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6 03: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9:53
【 #诗词鉴赏# 导语】《晓行望云山》是由南宋诗人杨万里所写的一首词。本诗描绘了雨后初晴、天色欲晓未晓时因云雾变幻呈现出来的满眼都是奇形怪状的山峰的壮观景象。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杨万里描写云的诗词《晓行望云山》,欢迎阅读!《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天色将晓时的山景。雨后初晴,水气湿重,容易形成浮云。特别是在天“欲晓未明间”,那漂浮不定的云就显得格外迷蒙。诗人在一个大清早,漫步在山间,看到“满目奇峰”,这些“山峰”奇形怪状,绵延不绝,令人止不住驻足欣赏。“可观”,意谓值得一看,表现出景物之美丽壮观。
“诚斋体”的突出特点就是,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最后两句“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特色。这两句点出“奇峰”实为云雾变幻所致,而那些静止不动的才是真正的山峰;语言质朴,明白如话,通过写作者误把云当作山峰,把山中动与静的景致描写得极其活泼有趣。此外,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但假象终究掩盖不了事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真伪。
扩展阅读:杨万里的简介
杨万里(杨文节,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杨长孺的父亲。南宋大臣,文学家、爱国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被誉为一代诗宗。
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作品有《诚斋乐府》。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扩展阅读:杨万里诗的成就
杨万里的诗,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
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又绝不为前辈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辈。他说:“笔下何知有前辈。”(《迈使客夜归》)又说:“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黄庭坚)陈(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陶渊明)谢(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他正是以这种不肯傍人篱下、随人脚跟的开拓创新精神,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抒”(《宋诗钞诚斋诗钞》),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总序》),“活泼刺底”(刘祁《归潜志》卷八),尤其为人所称道。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得情致深婉,人称“胸襟透脱”(《鹤林玉露》甲编卷四)。又如《戏笔二首》、《擞风伯》、《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写得机智活脱,极有思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人诗,往往“假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形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