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软件”和“潜件”的建设与管理|从软件建设入手加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9 03: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3:46
编者按 信息化工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九五”开始,教育信息化就大踏步向前,经过15年的磨砺,已经进入“十二五”。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整个教育信息化起步和攻坚的过程,既有快速的飞跃,也有踏实细致的渐进,信息化的正确理念逐步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可以说,15年间,我们积淀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久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旗帜鲜明地将“教育信息化”单独列出来。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我们规划什么?重点放在哪里?
“管理E线-管理论坛”将邀请全国各地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本地区制订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畅谈“十二五”期间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过程中的宏观布局和重点工程。
记 者:这几年的事实证明,如果信息化手段用得好,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现在,教育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要发展,信息化则需要引领和超前。我们要先行一步,制定规划,并付诸实施。“十二五”期间在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您认为应该如何规划?请您对比“九五”、“十五”、“十一五”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谈一谈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在推动区域教育事业改革方面有怎样的效用?
刘东波: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作为手段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渗透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投资巨大且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必须采取综合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的解决方式。目前,许多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学校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了很多本来可以共享的资源和系统,造成了极大的资金和资源浪费,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信息化建设效益亟待提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必须确定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科学制定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二,应加大信息化投资力度,不断拓展网络服务功能,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即解决“路(网络)”与“车(各类硬件设备)”的问题;第三,要大力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各学校、各部门的资源配备,解决共享“瓶颈”问题,逐步消除“孤岛”;第四,加强队伍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按照“建网、建库、建队伍”的思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走“重应用、低投入和高效益”之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创建一支能够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教研和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师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研究,并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提高培训效率;第五,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积极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教育管理*、师生交流方式、学习模式、新型家校沟通方式,由此推动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邹城教育信息化建设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展于“十五”期间,完善于“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年来,充分利用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的有利契机,狠抓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计算机1.7万余台,计算机教室270余间,多媒体教室1856套,常规实验室338间,部分中小学装备了科学探究室、数字化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等。结合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以及上级业务部门对信息化发展的部署,先后启动了“校校通”、“班班通”工程,逐步搭建起市(县)―乡镇―学校*教育网络信息平台、资源平台、应用平台,进而与国家、省市网络平台对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使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可以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推动教育事业整体、协同发展。
记 者:您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的“信息技术具有*性影响作用”有着怎样的理解?
刘东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工作者,我亲身经历了全市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装备和手段的现代化。从早期的“四机一幕”进课堂到如今的班班通、堂堂用,从简单的教学挂图到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优质资源信息,我真切体验到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震撼。其次,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时代已悄然离去。一方面,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变革、信息管理的*和信息的高速流动与高效应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得以变革,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方法、途径和前提。另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不仅会极大地丰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同时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将产生深刻变革。因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
记 者:面对“十五”期间的应用成果,该如何充分认识过去的基础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刘东波:“十一五”期间,我们积极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和探讨,申请承担了*电教馆立项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县区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经过3年多的研究,现已通过专家验收、顺利结题。我们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班级博客、个人主页开展教育活动,全市共有70多所学校建起了自己的特色网站、班级博客群、家校互动平台。这些平台现已成为教师、家长、学生沟通的有效平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充分利用省电教软件征订*,开发搭建了邹城网络教研平台,进一步充实建设信息中心教育资源库优质教育资源。我们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新型教研网络和校本教研的新模式,不断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使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系统化,实现教师教研模式新突破。目前,注册用户已达3770余人,上传各类优质资源1.3万余份,以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为主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和协助组,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共享资源,逐步探索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研新途径,编写了40万字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南》一书(现已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被济宁市电教馆选为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教材。济宁市教育局先后于多次在我市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应用现场会,将先进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和管理经验在全市推广。
应该说过去的成绩是辉煌的,很多老师感慨道:倒退5年或者3年,绝对想不到教育信息化会发展得这么快。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更何况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城乡差别大;不少学校仍然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
记 者:您认为,在“十二五”规划中,有哪些重点任务、重点目标需要得到突破?
刘东波:应当说,“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全覆盖已基本实现。“十二五”规划中除了要继续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外,重点应加强信息化应用,也就是“软件”和“潜件”方面的建设和管理。一是实现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平台继续完善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网络电话等,逐步实现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效率。二是实现区域教师培训工作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按照“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思路,完善网络教研平台建设,共建网上资源中心,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创建一支能够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教研和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师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研究,并形成相应的*和运行机制,提高培训的效率。三是实现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积极鼓励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育管理*、师生交流学习模式与新的教室环境、教育评价模式、新型家校沟通方式,由此推动教育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四是大力加强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高速公路上不能跑空车。五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设评价考核机制。衡量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设备的优劣和投资的多寡,而是应用的广度和效果。
记 者:曾有人说,“‘十一五’规划重在整合,而‘十二五’规划重在应用,尤其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一条主线。”在“十二五”期间,您认为结合区域实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如何进行?
刘东波: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策略,打造区域网络资源建设平台。首先要规范资源库建设,以科学、实用、管用、好用为建设目的,做到资源建设栏目清晰、层次分明、质量精良,便于教学应用。其次,技术上要确保领先,以建设高水准、高档次、实用性强的资源作为目标,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再次,建设中要做到资源的改造、筛选、重组、改良,严格把关,宁精勿杂、宁缺毋滥,逐步积累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建设要讲究循序渐进,日臻完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也必然是一个由部分到整体、由表及里、由浅层到深层,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在保证资源库资源建设质量的同时,及时地做好教学资源甄别、分类、收集、评审、更新、备份以及资源发布工作,使网络教学资源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
记 者:如何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更好发展呢?
刘东波: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规划和实施是一个从决策者、管理者到教师,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不断磨合的过程;是一个对教育系统历史、现状和问题,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诊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挖掘各类教育资源的过程;是一个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重整和优化配置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过程;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地域特点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
记 者:按照贵区“十二五”规划的描述,到2015年信息化会给本区域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具体到学校,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东波: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的描述,2011年~2015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将以“打造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数字化邹城教育”为总方向,建立完善的邹城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班班通”、“校校通”,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到学校层面,重点要加强队伍建设,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完成对教师、校长、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着重探索教育信息化如何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发挥作用,培养一批创新应用新理念、新技术的专业骨干,全面提升我市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