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8 05:1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0:23
坏情绪会导致生病,因为不好的情绪,胡思乱想、担心太多、负面的思想思维、坏的暗示坏的意念等等很多负面的东西都会导致急病的发生。 情绪不好的确对人身体不好,可能会导致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良情绪影响 健康 绝不只是一种臆测,而是有科学根据,原理如下: 一、当我们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时,我们的心率呼吸会加快,嘴会发干,肌肉会紧张,可能还会有发抖,脸上会变化,这些都是表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些变化。 除此之外,表面之下还发生了许多事情。 在生理上,像恐惧、愤怒等这一些强烈的情绪反应,会激活身体的紧急反应系统,为躯体应付潜在的危险,做好准备。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引导肾上腺释放荷尔蒙,进而导致内部组织释放血糖,升高血压,增加汗液和唾液分泌。 二、身体对于情绪的反应,叫作应激。应激的反应,包括三个阶段:报警反应,抵抗阶段、疲惫阶段。 1、报警反应是短暂的,生理唤醒使躯体能够有力行动,做好准备。在这个阶段,肾上皮层会扩张,淋巴系统会增强,激素水平升高,让我们对刺激做出反应。 与此同时,疾病的易感性会增强。 2、如果不良情绪的刺激继续下去,机体会进入抵抗期。在这个阶段,机体可以忍耐并抵抗长时间的不良情绪带来的刺激。 在这个阶段,肾上皮层收缩,淋巴结恢复原状,原有的激素水平稳定,对压力的敏感性提高,如果压力一直保持在一个高水平,激素耗尽,疲劳就会出现,然后进入第三个阶段。 3、如果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或者强度足够大,躯体的资源会耗尽,机体会进入疲惫期。 在这个阶段, 淋巴结构会出现两种可能,或者增强,或者出现机能障碍 ,激素水平会提高,而这个阶段 情感 体验通常会有抑郁的情绪, 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会降低吞噬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以及抵抗其他一些威胁生命的感染的能力,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下,应急激素分泌的增加会损害免疫系统的完整性。 现实也证明了不良情绪对 健康 的不良影响。举个例子,数据证明,非裔美国人比白种美国人有更高的患心脏病率。 经过研究证明,潜在的原因并不是基因上的差异,而是因为长期承受偏见带来的不良情绪。非裔美国人工作地位相对较低,接受的教育相对有限,找工作的时候比较麻烦,所以很多人长期承受这种挫败感,进而影响到情绪,而这种情绪上也导致了心脏病的高发。 三、事实证明,坏情绪的确会导致人生病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及时*自己的情绪。 所以,与其等压力或疾病自己找上门去再去应付,不如设定目标, 健康 的组织我们的生活,下面这些建议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更好的精神 健康 : 1、永远不要说自己不好的事;寻找不快乐的根源,并考虑下次怎么做会有更好效果;只给自己和他人建设性的建议——下次采取什么不同的做法,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2、结交一些好朋友,可以分享感受、快乐和忧虑。 3、发展平衡时间观念,合理分配时间给工作、 社会 、家庭、朋友及个人。 4、永远对自己的成功和快乐充满信心,并积极和别人分享;清晰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及自己面对压力时,可以进行有效应对的资源。 5、当感觉情绪失控时,请用离开的办法避开不快的环境,或换位思考,或向同情者倾诉。 6、直面失败或失望,它们可能是告诉我们,这个目标不适合我们,或者可能提前让我们避过未来更大的失败。不要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因于自己身上,这会让我们背上太多压力。 7、培养一些爱好,花些时间去放松,去反省,去享受自己的爱好,去进行一些可以独处的活动,以及那些可以做到并得到更好的享受的活动,可以让自己享受更多愉悦。 8、把握当前的快乐和成功,珍惜当下;同时,对未来有美好的预期。 情绪到底是什么? 我们总会认为情绪只是某种无形的感受,是我们主观上对于某种事件态度上的反应,情绪压抑也只是对心情影响罢了,不会真正伤害到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绪不仅仅只是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在我们的生理和行为上做出反应,例如: 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可能会身体发抖、头皮发麻,行为难以控制,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我们会流泪、身体的灵活度会下降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0:24
心情不好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是直接导致疾病的唯一因素。心情不好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整体健康。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0:24
心情不好会导致生病吗 许多人都会说心情不好会导致生病,那么当我们心情不好时真的会导致生病吗?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心情不好会导致生病吗,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近来,由英国《卫报》报道的一项新的研究内容却对此提出了质疑,研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快乐本身会减少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生,也不会降低死亡率。该文章中文版经《环球科学》刊载以后,也得到了许多媒体的相继转发。 心情不好到底会不会导致生病? 不开心不会短命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研究基于英国70万名50~69岁女性的问卷调查结果,包括她们的健康程度、幸福感、压力、掌控感与放松感,且跟踪调查长达10年以上。 研究发现,在表明自己健康状况不佳的女性中,分别存在认为自己不开心的和认为自己幸福的。在此后的跟踪研究中,前者中有超过31000名的受访者去世了,然而这个群体的死亡率并没有比一开始认为自己幸福的人群更高。 研究者同时修正了本身患有癌症、心脏病、糖尿病、中风、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抑郁症,以及存在已知可能缩短寿命的如吸烟、贫困和肥胖等因素的受访者的数据,以观察“不快乐”这一心理状态是否会让人更容易走向死亡。 而在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女性群体中,在幸福、被控制、放松、有压力四种状态下的人,她们的死亡概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 因此,论文作者之一、牛津大学医学统计学教授理查德·皮托(Richard Peto)认为,以往出现的关于不幸与早亡间的研究结果其实只是被混淆了因果关系,疾病会导致人死亡,而感到不幸福、痛苦,实际上是疾病的副产品。 “以往认为不幸会导致死亡概率提升的研究是不科学的。”在理查德·皮托看来,除非你每天吸5~10根香烟,那么你在中年阶段死亡的概率会提高一倍。 不过,在北大生理心理学教授沈政看来,至少在这项研究中,只能证明寿命与情绪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疾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则无法体现。研究并不能说明,那些本身患有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患者到底是如何得病的。“更何况,疾病的概念十分广泛,心理疾病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疾病,而许多心理疾病都与情绪状态息息相关,尽管它们都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他认为,如果把这些情况都一一修正、排除,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抑郁与心脏病互为因果 事实上,提到心情与身体尤其是疾病的关系,中医理论早有论述。例如情绪与心脏的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就在《难经·四十九难》中说道: “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而到了清代,名医沈金鳌在《沈氏尊生书》中的分析则更为详细,“何言乎心痛由七情也·云:喜则气散,怒则气上,忧则气沉,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说的是七情致病,要么心气涣散而不藏,要么心气郁结而不行。而且脏腑功能失调会相互影响,忧思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气滞痰阻,血行失畅,从而导致气血瘀滞,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而发展为胸痹心痛。 而用现代临床与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中心副主任孙宏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与正常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显著升高,其心脏性死亡率是无抑郁症的3~4倍,抑郁症不但可使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死率增高2~3倍,而且伴有抑郁症的冠心病病人发生再次心肌梗塞及死亡的'可能性也显著升高,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抑郁症也使搭桥术后一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 国外学者通过正规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证实,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预后,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抑郁症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 孙宏涛还提到,事实上,即便不是心理疾病患者,亲人去世、吵架、生气等精神创伤也可能导致心脏疾病,因为在这些精神压力之下,患者体内肾上腺素和其他应激激素的分泌在短时间内激增,这些激素抑制了心脏的心肌收缩,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导致心脏功能降低。 因此,情绪和心脏病之间的转换,有时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 “无论是作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了情绪问题反过来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是患者的存活率,情绪与疾病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孙宏涛表示,目前医院已在改变过去对病人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逐渐地精细化,尤其是加强术后情绪管理,事实证明是有效的。 情绪管理是主流 如果说,情绪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最易被人们接受,那么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则往往受到忽视。已有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平均值达到了32.4%。美国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 而且,临床发现,在出现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临床症状前,部分患者已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并表现出情感障碍。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趋于恢复正常,血糖也随之下降。这同样表明了,负性情绪是糖尿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与心脏病与情绪的关系相类似,对于这种共病的现象,是否有内在生物*系或同源性目前医学领域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它们之间可能有共同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当然,沈政也解释,在相同的心理应激背景下,并非每个人都会患心身疾病,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个体生理特点,或者说是个体易感性有关。 “重要的是,不应该将情绪和疾病割裂开来,尽管疾病都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孙宏涛强调,无论是从预防、治疗的角度,还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应该学会重视、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至少这才是目前学界的主流认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0:25
心情不好有可能会得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甚至会导致身体不适,诱发躯体疾病。但并不是肯定会得病,一般长期心情不好、无法自控才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果心情不好较轻微,经过积极调整一般能够恢复正常,但长期心情不好、心情压抑,则建议前往专业医院进行治疗。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00:26
心情不好有可能得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甚至会引起身体不适,诱发躯体疾病。通常心情不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心情不好的人比较轻微,经过积极的调整可以恢复正常,但是长时间心情不好、情绪压抑的话,最好是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