因无法行逐点疏剥松解,在患处可取多点进针,进针点一般都选在肌肉与肌肉、肌肉与其他软组织的间隙处,当针刀抵达骨面时,除软组织与骨骼的附着点外,其他与骨骼粘连的软组织均应被铲除剥离,并尽可能将软组织之间的粘连疏剥开,同时将疤痕、结节切开。
针刀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使用局部麻醉。一方面针刀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时,大都数病人均能忍受酸、胀等不适感觉;另一方面针刀治疗是一种闭合性手术,为了确保安全,进针除靠特殊的方法以外,还要依靠针感来帮助判断。针刀刀口所碰到的组织若在组织间隙,病人可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但若碰到血管或正常肌肉组织时,病人可述疼痛,若碰到神经时,病人可述麻木或触电感,此时应迅速调整针刀的刀口位置,直至到达靶目标为止。到达病变部位后,病人会有酸、胀、酥麻等针感,这是正常反应,但若出现剧痛、麻木甚至触电感均为异常情况,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且不能进针,更不能进行剥离、松解等手术操作。
四、针刀的手术入路:针刀在使用中常规按照定位、定向、加压、刺入四个步骤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针刀运行于组织间隙,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避免引起由神经、血管等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
1、浅表组织的手术入路:如治疗腱鞘炎、滑囊炎等,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刺入皮肤,刺穿腱鞘的外侧壁,穿过肌腱到达腱鞘内侧壁,然后进行手术,行纵行疏剥粘连,切碎硬结,切开挛缩的疤痕组织。
2.、深层组织的手术入路:在明确诊断后,首先应该掌握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然后根据体表投影进针。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病变部位后,刀刃平行于神经血管和肌肉纤维的走向,以针刀的各种运行方法进行手术治疗。
3、根据骨性标志的手术入路:人体体表有很多可以精确触及的骨性突起,如椎骨的棘突、横突,肩胛骨的喙突,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等。依据这些骨性突起,除了给病变组织定位外,还可作为手术入路的重要参考。骨性突起一般都是肌肉和韧带的起止点,同时也是软组织损伤的好发部位。在做治疗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并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闭合性截骨的手术入路:治疗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一方面要使用针体较粗Ⅱ型、Ⅲ型的针刀,另一方面手术入路也有其特殊性。按常规四个步骤进针到达骨面后,采用一点多孔的手术入路方法,即可达到截骨的目的。此法可避免软组织结构的损伤,最大限度的维护组织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骨质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5、特殊的手术入路:特殊手术入路是治疗特殊个别种类疾病手术入路的方法,它不适用于多数疾病。如治疗腕管综合症的手术入路,由于腕管有九条肌腱以及神经和血管通过,掌面有腕横韧带覆盖,且腕横韧带厚而坚韧。要想达到治疗目的,不减弱腕横韧带的强度及对屈肌腱的支持功能,就必须采用特殊的手术入路方法。使病人用力握拳屈腕,腕部有三条肌腱隆起,桡侧的一条就是桡侧屈腕肌腱,尺侧的一条就是尺侧屈腕肌腱,这两条肌腱的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正是腕横韧带近侧边缘的两端。沿着桡侧和尺侧屈腕肌腱内侧缘和远侧腕横纹的两个交点向远端移2.5厘米左右,正是腕横韧带远侧边缘两端的内侧,这四点即 为腕横韧带上的手术位置,同时深面又没有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这些手术入路的方法只是
概括性的叙述,在对待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病人时,均应该因人而异;此外在使用针刀治疗某些特殊部位疾病时,施术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