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31 16: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16:10
于 令 仪 诲 人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如其欲与之 ( ) (2)既去 ( ) (3)盗大恐( ) (4)夜负十千以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 寡悔,何苦而为盗耶?9.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参*:(一)(10分)7.(4分)(1)给 (2)离开 (3)很、非常 (4)背、背负8.(3分)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素”1分,“何苦……耶?”1分,语言通顺1分) 9.(3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
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
于 令 仪 诲 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 ( ) (2)既去 ( )
(3)盗大恐( ) (4)夜负十千以归(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 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9.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参*:
(一)(10分)
7.(4分)(1)给 (2)离开 (3)很、非常 (4)背、背负
8.(3分)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素”1分,“何苦……耶?”1分,语言通顺1分)
9.(3分)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
原文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1),长厚不忤物(2),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3),诸子擒之,乃邻子也(4)。令仪曰:“汝素寡悔(5),何苦而为盗邪(6)?”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11)以衣食(7)。”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12)去(8)。"盗大感愧,卒(13)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9),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10)。
1注释
(1)市井人:做生意的人,市井:经商。
(2)长(zhǎng)厚:品行敦厚(厚:宽厚)。
(3)盗:贼。
(4)乃:原来。
(5)素:向来。
(6)邪:同“耶”,表疑问、反问语气。
(7)十千:指十贯铜钱。
(8)去:离开,使去:拿走。
(9)延:聘请。掖:教育。
(10)令族:有声望的家族。
(11)足:足够。
(12)使:让。
(13)卒:最后,最终。
(14)物:人。
(15)既:已经。
(16)忤(wǔ)物:做事情违背天理和人情。忤:违反、抵触的意思。
(17)寡悔:很少有懊悔,意为很少做错事。即为人谨慎小心。
(18)诘:追问。
(19)负:背。
(20)颇:很
(21)掖:教育
2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小题1:(1)少,很少 (2)离开 小题2:你很贫困,晚上带着十千钱回去,恐怕要被人盘查 小题3:(1)平时很少有过错,本来就是个好人。
(2)於令仪对他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他。 小题1:试题分析:此两句意思为“你平时很少有过错,怎么当起盗贼来?”“(他)已经离去了,(于令仪)又喊他”,理解句子的意思,字语含义就明确了。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容易理解。解释文言字语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在句子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关键字词,“甚”:很,“负”:带着,“十千”:很多钱,“以”,无义,“归”:回去;“恐”:恐怕;“为”:被;“诘”:查问。点评:本题不难,句意简单,一看即懂。
文言句子的翻译有三个原则,一是字字落实清楚,符合原意,三是语法遵循现代语言规范,三是语句要通顺。小题3:试题分析:从“邻舍子”的为人本质和于令仪的待人方式上来分析。
“尔素寡过”,说明其人不是道德败坏之人,是偶犯过错,于令仪又如此关怀宽容,让其感动。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相关的文字信息。
阅读题有的答案就在文中,要根据问题的指向找到要关文段,摘引关键的语句作答。
曹州(今山东荷泽)人于令仪,是个市场中的小摊贩业者;他为人宽厚,很少得罪别人,晚年时的家道颇为富足。
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结果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於令仪问他说:「你平常很少犯过错,何苦今天做贼呢?」小偷回答说:「因受贫困所迫的缘故。
」於令仪再问他想要什麽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千钱,便足令衣食无忧了。」於令仪听后就如数给了他。
正在那小偷要出门离去时,於令仪又叫住他,这使得那小偷大为恐惧,但於令仪对他说:「你如此的贫困,晚上带著十千钱回去,恐怕会引起巡逻人员的盘查。」於是将小偷留下,天亮后才让他离去。
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於成了良民。乡里的人们,都称道於令仪是名善士。
於令仪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子侄辈,建立学堂并聘请有名的儒士来教导他们,他的儿子於伋,侄儿於杰与於效,后来都相继考中了进士,他们於家现在是曹南一带的名门望族。
小题1:A小题1:C D小题1:①你一向忠厚,为什么要做小偷呢?②郡里的官吏们听说新任的太守到了,就派兵来迎接,但龚遂让他们都回去。
(4分,各2分)小题1:相同点:宽厚对待盗贼。于令仪是不计邻居偷盗之嫌,不但放了他,而且赠之千斤。
龚遂不仅撤除专管盗贼的官吏,还宣布放下兵器的盗贼就是良民,官吏不能抓捕。不同点:于令仪更侧重从情感上来感化入室之盗,龚遂侧重从*上给盗贼改过自新的机会。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既去,复呼之(已经) 。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代词 结构助词。
B、于是 竟然。C、---的人。
D、----的样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素、盗、耶、以”等重点字,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同时还应使整个句子的通顺流畅。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相同点,从“宽厚”这个角度来分析;不同点,“于令仪”从情感这一角度,“龚遂”从*这一角度来分析。
于令仪赠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之子也。令仪曰:“汝素厚,何苦为盗耶?”曰:“迫于贫耳!”令仪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度荒。”
如其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天明时负归。”盗大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原指做买卖的地方,后用来称商人。②忤物:与人不合,触犯人。
12、选择题:⑴下列加点的字与“夜负十千以归”中“负”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负者歌于途 B、苍山负雪C、天不负我也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⑵“如其言与之”一句的正确解释是下面的( )(2分)A、如果他的话是骗人的 B、按照令仪的话做了C、同意盗的话跟他讲和 D、按照他的话给了他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2分)14、于令仪让盗留下来的原因是 。(3分)15、这一个故事表现了于令仪 的品质。
(3分)参*及评分标准:12.⑴C(2分) ⑵ D(2分)13.盗贼离去后,于令仪又喊他,盗贼非常恐慌。 (2分)14.因为那盗贼很穷,夜里背了这么多钱会被人查问,所以让他留下来第二天回去。
(3分)15.待人宽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