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6 07: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2 03:30
我也不是个好儿
著名作家贾平凹写过一篇纪念自己母亲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个好儿子》。文中,他深责自己“ 不是个好儿子”。可这个世界上,又有谁能坦然从容地拍拍胸脯说“ 我是个好儿子”呢!
一
母亲出生在一个富足的农家,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母亲出嫁以前,家里富裕,兄妹和睦,她是幸福快乐的。世事难料,后来母亲和舅舅却有一段长达二十多年的龃龉,以致形同陌路。
成年后,母亲因了“ 媒妁之言”嫁给同村家境较差的父亲。父亲兄妹五个,爷爷早亡,剩下孤儿寡母,大的不顶事儿,小的离不开人,日子过得很窘迫。母亲嫁给父亲后,先后拉扯养大了四男三女七个孩子,其中辛苦难以想象。
人穷气短,母亲本不该多理娘家的事儿,但她总挂念着年事已高的姥爷。记忆里,姥爷总是背着粪筐,佝偻着腰,挂着鼻涕,一大早就出现在冬天的大街上。
好多次,母亲心疼年老有病的姥爷,怕他冻着,就把他拉回家,给姥爷煮上鸡蛋炝锅面,让他热热地喝了,再送他出门。少不了的,姥爷会哭泣着道出不少是非。母亲就嘱咐他到家少说话,早睡觉。
后来,又发生了多件关于姥爷受气的事儿,母亲作为老大,不顾“出嫁闺女”的身份,说了舅舅几次;再加上,姥爷晩年病倒在床上,母亲和舅舅在轮流照料期间又产生了几次矛盾。极度伤心的母亲,在发送完姥爷后,就再也不想搭理她的兄弟和兄弟的媳妇了。
一晃二十多年,时间淡化了很多事儿。随着母亲年岁渐老,能感觉到她的固执在慢慢弱化,尤其是到了最后几年,能明显地感觉到母亲内心还是想念她的亲人的。后来,倔强的母亲默许了哥哥们通过两个叔伯舅舅去亲舅舅家说和。
然而,舅舅的媳妇坚决不答应。妇唱夫随的舅舅就没有了主张,甚至竟连在自己一个人给姥姥姥爷上坟时见到母亲都不说一句话。
母亲病重时,作为她读书最多的小儿子,我是最能感受到母亲内心那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的,于是我又独自登门,向舅舅述说母亲的病情,无果。当时,虽然我平静地告辞,但同样固执的我决心替母亲做主。
当母亲老去的时候,邻居主张按照习俗要向娘舅报信儿,我执意不肯。然而,几年过后,我多次陷入自责,我觉得我没有做好这件在她心头最为遗憾的大事,我真的不是个好儿子!我不缺乏*解决这事的智慧和能力,我只是缺乏耐心;我没有把母亲的感情、心愿放在第一位。
而是放纵了自己的情绪,逞了自己的小意气。我辜负了含辛茹苦养育我的母亲。她让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我却没有读懂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