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9 01: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07:08
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要把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突破口,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推进就业和创业*改革创新,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依法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做大并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等一系列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完善信访制度,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面向民生的财政*。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进一步调整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机制。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考核、提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规范群众利益表达行为,增强群众利益表达实效。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督促督办机制。健全完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办事机制、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监督机制、目标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处罚机制。健全民生*创新机制,完善保障民生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完善民生*体系,科学合理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创新发展民生工作领域的各项*措施。通过不懈努力,将科学有效的工作*和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体现并贯穿到解决民生问题的始终,保证各项民生措施的顺利贯彻落实。制度化的关键是法制化,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法制建设。通过法律使权利和利益制度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表面上看,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民生问题似乎都与公*品供给不足有关,但实际上是因为公众的权利缺乏保障或者受到侵害而造成的。法律作为协调利益关系、保障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和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关键性作用。总体上,法律可以为提升公民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提供切实保障,特别是能够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权利,也可以为处在社会劣势地位的公民提供特殊保障,使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