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气候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29 15:3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7:52
您好!
“雨岛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呢?专家解释称,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大城市大气环流较弱,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就会形成‘雨岛效应’。”
美国方面的研究证实,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人为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致使城市温度高于其周围乡村的温度,象一个炎热的“岛屿”悬于大气之中,这种现象被称作城市“热岛效应”. 早在18世纪,英国人l-.赫华德首先发现了伦敦市的城、郊温差现象,并将此发现公布在科学杂志(伦敦气象》之中.一百多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口的进一步集中,“热岛”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在加拿大温哥华,70年代 ( 972年 7月 4日)测定的城市热岛强度(城市热岛强度指城乡出现的最大温度差)已达门 t;而在德国柏林则为 13℃;我国的北京市也测到过gi的最大值,城市热岛强度令人震惊. “热岛现象”不仅会带来酷热的天气,还会造成各种异常气象,比如暖冬、飓风及暴雨等,严重地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1980年7月,美国圣路易斯市和堪萨斯市遭遇罕见热浪,城市中受“热岛”控制的商业区,其人口死亡率分别上升了 57%和 64%,而未受“热岛”影响的城郊地区,其死亡率上升不到 10%;在我国上海,城市热岛区域面积在 90年代增至 8 X 10‘奸,是六七十年代的 8倍,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城市热岛现象”日趋严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7:52
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在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能比郊区高6℃甚至更高,形成高强度的热岛。
可见,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因此,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但是,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来说,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的热岛效应。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舒适感;温度再高就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气温高于34度,并且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高温还加快光化学反应速率,从而使大气中O3浓度上升,加剧大气污染,进一步伤害人体健康。
雨岛效应:“雨岛效应”是如何形成的呢?专家解释称,大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大城市大气环流较弱,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上升有利于对流性降水的发生、发展,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大核(如*盐)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同时城市的下垫面粗糙度大使其降水雨系减慢,延长城区降水时间。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就会形成‘雨岛效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17:53
美国方面的研究证实,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由于“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