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6 20:4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0:05
九条“父母规范”减轻家庭焦虑和内耗
01、进家门前,掸掸身上的“灰尘”
我们的脸色,影响着伴侣的心情,也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千万别把垃圾情绪,倾倒给最该温柔以待的人。所以进门前,记得掸掸身上的“灰尘”,提醒自己“要把坏情绪留在门外”。因为从此刻起,我们开始承担的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的角色了。
02、在家说话的声音,不要超过60分贝
真正有效的沟通,靠的从来不是谁嗓门更大。有研究发现,低声的方式谈话,比高声的方式谈话,更能达到说服人的效果。幸福的家庭里,所有人都要懂得控制音量好好说话。因为愤怒只会模糊问题,吼叫只会伤害家人和孩子。
03、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大意就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无论你如何着急、如何懊悔和抱怨,都不可能再挽回了。生活总少不了鸡零狗碎,我们也都有粗心大意、马虎犯错的时候。当遇到这些小意外、小插曲时,一万句“都怪你”,抵不过一句“我陪你”。家人之间,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些苛责和挑剔,才能和和美美,把日子越过越好。
04、不把好吃的饭菜只摆孩子面前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有这样经典一幕:妈妈专门为女儿准备了一盆有机蔬菜,可女儿却不喜欢吃,并且吐掉了。妈妈一边气愤地将青菜硬塞进女儿嘴里,一边咆哮着大吐苦水:“你知道这些菜多少钱一斤吗?我们平时赚钱不容易,现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你身上了,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
很多父母哪怕自己舍不得吃穿,却要把最好的、最贵的都给孩子。但一味地苛求自己、亏待自己,只会变得更加焦虑、充满戾气,对家人和孩子更加不满。爱孩子之前,别忘记先好好爱自己。
05、让手机退出餐桌
有人说,爱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热气腾腾的饭菜、欢声笑语的氛围、松弛愉快的闲聊,这就是一个家最幸福的模样。可是现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各自捧着手机,要么忙工作、要么刷视频,却把家人和孩子晾在一旁,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阂越积越深,亲情也日渐淡漠。
餐桌上的温度,其实也是家的温度。吃饭时记得关掉手机,和家人聊聊今天的趣事,关心关心孩子的生活,享受这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
06、闹铃响后,父母要同时起床
送孩子上学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父母要同时起床,其实不管是家务也好,教育也好、都需要父母共同分担。父母两个人分工合作,效率更高了,感情也会更好。孩子看到了,自然也会加入进来,想要为家庭出一份力。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才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滋养。
07、多坐在书桌前,而不是沙发上
很多父母对待自己和孩子十分“双标”:自己从不看书,却要求孩子坚持阅读,自己懒散混日,却要求孩子努力上进。教育孩子就是如此,与其讲道理发脾气,不如以身示范做出样子。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闭上嘴、抬起腿、翻开书,演示给孩子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08做个蹲下来的父母
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平等对待。在孩子面前,再厉害的大人物,也只是爸爸和妈妈。尊重是爱孩子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的底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做家庭决定时,问问孩子的意见。
要让孩子知道“我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好。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
09、给妈妈固定的“自由时间”
母亲若是整日焦躁不安、情绪不稳,那么家里就会充满了矛盾、怨气和争吵。所以,家里人要协商一致尽量给妈妈一些“自由时间”,让妈妈可以歇下来喘口气。比如每晚给妈妈半小时,每周末给妈妈两小时。让妈妈有机会发展家庭之外的生活,妈妈才能释放自己,调整好自己,成为一个情绪平和且松弛的妈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0:05
九条“父母规范”减轻家庭焦虑和内耗
01、进家门前,掸掸身上的“灰尘”
我们的脸色,影响着伴侣的心情,也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千万别把垃圾情绪,倾倒给最该温柔以待的人。所以进门前,记得掸掸身上的“灰尘”,提醒自己“要把坏情绪留在门外”。因为从此刻起,我们开始承担的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的角色了。
02、在家说话的声音,不要超过60分贝
真正有效的沟通,靠的从来不是谁嗓门更大。有研究发现,低声的方式谈话,比高声的方式谈话,更能达到说服人的效果。幸福的家庭里,所有人都要懂得控制音量好好说话。因为愤怒只会模糊问题,吼叫只会伤害家人和孩子。
03、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大意就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无论你如何着急、如何懊悔和抱怨,都不可能再挽回了。生活总少不了鸡零狗碎,我们也都有粗心大意、马虎犯错的时候。当遇到这些小意外、小插曲时,一万句“都怪你”,抵不过一句“我陪你”。家人之间,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少一些苛责和挑剔,才能和和美美,把日子越过越好。
04、不把好吃的饭菜只摆孩子面前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有这样经典一幕:妈妈专门为女儿准备了一盆有机蔬菜,可女儿却不喜欢吃,并且吐掉了。妈妈一边气愤地将青菜硬塞进女儿嘴里,一边咆哮着大吐苦水:“你知道这些菜多少钱一斤吗?我们平时赚钱不容易,现在好吃好喝的都用在你身上了,怎么这么不知道好歹?”
很多父母哪怕自己舍不得吃穿,却要把最好的、最贵的都给孩子。但一味地苛求自己、亏待自己,只会变得更加焦虑、充满戾气,对家人和孩子更加不满。爱孩子之前,别忘记先好好爱自己。
05、让手机退出餐桌
有人说,爱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热气腾腾的饭菜、欢声笑语的氛围、松弛愉快的闲聊,这就是一个家最幸福的模样。可是现在很多时候,大家都各自捧着手机,要么忙工作、要么刷视频,却把家人和孩子晾在一旁,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隔阂越积越深,亲情也日渐淡漠。
餐桌上的温度,其实也是家的温度。吃饭时记得关掉手机,和家人聊聊今天的趣事,关心关心孩子的生活,享受这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
06、闹铃响后,父母要同时起床
送孩子上学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所以父母要同时起床,其实不管是家务也好,教育也好、都需要父母共同分担。父母两个人分工合作,效率更高了,感情也会更好。孩子看到了,自然也会加入进来,想要为家庭出一份力。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才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滋养。
07、多坐在书桌前,而不是沙发上
很多父母对待自己和孩子十分“双标”:自己从不看书,却要求孩子坚持阅读,自己懒散混日,却要求孩子努力上进。教育孩子就是如此,与其讲道理发脾气,不如以身示范做出样子。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闭上嘴、抬起腿、翻开书,演示给孩子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08做个蹲下来的父母
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平等对待。在孩子面前,再厉害的大人物,也只是爸爸和妈妈。尊重是爱孩子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的底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声音;做家庭决定时,问问孩子的意见。
要让孩子知道“我的想法和感受很重要”,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好。一个热爱读书、充满书香的家庭,整体的氛围都是向上的,负能量自然也会少很多。
09、给妈妈固定的“自由时间”
母亲若是整日焦躁不安、情绪不稳,那么家里就会充满了矛盾、怨气和争吵。所以,家里人要协商一致尽量给妈妈一些“自由时间”,让妈妈可以歇下来喘口气。比如每晚给妈妈半小时,每周末给妈妈两小时。让妈妈有机会发展家庭之外的生活,妈妈才能释放自己,调整好自己,成为一个情绪平和且松弛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