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8 09: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7:10
简单点驳斥,如果只要看过总结的精华和意义即可,那么这本书还有写的必要吗?只要用很少的文字把精华和意义写出来不就可以了?当然,很可能每个人读书的目的和目标不同,或许就是为了找几个要点,可以用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者只是为了快速地了解某些知识,那确实不必要再去读。
其次,读精华总结和读完整书的意义,是否有不同?所谓“精华”通常是观点的总结,也即是“知其然”;而阅读整本书,通常会得知“所以然”,知悉道理背后的原理(当然,不排除有些书不写这些内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态度呢?至少我觉得古人是给出答案的——授人于鱼不若授人与鱼。
以及,“精华”(假设它确实是跟作品主旨一致的,没有总结走偏)观点本身的正确性如何?如果是囫囵吞枣地接受,又怎么去确保自己没有受到“错误”思想的引导呢?也许有人会辩驳说,“正确”、“错误”如何判断,但不管怎样,不加辨识地接受某观点的方式,绝对不是更能够保障我们选择“正确”思想的方式吧?
最后,读书其实是一场思想的旅行,跟随着作者的脚步,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全方位地了解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思辩过程,从而增加、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视角,转变甚至抛弃自己现有的观点,从而实现心灵的成长。从不同作者的相似或不同的观点和经历中,得出自己的总结,这本来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放弃它,也是放弃了自己成长的机会。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我的习惯是挑书不挑读,选择一本好书,然后再一口气沉下去把这本书读掉。选书的时候,我所信任的朋友的推荐对我影响最大,其次是可信来源的评价(例如Amazon、豆瓣等),也会参考书籍的概述以及其他读者的总结,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能还会先读一下试读章节,看完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再比较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看法的差异,主要目的是让自己对于所述机理有更深入地理解,并能够真正地吸收进自己的逻辑体系和知识体系中,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