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红色革命精神促进宁夏经济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0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8
历史步入近代以后,中国被列强欺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及*派都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他们都先后失败了。*十月*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早期*者在*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党。从此,中国*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救亡图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探索。
在中国*党的影响之下,以王维舟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回到家乡达州,他们积极地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1927年8月达州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即*大竹县特别支部。党的支部成立后,他们除了引进了《新青年》《*党》《先驱》等刊物外,还在家乡办起了《晨光》《人格》《大竹青年》等进步刊物宣传*思想。
1929年,王维舟等人领导了固军坝起义并成立“川东第一路游击军”。土地*时期,我党在大竹创建了杨通苏维埃,并领导发动了“虎南*”,建立了虎南游击根据地。王维舟在开江县建立*广福特支委员会,创建了有1 000多人参加的“川东游击军广福支队”。1931年重建的川东游击军,牵制了刘存厚、刘湘两个师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四方面军主力作战。1932年年底,红四方面军开创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同志曾高度评价川陕*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发展的桥梁”[1]。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统一指挥下,“从2―6月,历时4个月的作战,共毙敌1.4万余人,俘敌近万人,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2] 1933年8―10月,徐向前又接连指挥了三个战役。三次战役使川陕根据地扩大到42 000多平方公里。西抵嘉陵江,东至万源、城口,南达营山、渠县及开江、开县。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川陕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块最大的红色区域。1934年,在徐向前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特别是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我军在东、西两线共歼敌8万多人,缴*3万多支,炮百余门。后来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反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战役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果辉煌的一个战役。”万源保卫战的胜利是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重大转折,是红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起点。它“严重打击了四川军阀的反动势力,锻炼了红军和川边广大人民,恢复并扩大了苏区,取得了川陕*根据地创建以来最为辉煌的胜利”[1]。万源保卫战展示了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反“六路围攻”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万源保卫战有力地策应了*红军反“围剿”的斗争,形成了与*根据地互相呼应的有利格局,为*红军入川减轻了压力。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达州各地共有179 102人参军,在前线阵亡53 774人。在后方,达州人民积极出工出力支援抗战,全市先后共出动48 750余名劳工修筑汉渝公路、梁山机场,在修建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至少有1 135人,伤者无数。”[3]解放战争时期,达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大竹苏家沟战斗”“虎南二月*”“渠县龙潭起义”“华蓥山联合大起义”,涌现出了诸如唐虚谷、陈尧楷、邓兴丰等无数*烈士,达州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发扬*老区精神,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战争的破坏,建国之初,*老区经济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重视、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老区地处边远的深山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阻,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畅,教育、卫生、文化投入不足,造成了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这使*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老区的这些不利因素,加快老区的发展,力争老区人民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人民一起在建党一百周年之时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这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摆在老区各级*面前的一道难题。加快老区经济发展,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当下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省市要继续加大对老区财政扶持力度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车道,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老区经济社会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近些年,老区的贫困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12年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五次会议时,财政部*谢旭人曾指出,财政部将加大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在“十五”期间,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财政倾斜*,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投资近80亿元,用于老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公路交通建设、小流域治理等与民生紧密联系的社会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实践证明,党*只有加大对老区人民的财政投资与*倾斜力度,才会加速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前进步伐。除*外,各级*也应该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重视老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广东省的经验值得学习。广东*、省*十分重视支持省内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老区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州作为四川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四川省也要充分利用达州地区丰富的农业、工业、交通、矿产资源,加大达州的开发,在对外招商引资时,更多地倾向于达州市,以便又快又好地加快老区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 对老区的扶持不能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建立国家、省市部门对老区建设的*保障机制,做到关心老区常态化、制度化。老区发展了,才能保障我国各族人民同步迈入小康。从国家到省市对老区的关心将会给老区人民建设家园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它也是老区人民自力更生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国家要继续加大对*老区的人才扶持力度
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老区人民由于贫穷落后,无法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到此创业。这也是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中组部、团*从*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四川、*、新疆、贵州等地支援服务。自1999年以来,国家派出的十多批博士志愿者服务团为西部地区引进1 447个项目,资金3 642亿元,撰写调研报告2 086篇。此外,他们还举办了各种讲座,为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博士服务团受到了西部地区各级*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除了国家对老区的人才支持力度外,老区的各级*也必须牢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引进方面舍得投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创业的帮扶工程。通过人才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老区人民的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级*要加大老区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尤其需要培养当地土生土长的,用得着、留得住的科技人才。让这些科技人才和当地人民建立帮扶平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更好地促进老区致富发展。
老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小学、初中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别是在当下,大学生择业困难,在“读书无用”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导致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此,各级*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专门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各级*部门要积极贯彻职业教育法的精神,通过职业专门学校为地方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农民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个人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及劳动技术含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地方大学,*要充分地促进其发展,发挥大学资政育人、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地方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创造高层次人才研发、创业的优质环境,做到对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三)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红军长征期间在四川的时间较长,在达州这片土地上更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据有关学者研究,目前达州保存有影响的*遗址遗迹600余处。每一处遗迹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镌刻着军民的鱼水深情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素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达州旅游事业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新时期鼓舞达州500多万人民艰苦创业的典型教材。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近些年,旅游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达州作为*老区,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这为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几乎成为各部门发展经济的一个共识。达州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不为众人所知,可以说很多的红色遗迹“养在深闺”。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先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应当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化为鼓舞老区人民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为老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老区人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吸引大批外出务工劳动者返乡就业,降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比例,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4]通过红色旅游,还可以带动人们勤劳致富的信心,增强自我摆脱贫困的主动性。
在开发红色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南方自然环境的优美,高森林覆盖率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做到红色、绿色相结合,“开展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客家风情游为辅的旅游活动模式,把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5]既让游人在红色旅游中陶冶情操,又能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放松工作中的身心疲惫,寻找一片精神休憩的家园。在开发红色旅游的时候,要统筹全局,加强区域开发、连片开发,打造一些精品旅游路线。
但是,必须要注意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吸取其他地区发展旅游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走出一条与*老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老区人民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6]
(四)更新观念,创新老区精神
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滞后,受恶劣的地理环境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这样的思想是一定要克服的。外因固然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老区人民更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战争年代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新形势下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克服困难,实现*老区的可持续发展。
老区要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老区大多位于山区和半山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是最佳的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达州作为四川的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境内出产的优质黄花、香椿以及富硒茶、油橄榄都是无公害产品。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加强农业、工业相结合的产业链意识,在发展原生态农业的同时,形成一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人口增产增收。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达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含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铁矿、锰矿等矿产资源,都为达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作为后发赶超地区,在开发这些矿产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合理开采,更多的是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一些循环经济,加大对产品产业链开发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杜绝因矿产开发所带来的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五)加大*老区的对外宣传与合作
由于交通、地理条件的*,更由于在当下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方面,文化精神被很多人忽视。目前,对*老区,除了老区人民和从事党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外,缺乏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在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虽然很多的*老区纪念地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到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地受教育者较少。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区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例如电视、报纸、电视剧作品、网络等手段。重视一些全国性的关于*老区发展的组织机构的扶持与宣传,前面提到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他们在宣传老区,支持老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各*老区要和老促会积极联络,争取国家更多的*与资金支持,和老区促进会一起宣传自我,打造自我,创新自我。一些学术性的*老区团体,他们除了研究老区*红色文化外,还承担了探讨老区发展的重任,例如全国*老区高校举办的每年一届的联席会议,对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提出了很多可行可参、加速老区发展的宝贵意见。通过*老区高校联席会议,各高校不仅交流自我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且也分享与学习兄弟高校发展的优秀成果,更主要的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接触增加了各老区发展之间的深刻了解,加强了东西部*老区,南北*老区的合作,这也是老区发展所必须的。达州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近些年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四川*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不断推出研究力作及发表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对宣传达州*红色老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对四川*老区的宣传上了一个新的高度。2014年,在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四川*老区发展中心承办的*老区振兴暨纪念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了达州、走进达州、宣传达州、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同时对于*老区的进一步研究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老区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要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又要满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实践经验证明,要加(下转68页)(上接43页)快老区建设发展,必须既要发挥国家力量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民间力量和个人力量。在新时期、新机遇面前,达州百万人民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争取各项优惠*,努力发扬*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争取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社会。这片红色的土地必将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8
历史步入近代以后,中国被列强欺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及*派都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他们都先后失败了。*十月*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早期*者在*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党。从此,中国*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救亡图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探索。
在中国*党的影响之下,以王维舟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回到家乡达州,他们积极地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1927年8月达州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即*大竹县特别支部。党的支部成立后,他们除了引进了《新青年》《*党》《先驱》等刊物外,还在家乡办起了《晨光》《人格》《大竹青年》等进步刊物宣传*思想。
1929年,王维舟等人领导了固军坝起义并成立“川东第一路游击军”。土地*时期,我党在大竹创建了杨通苏维埃,并领导发动了“虎南*”,建立了虎南游击根据地。王维舟在开江县建立*广福特支委员会,创建了有1 000多人参加的“川东游击军广福支队”。1931年重建的川东游击军,牵制了刘存厚、刘湘两个师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四方面军主力作战。1932年年底,红四方面军开创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同志曾高度评价川陕*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发展的桥梁”[1]。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统一指挥下,“从2―6月,历时4个月的作战,共毙敌1.4万余人,俘敌近万人,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2] 1933年8―10月,徐向前又接连指挥了三个战役。三次战役使川陕根据地扩大到42 000多平方公里。西抵嘉陵江,东至万源、城口,南达营山、渠县及开江、开县。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川陕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块最大的红色区域。1934年,在徐向前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特别是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我军在东、西两线共歼敌8万多人,缴*3万多支,炮百余门。后来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反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战役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果辉煌的一个战役。”万源保卫战的胜利是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重大转折,是红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起点。它“严重打击了四川军阀的反动势力,锻炼了红军和川边广大人民,恢复并扩大了苏区,取得了川陕*根据地创建以来最为辉煌的胜利”[1]。万源保卫战展示了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反“六路围攻”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万源保卫战有力地策应了*红军反“围剿”的斗争,形成了与*根据地互相呼应的有利格局,为*红军入川减轻了压力。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达州各地共有179 102人参军,在前线阵亡53 774人。在后方,达州人民积极出工出力支援抗战,全市先后共出动48 750余名劳工修筑汉渝公路、梁山机场,在修建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至少有1 135人,伤者无数。”[3]解放战争时期,达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大竹苏家沟战斗”“虎南二月*”“渠县龙潭起义”“华蓥山联合大起义”,涌现出了诸如唐虚谷、陈尧楷、邓兴丰等无数*烈士,达州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发扬*老区精神,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战争的破坏,建国之初,*老区经济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重视、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老区地处边远的深山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阻,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畅,教育、卫生、文化投入不足,造成了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这使*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老区的这些不利因素,加快老区的发展,力争老区人民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人民一起在建党一百周年之时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这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摆在老区各级*面前的一道难题。加快老区经济发展,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当下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省市要继续加大对老区财政扶持力度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车道,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老区经济社会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近些年,老区的贫困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12年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五次会议时,财政部*谢旭人曾指出,财政部将加大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在“十五”期间,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财政倾斜*,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投资近80亿元,用于老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公路交通建设、小流域治理等与民生紧密联系的社会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实践证明,党*只有加大对老区人民的财政投资与*倾斜力度,才会加速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前进步伐。除*外,各级*也应该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重视老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广东省的经验值得学习。广东*、省*十分重视支持省内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老区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州作为四川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四川省也要充分利用达州地区丰富的农业、工业、交通、矿产资源,加大达州的开发,在对外招商引资时,更多地倾向于达州市,以便又快又好地加快老区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 对老区的扶持不能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建立国家、省市部门对老区建设的*保障机制,做到关心老区常态化、制度化。老区发展了,才能保障我国各族人民同步迈入小康。从国家到省市对老区的关心将会给老区人民建设家园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它也是老区人民自力更生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国家要继续加大对*老区的人才扶持力度
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老区人民由于贫穷落后,无法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到此创业。这也是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中组部、团*从*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四川、*、新疆、贵州等地支援服务。自1999年以来,国家派出的十多批博士志愿者服务团为西部地区引进1 447个项目,资金3 642亿元,撰写调研报告2 086篇。此外,他们还举办了各种讲座,为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博士服务团受到了西部地区各级*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除了国家对老区的人才支持力度外,老区的各级*也必须牢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引进方面舍得投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创业的帮扶工程。通过人才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老区人民的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级*要加大老区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尤其需要培养当地土生土长的,用得着、留得住的科技人才。让这些科技人才和当地人民建立帮扶平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更好地促进老区致富发展。
老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小学、初中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别是在当下,大学生择业困难,在“读书无用”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导致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此,各级*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专门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各级*部门要积极贯彻职业教育法的精神,通过职业专门学校为地方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农民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个人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及劳动技术含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地方大学,*要充分地促进其发展,发挥大学资政育人、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地方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创造高层次人才研发、创业的优质环境,做到对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三)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红军长征期间在四川的时间较长,在达州这片土地上更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据有关学者研究,目前达州保存有影响的*遗址遗迹600余处。每一处遗迹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镌刻着军民的鱼水深情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素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达州旅游事业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新时期鼓舞达州500多万人民艰苦创业的典型教材。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近些年,旅游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达州作为*老区,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这为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几乎成为各部门发展经济的一个共识。达州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不为众人所知,可以说很多的红色遗迹“养在深闺”。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先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应当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化为鼓舞老区人民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为老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老区人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吸引大批外出务工劳动者返乡就业,降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比例,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4]通过红色旅游,还可以带动人们勤劳致富的信心,增强自我摆脱贫困的主动性。
在开发红色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南方自然环境的优美,高森林覆盖率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做到红色、绿色相结合,“开展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客家风情游为辅的旅游活动模式,把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5]既让游人在红色旅游中陶冶情操,又能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放松工作中的身心疲惫,寻找一片精神休憩的家园。在开发红色旅游的时候,要统筹全局,加强区域开发、连片开发,打造一些精品旅游路线。
但是,必须要注意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吸取其他地区发展旅游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走出一条与*老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老区人民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6]
(四)更新观念,创新老区精神
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滞后,受恶劣的地理环境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这样的思想是一定要克服的。外因固然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老区人民更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战争年代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新形势下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克服困难,实现*老区的可持续发展。
老区要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老区大多位于山区和半山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是最佳的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达州作为四川的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境内出产的优质黄花、香椿以及富硒茶、油橄榄都是无公害产品。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加强农业、工业相结合的产业链意识,在发展原生态农业的同时,形成一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人口增产增收。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达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含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铁矿、锰矿等矿产资源,都为达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作为后发赶超地区,在开发这些矿产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合理开采,更多的是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一些循环经济,加大对产品产业链开发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杜绝因矿产开发所带来的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五)加大*老区的对外宣传与合作
由于交通、地理条件的*,更由于在当下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方面,文化精神被很多人忽视。目前,对*老区,除了老区人民和从事党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外,缺乏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在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虽然很多的*老区纪念地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到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地受教育者较少。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区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例如电视、报纸、电视剧作品、网络等手段。重视一些全国性的关于*老区发展的组织机构的扶持与宣传,前面提到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他们在宣传老区,支持老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各*老区要和老促会积极联络,争取国家更多的*与资金支持,和老区促进会一起宣传自我,打造自我,创新自我。一些学术性的*老区团体,他们除了研究老区*红色文化外,还承担了探讨老区发展的重任,例如全国*老区高校举办的每年一届的联席会议,对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提出了很多可行可参、加速老区发展的宝贵意见。通过*老区高校联席会议,各高校不仅交流自我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且也分享与学习兄弟高校发展的优秀成果,更主要的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接触增加了各老区发展之间的深刻了解,加强了东西部*老区,南北*老区的合作,这也是老区发展所必须的。达州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近些年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四川*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不断推出研究力作及发表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对宣传达州*红色老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对四川*老区的宣传上了一个新的高度。2014年,在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四川*老区发展中心承办的*老区振兴暨纪念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了达州、走进达州、宣传达州、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同时对于*老区的进一步研究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老区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要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又要满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实践经验证明,要加(下转68页)(上接43页)快老区建设发展,必须既要发挥国家力量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民间力量和个人力量。在新时期、新机遇面前,达州百万人民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争取各项优惠*,努力发扬*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争取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社会。这片红色的土地必将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8
历史步入近代以后,中国被列强欺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及*派都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他们都先后失败了。*十月*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早期*者在*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党。从此,中国*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救亡图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探索。
在中国*党的影响之下,以王维舟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回到家乡达州,他们积极地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1927年8月达州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即*大竹县特别支部。党的支部成立后,他们除了引进了《新青年》《*党》《先驱》等刊物外,还在家乡办起了《晨光》《人格》《大竹青年》等进步刊物宣传*思想。
1929年,王维舟等人领导了固军坝起义并成立“川东第一路游击军”。土地*时期,我党在大竹创建了杨通苏维埃,并领导发动了“虎南*”,建立了虎南游击根据地。王维舟在开江县建立*广福特支委员会,创建了有1 000多人参加的“川东游击军广福支队”。1931年重建的川东游击军,牵制了刘存厚、刘湘两个师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四方面军主力作战。1932年年底,红四方面军开创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根据地。*同志曾高度评价川陕*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发展的桥梁”[1]。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统一指挥下,“从2―6月,历时4个月的作战,共毙敌1.4万余人,俘敌近万人,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2] 1933年8―10月,徐向前又接连指挥了三个战役。三次战役使川陕根据地扩大到42 000多平方公里。西抵嘉陵江,东至万源、城口,南达营山、渠县及开江、开县。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川陕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块最大的红色区域。1934年,在徐向前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特别是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我军在东、西两线共歼敌8万多人,缴*3万多支,炮百余门。后来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反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战役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果辉煌的一个战役。”万源保卫战的胜利是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重大转折,是红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起点。它“严重打击了四川军阀的反动势力,锻炼了红军和川边广大人民,恢复并扩大了苏区,取得了川陕*根据地创建以来最为辉煌的胜利”[1]。万源保卫战展示了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反“六路围攻”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万源保卫战有力地策应了*红军反“围剿”的斗争,形成了与*根据地互相呼应的有利格局,为*红军入川减轻了压力。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达州各地共有179 102人参军,在前线阵亡53 774人。在后方,达州人民积极出工出力支援抗战,全市先后共出动48 750余名劳工修筑汉渝公路、梁山机场,在修建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至少有1 135人,伤者无数。”[3]解放战争时期,达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大竹苏家沟战斗”“虎南二月*”“渠县龙潭起义”“华蓥山联合大起义”,涌现出了诸如唐虚谷、陈尧楷、邓兴丰等无数*烈士,达州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发扬*老区精神,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战争的破坏,建国之初,*老区经济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重视、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老区地处边远的深山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阻,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畅,教育、卫生、文化投入不足,造成了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这使*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老区的这些不利因素,加快老区的发展,力争老区人民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人民一起在建党一百周年之时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这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摆在老区各级*面前的一道难题。加快老区经济发展,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当下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省市要继续加大对老区财政扶持力度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车道,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老区经济社会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近些年,老区的贫困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12年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五次会议时,财政部*谢旭人曾指出,财政部将加大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在“十五”期间,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财政倾斜*,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投资近80亿元,用于老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公路交通建设、小流域治理等与民生紧密联系的社会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实践证明,党*只有加大对老区人民的财政投资与*倾斜力度,才会加速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前进步伐。除*外,各级*也应该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重视老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广东省的经验值得学习。广东*、省*十分重视支持省内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老区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州作为四川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四川省也要充分利用达州地区丰富的农业、工业、交通、矿产资源,加大达州的开发,在对外招商引资时,更多地倾向于达州市,以便又快又好地加快老区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 对老区的扶持不能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建立国家、省市部门对老区建设的*保障机制,做到关心老区常态化、制度化。老区发展了,才能保障我国各族人民同步迈入小康。从国家到省市对老区的关心将会给老区人民建设家园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它也是老区人民自力更生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国家要继续加大对*老区的人才扶持力度
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老区人民由于贫穷落后,无法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到此创业。这也是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中组部、团*从*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四川、*、新疆、贵州等地支援服务。自1999年以来,国家派出的十多批博士志愿者服务团为西部地区引进1 447个项目,资金3 642亿元,撰写调研报告2 086篇。此外,他们还举办了各种讲座,为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博士服务团受到了西部地区各级*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除了国家对老区的人才支持力度外,老区的各级*也必须牢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引进方面舍得投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创业的帮扶工程。通过人才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老区人民的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级*要加大老区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尤其需要培养当地土生土长的,用得着、留得住的科技人才。让这些科技人才和当地人民建立帮扶平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更好地促进老区致富发展。
老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小学、初中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别是在当下,大学生择业困难,在“读书无用”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导致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此,各级*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专门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各级*部门要积极贯彻职业教育法的精神,通过职业专门学校为地方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农民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个人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及劳动技术含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地方大学,*要充分地促进其发展,发挥大学资政育人、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地方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创造高层次人才研发、创业的优质环境,做到对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三)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红军长征期间在四川的时间较长,在达州这片土地上更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据有关学者研究,目前达州保存有影响的*遗址遗迹600余处。每一处遗迹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镌刻着军民的鱼水深情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素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达州旅游事业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新时期鼓舞达州500多万人民艰苦创业的典型教材。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近些年,旅游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达州作为*老区,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这为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几乎成为各部门发展经济的一个共识。达州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不为众人所知,可以说很多的红色遗迹“养在深闺”。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先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应当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化为鼓舞老区人民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为老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老区人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吸引大批外出务工劳动者返乡就业,降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比例,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4]通过红色旅游,还可以带动人们勤劳致富的信心,增强自我摆脱贫困的主动性。
在开发红色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南方自然环境的优美,高森林覆盖率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做到红色、绿色相结合,“开展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客家风情游为辅的旅游活动模式,把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5]既让游人在红色旅游中陶冶情操,又能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放松工作中的身心疲惫,寻找一片精神休憩的家园。在开发红色旅游的时候,要统筹全局,加强区域开发、连片开发,打造一些精品旅游路线。
但是,必须要注意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吸取其他地区发展旅游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走出一条与*老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老区人民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6]
(四)更新观念,创新老区精神
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滞后,受恶劣的地理环境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这样的思想是一定要克服的。外因固然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老区人民更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战争年代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新形势下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克服困难,实现*老区的可持续发展。
老区要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老区大多位于山区和半山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是最佳的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达州作为四川的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境内出产的优质黄花、香椿以及富硒茶、油橄榄都是无公害产品。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加强农业、工业相结合的产业链意识,在发展原生态农业的同时,形成一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人口增产增收。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达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含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铁矿、锰矿等矿产资源,都为达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作为后发赶超地区,在开发这些矿产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合理开采,更多的是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一些循环经济,加大对产品产业链开发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杜绝因矿产开发所带来的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五)加大*老区的对外宣传与合作
由于交通、地理条件的*,更由于在当下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方面,文化精神被很多人忽视。目前,对*老区,除了老区人民和从事党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外,缺乏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在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虽然很多的*老区纪念地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到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地受教育者较少。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区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例如电视、报纸、电视剧作品、网络等手段。重视一些全国性的关于*老区发展的组织机构的扶持与宣传,前面提到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他们在宣传老区,支持老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各*老区要和老促会积极联络,争取国家更多的*与资金支持,和老区促进会一起宣传自我,打造自我,创新自我。一些学术性的*老区团体,他们除了研究老区*红色文化外,还承担了探讨老区发展的重任,例如全国*老区高校举办的每年一届的联席会议,对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提出了很多可行可参、加速老区发展的宝贵意见。通过*老区高校联席会议,各高校不仅交流自我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且也分享与学习兄弟高校发展的优秀成果,更主要的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接触增加了各老区发展之间的深刻了解,加强了东西部*老区,南北*老区的合作,这也是老区发展所必须的。达州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近些年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四川*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不断推出研究力作及发表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对宣传达州*红色老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对四川*老区的宣传上了一个新的高度。2014年,在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四川*老区发展中心承办的*老区振兴暨纪念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了达州、走进达州、宣传达州、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同时对于*老区的进一步研究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老区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要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又要满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实践经验证明,要加(下转68页)(上接43页)快老区建设发展,必须既要发挥国家力量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民间力量和个人力量。在新时期、新机遇面前,达州百万人民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争取各项优惠*,努力发扬*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争取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社会。这片红色的土地必将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