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实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9 18: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16:22
1.思考话题:基于儿童发展哪方面?
专家点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方式、学习主动性等。
一、园本课程理念:
问题:不尽人意的地方是精神与文化方面缺失。
从三个层面:
1.符合儿童发展心理特点的,基于客观发展的规律。
2.孩子是主动发展的主体,与*有有理解不一样的观点,而非灌输式的。
3.在原有基础上特点,没有明确点出,未看出孩子有后继发展的需要。
4.孩子是处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中的,课程要考虑针对幼儿所处的环境实施。(城区孩子——田园课程不恰当问题)
二、基于儿童视角,提供幼儿自由表达表现的机会
案例:吃辣椒(生动有张力)
很久课程实施:重视美术知识技能的训练
案例分享:《画妈妈》
1.地下茎课程实施被解放,教学变成师幼互动,对话,儿童有了自己的想法。
2.儿童社会学主张:孩子有对着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倾听孩子的声音。
案例一:某幼儿园园长觉得保卫室外墙装饰脱落,让孩子想办法装饰,让大班孩子成为主体力量,幼儿分小组,设计方案,遵循家长和园长意见,再进行调整,在大班组投票决定设计思路,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课程。
儿童不光是学习者还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
案例二:《诚实的孩子》
分析:
教师一行为:教学建议是要求孩子注意点不要落在妈妈的身上,重点在小屠格涅夫反驳妈妈那段话中,并要求孩子反复朗读那段话。
反思:孩子是学习主体,掩盖了孩子的理解。
调整:试问孩子的想法——这是社会文化再解释,再建构,再创造。
案例三:幼小衔接——幼儿人际交往方式的策略(儿童是生活的专家)
案例四:视频分享《打几分》
启示:孩子对亲子关系的理解,彰显儿童的视角,感受、感动儿童的世界。
3.彰显儿童视角的策略:
魔法毯:打破儿童视角受生活经验的*,拓展经验,投射视角。一个流程下来就是一个课程。
优点:利用绘画作品呈现幼儿视角
案例:幼小衔接课程
缺失问题:孩子们想法
调整措施:对话(无果)——绘画后解释交流(绘画访谈法);
有了以上孩子们的担心想法,幼小衔接的课程落实在孩子的心坎上,延伸更深入的教育价值,将幼儿问题逐一解决,通过活动让孩子有预期,成为有准备的孩子。
4.教师与儿童视角的融合
案例一:访谈教师与幼儿关于环境课程创设
深入思考:两种矛盾如何选择,通过发生的一件事得出大家认可方案。
导向民主协商的课程:体验不同视角,考虑别人想法,更加理性化,促进自我认知提升、社会性发展。——这也是提倡课程实施最核心的价值
三、基于儿童视角后继可持续发展
核心素养:生活经验
如丰富春雨落在脸上的感觉、古诗中自然的描写等生活体验使心灵产生共鸣。
考虑后续幼儿持续发展:
在幼儿园玩游戏积木,摆出后,问幼儿:看不到的积木有几块,是什么颜色?通过空间想象发展,对幼儿后续发展有很大帮助。
表达情感体验,充分地经验感受与表达对孩子后续发展非常有意义:
解读:烦恼——大房子;撞墙——苦;
士兵——想回家;心情像想打架的熊……
四、基于孩子发展的社会文化处境
这一理论对幼儿园看课程提出很大挑战
不同声音:
1.认可
2.不合适的状态:担心隐私
解读:幼儿大胆指责,被指责幼儿虚心接受 ——体现中国文化:批评与自我批评
美国提倡:质疑
文化客位与文化主位的话题:
思考是否是孩子真正发展所需要的?
两组孩子对事物体验性,缜密性等不一样对幼儿园课程也相对造成影响,在课程实施公平性原则的挑战。
如果一所幼儿园能解决这些挑战性的问题,相信该幼儿园一定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