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40
1752年英国哲学家D.休谟在《*论丛》中提出了所谓“物价-现金流动机制”,阐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认为,一国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与国际收支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各国不同程度的信贷扩张将导致相应程度的国际收支变化,但论证是不系统的。50年代,J.E.米德首先系统提出货币分析法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货币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过程中分成两个学派。一派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地,代表人物是该组织前研究部主任,丹麦经济学家J.J.波拉克。该学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在只能得到有关货币统计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为适用。这种货币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的业务之中。另一派是在R.A.蒙代尔和H.G.约翰逊的领导下,于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发展起来的。该学派沿用了M.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某些理论,但他们又否认同弗里德曼领导的国内货币主义有任何联系。货币分析法在70年代中后期盛极一时,至今仍是分析国际收支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货币分析法的优点是把复杂的总体全面均衡问题(Macro General Equilibrium Issues)简化为类似个体的片面均衡问题(Seemingly Micro Partial Equilibrium Issues)。它的缺点也在于外行看不到问题的全面而被迷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40
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既然国际收支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货币现象,因而国际收支失衡就只能用货币*来纠正。各种调节方法,如贬值、关税、进口限额、外汇管制和减少支出的吸收*等,只有在它们相对于货币需求减少了货币供给,或相对于货币供给增加了货币需求时,才可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40
1752年英国哲学家D.休谟在《*论丛》中提出了所谓“物价-现金流动机制”,阐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认为,一国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与国际收支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各国不同程度的信贷扩张将导致相应程度的国际收支变化,但论证是不系统的。50年代,J.E.米德首先系统提出货币分析法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货币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过程中分成两个学派。一派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地,代表人物是该组织前研究部主任,丹麦经济学家J.J.波拉克。该学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在只能得到有关货币统计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为适用。这种货币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的业务之中。另一派是在R.A.蒙代尔和H.G.约翰逊的领导下,于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发展起来的。该学派沿用了M.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某些理论,但他们又否认同弗里德曼领导的国内货币主义有任何联系。货币分析法在70年代中后期盛极一时,至今仍是分析国际收支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货币分析法的优点是把复杂的总体全面均衡问题(Macro General Equilibrium Issues)简化为类似个体的片面均衡问题(Seemingly Micro Partial Equilibrium Issues)。它的缺点也在于外行看不到问题的全面而被迷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40
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既然国际收支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货币现象,因而国际收支失衡就只能用货币*来纠正。各种调节方法,如贬值、关税、进口限额、外汇管制和减少支出的吸收*等,只有在它们相对于货币需求减少了货币供给,或相对于货币供给增加了货币需求时,才可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40
1752年英国哲学家D.休谟在《*论丛》中提出了所谓“物价-现金流动机制”,阐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认为,一国信贷扩张和货币供应量与国际收支状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各国不同程度的信贷扩张将导致相应程度的国际收支变化,但论证是不系统的。50年代,J.E.米德首先系统提出货币分析法后,许多经济学家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货币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过程中分成两个学派。一派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基地,代表人物是该组织前研究部主任,丹麦经济学家J.J.波拉克。该学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宏观经济管理,在只能得到有关货币统计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为适用。这种货币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成员国的业务之中。另一派是在R.A.蒙代尔和H.G.约翰逊的领导下,于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学发展起来的。该学派沿用了M.弗里德曼现代货币主义的某些理论,但他们又否认同弗里德曼领导的国内货币主义有任何联系。货币分析法在70年代中后期盛极一时,至今仍是分析国际收支问题的一种重要理论。货币分析法的优点是把复杂的总体全面均衡问题(Macro General Equilibrium Issues)简化为类似个体的片面均衡问题(Seemingly Micro Partial Equilibrium Issues)。它的缺点也在于外行看不到问题的全面而被迷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5:41
货币分析法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国际收支理论。强调国际收支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既然国际收支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货币现象,因而国际收支失衡就只能用货币*来纠正。各种调节方法,如贬值、关税、进口限额、外汇管制和减少支出的吸收*等,只有在它们相对于货币需求减少了货币供给,或相对于货币供给增加了货币需求时,才可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