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07 18:5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19
作为个人经历的记载,人事档案不是可以随便丢弃的“身外之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一些人对自己的档案采取了漠视的态度,成为了“弃档族”。 目前各地人才交流中心“档案沉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部分大学生认为重视“成分”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档案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因此根本没把档案当回事外,有的是由于出国留学与档案失去了联系;有的是不愿意缴纳每年几百元的保管费,于是弃档案于不顾;还有的是企业改制、用人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如今的用人机制使工作岗位与人事档案之间的关系密切度削弱,加之转档手续繁琐,导致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虽然档案的功能有所弱化,但依然有人吃了不在乎档案的亏,因为档案不在、手续不全,耽误评职称的人比比皆是。发生放弃档案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把档案委托在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但长期未续签合同并交档案保管费;二是自揣档案;三是将档案遗留在学校或原单位长期未办理转档手续。近年来,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的“弃档族”日渐增多,而这其中,大学毕业生又是“弃档”的“主力”。面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些误解和“弃档”做法,人事部门有关人员指出,毕业生的档案并不是“几张废纸”,“图省事”不理会的后果是严重的。首先,不能与毕业生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也就无法享受到相关部门的就业服务,不能及时了解到新的就业信息。其次,档案作为个人身份的凭据与参考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如果没有档案,在评定职称、转入*内就业等问题上便失去了有利的依据,从而也就*了个人今后的发展。另外,如果毕业生想更换工作单位,假如没有档案,在原单位的工龄也不能计算进来,这使得毕业生的很多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即便是自主创业,如果没有档案,在个人办理养老保险、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也可能会有很大麻烦。专家指出,尽管档案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人才有控制作用了,但档案的性质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了,并不意味着档案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时值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专家提醒,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补救的办法为:到原委托管理的人才服务机构续签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将手上的档案及相关材料组织到一起交回原单位补办相应的档案传递手续,或委托*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与学校或原单位协商,将档案及时转交新的工作单位或委托*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9:20
大学生毕业后没有及时转移档案,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据了解,按正常程序,毕业生档案会在学生离校后转到相应的人事部门,人事部门会在学生择业期(一般为两年)内免费管理。超出择业期,如果不委托人事部门继续管理,就将会被视为“弃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