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6-11 00: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2:53
黄字的演变过程如下:
黄,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黄”的基本义是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是五色之一,古代以五色配五行五方,土色黄,居中,故以黄为*正色。作动词,指变黄,表示草木枯萎或果子成熟。“黄”也指黄颜色的物品或动植物。又作为“黄帝”“黄河”等的简称。黄在口语中还表示计划无法实现或事情失败。
其一,土地说。认为黄是“地之色”,所以“从田,从炗(古文光)”。此说以许慎为代表。《易·坤卦》也有“天玄而地黄”之说。今人周谷城更进一步解释说,“黄”之从田从光,田就是“有横直界画的土地”,光则是指原始的刀耕火种,用火烧去地里的“丛林野草之类”,那剩下的“一片光土”就是黄。高田忠周将其看成省火之形,并认为“地色亦光采之色”。
其二,玉佩说。认为“黄”不从田,也不从炗,而是象形字,像古玉佩之形。此说以郭沫若为代表。颜色是个抽象的概念。要用一个字来表示某种抽象的颜色是很困难的。据考证,古汉语的颜色词均由具有这种颜色的物体的名称转化而来,这是因为颜色的观念是很抽象的,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是无法表达的。
因此,其色调往往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名称来称说,进入现代汉语后。这些颜色词几乎全部抛弃了本义(即具有指这种颜色的物体)。所以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古汉语的颜色词均为借音词。因此,表示*的字很有可能是借用了表示佩玉的“黄”字。黄”和“璜”应该是一对古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