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3 08: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8:33
表示“悔过”的诗句有
1.《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
年代: 宋 作者: 五迈
甲戌九月秋,朔旦风灾眚。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2
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
方其如亏时,宛然虫食皿。
食之至於既,当空悬殊黑饼。
仿佛存圈子,中陷犹枯井。
云间星书见,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
问之道旁翁,欲语喉先哽。
翁今九十余,眼未见此景。
爰有虮虱臣,拜跪泪沾领。
天高听则卑,宜鉴愚臣请。
日者阳之宗,千古光常炳。
此日何不臧,臣心忧耿耿。
或者得天君,先事示之警。
流金为汤戒,洚水为尧儆。
虽重一时忧,何伤天历永,
吾君今尧汤,四海元元幸。
公道大开明,朝列肃而整。
祗恐万一间,左右容憸悻。
方秋阴用事,阳微阴渐逞。
不去谗慝根,惧作忠良罕。
天乃出怪异,意欲悟观省。
吾国必有人,伏蒲输骨鲠。
吾君必开纳,小心知畏谨。
阳政必日修,阴邪必痛屏。
天其终仁爱,悔过在俄顷。
大叫天上人,齐唤金乌醒。
2.《朝中措·新来省悟一生痴》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新来省悟一生痴。寻觅上天梯。抛失眼前活计,踏翻暗里危机。莫言就错,真须悔过,休更迟疑。要识天苏阤味,元来只是黄齑。
3.《满庭芳·欺味成家》
年代: 元 作者: 谭处端
欺味成家,悭贪积富,静言独坐思量。养他数口,罪孽自家当。催促光阴似箭,才青鬓、容改衰苍。百年里,谁人尽数,兀兀谩罗张。身强。闻早悟,知愆悔过,速改行藏。向闲中细细,增福消殃。更有高明大志,抛缰锁、物外飘?。修行好,游山玩水,日用*心香。
4.《道逢散遣之卒云讲和退师无所用之矣辄以二》
年代: 宋 作者: 宗泽
翁拥麾幢我为儿,剩闻窃睹皆兵机。
其中袭击不容瞬,飙行电制犹逶迤。
戎人长驱越大河,天下震惊观阙危。
肉食之谋殊未臧,我愤切骨其谁知。
慨然奏疏金马门,力陈盟赂损国威。
严尤下策尤可笑,晃错上书亦奚为,
道路荆棘初剪除,花如步障吾东之。
八年闭户尺蠖屈,一旦渡关匹马驰。
行行侧身听戎捷,忽闻募士诏遣归。
浓书大墨榜教诏,曰敌悔过今退师。
羽檄向来召貔虎,乃咏出车歌杕杜。
橐兵销刃兵犹怒,却把鉏犁农歌舞。
君王神武今艺祖,尔如不归污我斧。
5.《八月五日病中》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于心敢自欺,但恐不精思。
未觉扶颠易,方惊悔过迟。
病堪长作客,贫可荐招医。
观井如彭祖,闻诸草角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有教无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有教无类。
改过自新 (南朝宋)刘义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 中有蛟,山中有额虎,并皆暴犯 百姓,义兴人谓 为“三横 ”,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 冀 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 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 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 。平 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 而年已蹉跎 ,终无所成。”河曰:“古人贵朝闻夕 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 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盗牛改过
裴松之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以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之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王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能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翻译: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拾起带走再去寻找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
《晋书·周处传》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莫若今日遭此遇,吾心甚欢。反思之乃自知其果而故犯,此之吾之过也。
叹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其对曰:“吾视其欢笑甚颜,以为此之事小。”又曰:“师云,若再犯,其必重罚以告之。”
然则,足下何为犯之?此乃自食其果而非人为也。吾思其前后,不觉愧于二人。然三两路人稍视之,其将容颜附墙而曰:“若他人见之,则失其颜面,故避其而保余之颜面。”事后思此事,方知余愚也。师,授学者也;师,人尊之者也。思吾今之过,顿感愧于己,甚愧于师者也。
思此过,必于言语慎行,思其果而为之。不因一时之兴而为之,不因就此简省而为之。此宜三思而后行。
描写“悔过”的诗句有: 悔过东庭识面迟曰敌悔过今退师悔过犹可称方惊悔过迟当时悔过淮阴市悔过在俄顷只是当时已惘然千岁不悔过第七句的原文及翻译: 锦瑟 【作者】李商隐 【朝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诗人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