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他徒弟的小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1、孔子与子张
子张是颛孙师的号,复姓颛孙,他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有一天子张问老师怎么样做官,孔子说:“多听别人讲话,不要疑惑人家,说话要小心谨慎,这样就少犯错。多观察,不做危险的事,做事也小心谨慎,这样就免得反悔,说话少犯错、做事少反悔,这就是做官的诀窍。”
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孔子说道:“这是‘有名’,而不是‘通达’。一个通达的人,气质爽直,而且有义气,他能‘察言观色’,知道人家所喜爱,处处都为别人着想,在国内或家中,他都会有效名声。至于‘有名’的人,外表上看来很仁慈,可是行为却适得其反,而且他本人并不以为他这样做是错的在国内或在家中,他是可以‘有名’的。”
2、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3、孔子与子贡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
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4、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5、孔子与颜回
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最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孔子话音刚落,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第一个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第二个故事: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
「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
「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三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子贡坐车在各国之间旅游,来到一个深谷,深谷里有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有个佩戴着玉佩的美丽女孩正在河边浣洗,孔子和子贡停了下来。
孔子给子贡一个杯子,说:“你去问一问那美丽的姑娘,要注意礼貌,看看这姑娘懂不懂礼?顺便弄点水来喝。”
子贡老老实实的拿起杯子,跑到姑娘身边,傻傻地说:“这河水真清啊!我可以舀点水喝吗?”
女孩撇了他一眼,说:“这河水是很清,这河是很弯,但这河水又不是我家的,你要喝,自己去舀就是,问我干什么?”子贡无趣的端水走了。
孔子喝了水,听完子贡的汇报,正经的点点头,说:“恩,不错,知道了,这次你再拿把琴去,再问一问,一定要注意礼貌。”说完就把琴上的一个旋钮给取了下来。
子贡拿着一把没有琴钮的琴,傻傻的跑到女孩子身边,害怕的说:“姑娘,你好,我这琴坏了,你可以帮忙调下琴吗?”
女孩子翘了下眉毛,有点生气的样子,回答道:“我只是一个村妇,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姑娘,我怎么会调琴?你没事找事跑来做什么啊?找茬啊!?”
子贡赶紧回身走了,把刚才姑娘说的汇报给孔子。孔子很高兴,说:“真是一个懂礼的好姑娘啊!”说着从车上取出几匹漂亮的绸缎,说:“把这个给姑娘送去。”
子贡很高兴,以为这下姑娘不会在给他白眼了,又傻呼呼的跑到河边。把绸缎递了上去。子贡没想到,这下可把那女孩子惹火了。
女孩子生气的说:“你怎么又跑来了,这么无聊啊?跑来跑去你不累啊?你那这些绸缎来干什么?我又不是你什么人?你还不快滚,我男朋友就在这旁边,小心你的脑袋!”
——《韩诗外传》《诗·周南·汉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学习。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
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点头称赞。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
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如果能有这么一天,那么,又有什么苦难,需要子路同学,去冒死拯救?那么,又有什么战难,需要子贡同学,去劳思化解?”
“美哉!大士。”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嗟叹不已。
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孔子回道:“愿颜渊得志!我将背着行李典籍,跟从颜渊这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弟子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 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1、孔子与子张
子张是颛孙师的号,复姓颛孙,他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有一天子张问老师怎么样做官,孔子说:“多听别人讲话,不要疑惑人家,说话要小心谨慎,这样就少犯错。多观察,不做危险的事,做事也小心谨慎,这样就免得反悔,说话少犯错、做事少反悔,这就是做官的诀窍。”
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孔子说道:“这是‘有名’,而不是‘通达’。一个通达的人,气质爽直,而且有义气,他能‘察言观色’,知道人家所喜爱,处处都为别人着想,在国内或家中,他都会有效名声。至于‘有名’的人,外表上看来很仁慈,可是行为却适得其反,而且他本人并不以为他这样做是错的在国内或在家中,他是可以‘有名’的。”
2、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3、孔子与子贡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
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4、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5、孔子与颜回
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最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孔子话音刚落,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1、孔子与子张
子张是颛孙师的号,复姓颛孙,他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有一天子张问老师怎么样做官,孔子说:“多听别人讲话,不要疑惑人家,说话要小心谨慎,这样就少犯错。多观察,不做危险的事,做事也小心谨慎,这样就免得反悔,说话少犯错、做事少反悔,这就是做官的诀窍。”
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孔子说道:“这是‘有名’,而不是‘通达’。一个通达的人,气质爽直,而且有义气,他能‘察言观色’,知道人家所喜爱,处处都为别人着想,在国内或家中,他都会有效名声。至于‘有名’的人,外表上看来很仁慈,可是行为却适得其反,而且他本人并不以为他这样做是错的在国内或在家中,他是可以‘有名’的。”
2、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3、孔子与子贡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
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4、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5、孔子与颜回
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最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孔子话音刚落,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第一个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第二个故事: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
「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
「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三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子贡坐车在各国之间旅游,来到一个深谷,深谷里有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有个佩戴着玉佩的美丽女孩正在河边浣洗,孔子和子贡停了下来。
孔子给子贡一个杯子,说:“你去问一问那美丽的姑娘,要注意礼貌,看看这姑娘懂不懂礼?顺便弄点水来喝。”
子贡老老实实的拿起杯子,跑到姑娘身边,傻傻地说:“这河水真清啊!我可以舀点水喝吗?”
女孩撇了他一眼,说:“这河水是很清,这河是很弯,但这河水又不是我家的,你要喝,自己去舀就是,问我干什么?”子贡无趣的端水走了。
孔子喝了水,听完子贡的汇报,正经的点点头,说:“恩,不错,知道了,这次你再拿把琴去,再问一问,一定要注意礼貌。”说完就把琴上的一个旋钮给取了下来。
子贡拿着一把没有琴钮的琴,傻傻的跑到女孩子身边,害怕的说:“姑娘,你好,我这琴坏了,你可以帮忙调下琴吗?”
女孩子翘了下眉毛,有点生气的样子,回答道:“我只是一个村妇,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姑娘,我怎么会调琴?你没事找事跑来做什么啊?找茬啊!?”
子贡赶紧回身走了,把刚才姑娘说的汇报给孔子。孔子很高兴,说:“真是一个懂礼的好姑娘啊!”说着从车上取出几匹漂亮的绸缎,说:“把这个给姑娘送去。”
子贡很高兴,以为这下姑娘不会在给他白眼了,又傻呼呼的跑到河边。把绸缎递了上去。子贡没想到,这下可把那女孩子惹火了。
女孩子生气的说:“你怎么又跑来了,这么无聊啊?跑来跑去你不累啊?你那这些绸缎来干什么?我又不是你什么人?你还不快滚,我男朋友就在这旁边,小心你的脑袋!”
——《韩诗外传》《诗·周南·汉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第一个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第二个故事: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
「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
「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三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子贡坐车在各国之间旅游,来到一个深谷,深谷里有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有个佩戴着玉佩的美丽女孩正在河边浣洗,孔子和子贡停了下来。
孔子给子贡一个杯子,说:“你去问一问那美丽的姑娘,要注意礼貌,看看这姑娘懂不懂礼?顺便弄点水来喝。”
子贡老老实实的拿起杯子,跑到姑娘身边,傻傻地说:“这河水真清啊!我可以舀点水喝吗?”
女孩撇了他一眼,说:“这河水是很清,这河是很弯,但这河水又不是我家的,你要喝,自己去舀就是,问我干什么?”子贡无趣的端水走了。
孔子喝了水,听完子贡的汇报,正经的点点头,说:“恩,不错,知道了,这次你再拿把琴去,再问一问,一定要注意礼貌。”说完就把琴上的一个旋钮给取了下来。
子贡拿着一把没有琴钮的琴,傻傻的跑到女孩子身边,害怕的说:“姑娘,你好,我这琴坏了,你可以帮忙调下琴吗?”
女孩子翘了下眉毛,有点生气的样子,回答道:“我只是一个村妇,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姑娘,我怎么会调琴?你没事找事跑来做什么啊?找茬啊!?”
子贡赶紧回身走了,把刚才姑娘说的汇报给孔子。孔子很高兴,说:“真是一个懂礼的好姑娘啊!”说着从车上取出几匹漂亮的绸缎,说:“把这个给姑娘送去。”
子贡很高兴,以为这下姑娘不会在给他白眼了,又傻呼呼的跑到河边。把绸缎递了上去。子贡没想到,这下可把那女孩子惹火了。
女孩子生气的说:“你怎么又跑来了,这么无聊啊?跑来跑去你不累啊?你那这些绸缎来干什么?我又不是你什么人?你还不快滚,我男朋友就在这旁边,小心你的脑袋!”
——《韩诗外传》《诗·周南·汉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学习。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
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点头称赞。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
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如果能有这么一天,那么,又有什么苦难,需要子路同学,去冒死拯救?那么,又有什么战难,需要子贡同学,去劳思化解?”
“美哉!大士。”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嗟叹不已。
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孔子回道:“愿颜渊得志!我将背着行李典籍,跟从颜渊这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学习。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
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点头称赞。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
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如果能有这么一天,那么,又有什么苦难,需要子路同学,去冒死拯救?那么,又有什么战难,需要子贡同学,去劳思化解?”
“美哉!大士。”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嗟叹不已。
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孔子回道:“愿颜渊得志!我将背着行李典籍,跟从颜渊这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弟子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 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弟子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 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1、孔子与子张
子张是颛孙师的号,复姓颛孙,他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有一天子张问老师怎么样做官,孔子说:“多听别人讲话,不要疑惑人家,说话要小心谨慎,这样就少犯错。多观察,不做危险的事,做事也小心谨慎,这样就免得反悔,说话少犯错、做事少反悔,这就是做官的诀窍。”
子张又问老师:“一个读书人怎么样才能叫做‘通达’?”孔子反问他:“你说什么?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道:“在国内有名,在家中也有名。”
孔子说道:“这是‘有名’,而不是‘通达’。一个通达的人,气质爽直,而且有义气,他能‘察言观色’,知道人家所喜爱,处处都为别人着想,在国内或家中,他都会有效名声。至于‘有名’的人,外表上看来很仁慈,可是行为却适得其反,而且他本人并不以为他这样做是错的在国内或在家中,他是可以‘有名’的。”
2、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3、孔子与子贡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
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4、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5、孔子与颜回
有一次,孔子要考考弟子谁最有才,于是说:“我给你们出个对子,看你们谁能应对。”孔子看了眼院中的大黄狗,大黄狗正扒在狗牙菜上呼呼大睡。孔子眼睛一亮,一个上联脱口而出:狗牙菜上狗压菜。这个象绕口令似的上联,可把弟子们难住了,他们一个一个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
这时,颜回也往院子里看了一眼,他见鸡冠花下,一只大红公鸡正在仰脖高吟,于是灵机一动,对道:鸡冠花下鸡观花。其实,孔子说出上联后,也没想到可对的下联,没料到颜回对的如此工整,贴切,巧妙,不由打心眼里佩服。
孔子冲颜回点点头,不露声色的说:“刚才你是对的好,就是太慢了。我再出一联,你试试?”于是说道:“荷叶莲花藕”。孔子话音刚落,这时候,一只讨厌的蚊子飞到颜回的鼻梁上,颜回急忙举手来打,这一句举手颜回立即想出了下联:“拳头巴掌手”。
孔子心中暗暗惊喜,但表面上仍是不动声色的问道:“你的‘拳头巴掌手’,怎么能对我的‘荷叶莲花藕’呢?”颜回急忙站起来答道:“因为荷叶与莲花是同一种植物,藕是它们的果实,它们三个是一家;拳头与巴掌、手也是同一样物件呐。”孔子点头笑道:“还是颜回最有才华呀!”众弟子们也跟随着点头称是,自叹不如颜回有才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1
第一个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第二个故事:颜回输冠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
「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
「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
「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三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子贡坐车在各国之间旅游,来到一个深谷,深谷里有条清澈的小河,小河旁有个佩戴着玉佩的美丽女孩正在河边浣洗,孔子和子贡停了下来。
孔子给子贡一个杯子,说:“你去问一问那美丽的姑娘,要注意礼貌,看看这姑娘懂不懂礼?顺便弄点水来喝。”
子贡老老实实的拿起杯子,跑到姑娘身边,傻傻地说:“这河水真清啊!我可以舀点水喝吗?”
女孩撇了他一眼,说:“这河水是很清,这河是很弯,但这河水又不是我家的,你要喝,自己去舀就是,问我干什么?”子贡无趣的端水走了。
孔子喝了水,听完子贡的汇报,正经的点点头,说:“恩,不错,知道了,这次你再拿把琴去,再问一问,一定要注意礼貌。”说完就把琴上的一个旋钮给取了下来。
子贡拿着一把没有琴钮的琴,傻傻的跑到女孩子身边,害怕的说:“姑娘,你好,我这琴坏了,你可以帮忙调下琴吗?”
女孩子翘了下眉毛,有点生气的样子,回答道:“我只是一个村妇,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姑娘,我怎么会调琴?你没事找事跑来做什么啊?找茬啊!?”
子贡赶紧回身走了,把刚才姑娘说的汇报给孔子。孔子很高兴,说:“真是一个懂礼的好姑娘啊!”说着从车上取出几匹漂亮的绸缎,说:“把这个给姑娘送去。”
子贡很高兴,以为这下姑娘不会在给他白眼了,又傻呼呼的跑到河边。把绸缎递了上去。子贡没想到,这下可把那女孩子惹火了。
女孩子生气的说:“你怎么又跑来了,这么无聊啊?跑来跑去你不累啊?你那这些绸缎来干什么?我又不是你什么人?你还不快滚,我男朋友就在这旁边,小心你的脑袋!”
——《韩诗外传》《诗·周南·汉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带领弟子在六国讲学,发扬仁的思想。孔子用言行教导三千弟子,也留下很多典籍给后世人学习。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子路
孔子带弟子子路周游列国时,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就让子路捡起来,不料子路懒得弯腰便假装没听见。
孔子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
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行,经过的都是茫茫荒野,坐在牛背上的孔子猜到子路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子路一见,赶紧捡起来吃。
孔子边走边丢,子路也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
最后,孔子笑着对子路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之孔子与颜渊
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孔子点头称赞。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
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
“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如果能有这么一天,那么,又有什么苦难,需要子路同学,去冒死拯救?那么,又有什么战难,需要子贡同学,去劳思化解?”
“美哉!大士。”颜渊的一番话,令孔子嗟叹不已。
子路此时,举手问道:“请问先生,您的志愿,又是如何?”
孔子回道:“愿颜渊得志!我将背着行李典籍,跟从颜渊这孩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7:12
孔子弟子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 》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 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东)人。字子路,通称季路。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原为鄙野粗人,孔子设礼相诱,收之为徒。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冉求(前522-前489)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闵损(前536-?)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骞。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相传遭后母*,但为了爱护异母弟而自甘受苦,谏阻父亲驱逐后母,孔子曾特别表 彰他的孝行,后人将他列入"二十四孝"之中。为人谦和、清高,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季氏令其担任费宰,逃亡齐国力辞。
宰予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我,通称宰我。孔子弟子。以言语见称。利口辩辞,颇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孟子称赞他“智足以知圣人”,但与孔子有较多的思想分歧。反对为父母服丧3年的礼制,主张改为1年,被孔子斥为不仁。曾在白天睡觉,孔子把他比作"朽木"和"粪土之墙"。一说后来到齐任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作乱被杀。其墓在今曲阜城东3公里古城村南约500米处。
子思(前483-前402) 战国初思想家。姓孔,名伋。孔子之孙,孔鲤之子。相传是曾子的学生。早年一度居卫,游学齐国,曾困于宋。晚年返鲁,甚受鲁穆公尊礼。继承、发挥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学说的核心。把儒家的道德观念“诚”说成是世界的本源,认为“诚者,物之终始”,强调“不诚无物”。孟子曾受业于 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挥,形成了思孟学派。后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23篇,已残。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均为其著作。墓在今曲阜孔林中孔子墓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