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6 07: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05 23:28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劳动人们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和经验,但同时那时候的社会也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大部分人的知识文化水平都并不高,因此很多宝贵的文化因素并非通过文字的方式保留下来,在民间口口相传更加常见,俗语,就是这种传承的方式之一。
通过通俗、简洁、诙谐而又富有智慧的语句传达一代又一代人积累所得的思想结晶,其中的道理,既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又或是在生活中被大家普遍认证过了。
古代中国的家庭明显不同于现代人的家庭,现代家庭的独立性更强,规模小人数少,子女在结婚过后往往就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离开父母单独地生活。而在古代,由于讲究宗法制度,以父系血缘为依据的一个家族的人们通常隶属于一个大家庭,家庭规模大成员多,因而尊卑关系也是十分明显。那时候的男子只要有经济上的实力,可以娶多个妻子,在宗法制中,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和最受尊敬的,所以社会上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个家族一般都会偏向嫡长子。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宗法制的影响也慢慢衰落,很多家庭尤其是普通的小农家庭的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一个家庭中有几个孩子时,父母往往可能偏向家里较弱的那个孩子,例如幼子。
他们会教导其他的孩子多让着他,在生活中给予这个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将这个小孩特殊对待。然而殊不知,父母的这种爱最终可能会成为一种伤害,因为老祖宗早有言:“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穷”。
它的意思就是说,父母如果内心偏向于那个孩子,给予这个孩子更特别的关照,那么这个小孩长大后最有可能生活过得不富足。倘若我们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父母溺爱其中某个孩子,什么都替他考虑得很周到,让其他家庭成员处处让着他包容他,又给他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这看似是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但实际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是剥夺了这个小孩自己体验生活和创造价值的权力。
让他在家庭生活中养尊处优,处处高人一等,这种“特权”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会产生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因为总有一天,做孩子的会长大,他会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而他在家庭中的“特权”这时就没人再买账,没有谦虚的心态,没有包容心,在工作生活中一意孤行、桀骜不驯,融入社会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
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一时的庇护,但当他们年迈老去,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也会渐失去依靠,面对挫折会手足无措。久之,生活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更容易陷入困境。
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中,懂得忍让的一方往往则更有包容心、责任心,融入社会后也能顾脚踏实地的工作,敢于承担,自然也会得到身边人的认可,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品质也会一步步提高,这就是“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穷”的真实写照。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但有些质朴的道理却是不容置疑的,作为父母,有些育儿的道理和祖辈传下来的忠告,我们还是早知道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