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6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31 10:31
在正式宴请宾客时,对出席来宾的位次,要按一定的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在宴会的席位安排中,必须注意符合中西方宴会活动的不同礼仪规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西方宴会席位安排的差异文章内容。
西式宴饮中,最正规的餐桌为长桌,席位排列的原则是:女士优先、恭敬主宾、距离定位(越是重要的客人离主位越近)、以右为尊(男主宾坐在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侧)、面门为上、男女穿插。因此,西餐的席次排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男女主人坐在长桌两端,女主人坐在离门远的一端,其右边和左边分别是男宾甲和男宾乙;而男主人则在女主人对面就座,其右边和左边分别是女宾甲和女宾乙。西方礼仪中女士优先的观念,在宴会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国际正式会议的宴请,往往使用长方桌或椭圆形桌,男主人居中而坐,右座最尊,其次是左座和对座。2009年4月,在英国伦敦召开了20国集团金融峰会。当地时间 4月1日晚 ,英国首相布朗夫妇在坐落于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宴请了出席此次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及其配偶。作为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坐在了椭圆形宴会桌的主位上,他右侧那个众人瞩目的座位,属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按照西方餐桌礼仪,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最重要的来宾。在国际活动的席次排列中,排列主要依据国际惯例和本国的礼宾顺序。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客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身份地位、语言沟通、专业兴趣等诸多因素,但不论如何排列,都会把主宾置于主人的右侧。
1.涉外、商务场合以右为尊中式涉外、商务宴会中,最常用的餐桌是圆桌。主人坐在主桌上,面对正门就座,宾客按距离定位,近高远低;与主人距离相同,以右为尊。如 2009年11月17日 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宴请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胡锦涛同志在巨大的圆桌正中就座,右侧是奥巴马总统,左侧是国务卿希拉里。
2.传统宴会以左为上在我国古代,席位排列以左为尊。《礼记·少仪》云: 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 此外,我国古代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堂和室共覆一个房顶,堂大于室,堂室之间以墙为隔,墙内为室,隔墙上靠西边有窗,靠东边有门,堂和室以此相通,因此有 登堂入室 之说。古人在堂上以南向为尊,在室内以东向为尊。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段关于著名的 鸿门宴 的描写: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在军帐中举行,从席位安排可以看出,项羽居中,其左手位南向坐的亚父范增位高于右手北向坐的刘邦。又如,《红楼梦》第三回,描写贾府设宴接待林黛玉时的席次安排: 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 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 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2.宴请座次:
正式宴会一般均排席位,并事前通知到本人.让大家心中有数。宴会席位安排常规与方式如下:
①圆桌的排法.一般主人通常坐在面向餐厅主门,能纵观全局的位置.第二主人与主人相对而坐。按照 右为上 的原则,主人的右侧为第一宾客.左侧为第二宾客,第二主人左右两侧亦同,分别安排第三、第四宾客。其他随员或翻译则坐于其他的席位上。
②条形桌的排法,一般主人的右侧安排第一宾客.左侧安排第三宾客,而第二主人的右侧安排第二宾客,左侧安排第四宾客.如桌子一面是单数时,主人和第二主人可以相对而坐.双数时主人和第二主人交叉斜对而坐谈话更方便,其他则不变。条形桌的桌面比较宽时,为方便交谈,可以采取圆桌的排列形式,主人两侧分别坐第一和第二宾客,第二主人两侧分别坐第三和第四宾客,其他亦同。
③同桌上其他人员的席位安排,依据礼宾次序.以离主人座位远近和上菜次序而定。主宾双方交叉排列。
④如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男主人名
侧,其夫人坐女主人(第二主人)右侧。如女主人不出席,则
将夫人安排在男主人的左侧。
⑤两桌以上的宴会.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可以与主桌主人相同,也可以以面对主桌的位置为主位。桌次安排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不但要摆席签,而且要摆桌次牌(请欧美客人的宴会不设13号桌)。
⑥礼宾次序是排席位的主要依据。在排席位之前,要将出席宴会主、客双方人员的姓名,分别按礼宾次序开列出来,一般根据职务排列。译员通常安排在主宾的右侧。
⑦安排席位时,除依据礼宾次序外,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外交多边活动中,应注意客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关系紧张者,避免排在一起。此外,可以将语言相同、工作性质相同、性别相同或身份大致相同的宾客安排在一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7:39
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1、筷子刀叉是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最基本差异。筷子发源于有竹子的地方。我国北方多木,南方多竹,祖先就地取材,竹木便成了筷子的原始材料。
刀叉的出现比筷子晚很多,刀叉的最初起源与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日常生活随身带刀,将肉烤熟后割下来就吃。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姿势,欧洲人才用了双尖的叉,18世纪才有了四个叉尖的叉子。
2、入坐的位置:中国一般是客齐后在入席,而且座位是按长幼顺序来坐。座次“尚东为尊”、“面朝大门为尊”。
西方,一般说来,面对门的离门最远的那个座位是女主人的,与之相对的是男主人的座位。女主人右手边的座位是第一主宾席,一般是位先生,男主人右边的座位是第二主宾席,一般是主宾的夫人。西方国家以女士优先为主,讲究绅士风度。
3、食物在桌上的摆放:中餐是一次性的上完每道菜,大家共享所有的食物。而西方用餐,所有人各自有自己的一套餐具,菜品是吃完一道后再上另外一道菜。
在对食物的要求方面,中国不需要客人把所有的菜吃完,而西方,将自己所盛食物吃完是一种礼貌,对主人的尊重。
4、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圆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落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
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讲究“女士优先"的西方绅士,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5、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是中西餐桌礼仪最根本差异。餐桌气氛上的差异,中国餐桌上动,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人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息,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国人团结的“团和气”。
西方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
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
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中西方的环境、文化背景等有关。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多样性的文化增加了互补性和兼容性,彼此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增加文化交流,使双方文化不断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