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3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1:54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编辑本段]读法: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 夏水襄陵,沿/ 溯 /阻绝。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素湍/ 绿潭,回清/ 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 荣/ 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 晴初/ 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 泪沾裳!”
[编辑本段]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现译)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叠的悬崖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不能看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不能看见月亮。
在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下行和逆流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如果遇到皇帝有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呀。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编辑本段]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急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编辑本段]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郦范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5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御史中尉等*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镇东文化教育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以及河南(今洛阳)尹等职。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者——《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 还博览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详细的地图。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郦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经注》外,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只有《水经注》一种。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练习说明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参*: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参*: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襄(xiāng),上。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湍(tuān),急流的水。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峻(jùn),高而陡峭。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参*: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教学建议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涵咏品味
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三、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有关资料一、郦道元生平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北史》卷二十七)
模山范水抒情写意——谈《三峡》(徐应佩、吴功正等)
本文是《水经》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1:55
郦道元(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生年不详,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出生于宦官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原文一万多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清楚。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作注。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还博览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详细的地图。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著。《水经注》共四十卷(原书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改编而成的),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在写作体例上,不同于《禹贡》和《汉书·地理志》。它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述各地的地理概况,开创了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新形式。《水经注》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地域上讲,郦道元虽然生活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但是他并没有把眼光仅限于北魏所统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这一自然现象,对全国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不仅是这样,书中还谈到了一些外国河流,说明作者对于国外地理也是注意的。从内容上讲,书中不仅详述了每条河流的水文情况,而且把每条河流流域内的其他自然现象如地质、地貌、地壤、气候、物产民俗、城邑兴衰、历史古迹以及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做了全面描述。因此《水经注》是六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郦道元一生著述很多,除《水经注》外,还有《本志》十三篇以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传下来只有《水经注》一种。
郦道元(466或472—527),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缺乏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书中记述了各条河流的发源与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状况,以及火山、温泉、水利工程等。这部书文字优美生动,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学著作。由于《水经注》在中国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价值,历代许多学者专门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一门“郦学”。
郦道元,字善长,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指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萧宝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逾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目叱贼,厉声而死。宝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地理学家郦道元
严官被害
当你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夏威夷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那高达数百米似喷泉喷射而出的岩浆,使晴朗的天空为之变色;那由岩浆汇聚而成的赤热的河流,所到之处,土壤、岩石为之熔化,花草树木顷刻间化为灰烬……你可曾想到,在1500年前,我国山西省大同市的西南也有火山,火山口深不见底,热气上冲,常常发出像细微的雷鸣般的声响。现在大同附近的火山早已停止喷发了。关于大同火山当对喷发的情况,是在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中看到的,这部书的作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 (今河北省涿县)人,大约出生在公元466年或公元472年。他和他的父亲都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中做过官。他的父亲做过山东青州刺史,他自己也先后在北魏首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做过*官吏,在冀州 (今河北冀县)、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东荆州(今河南唐河县)做过地方官。据史*载,郦道元为官素以严猛著称。他在地方做官时,对于地方的治安和文教事业做了许多好事,很有成绩。他执法很严,官吏都怕他,不敢为非作歹,盗贼也都逃到其他地方去了。在**做官时,他不畏避权势人物,敢于揭露他们干的坏事,因而不少权势人物都憎恨他。公元527年,雍州 (今陕西西安一带)刺史肖宝夤企图反对北魏政权,憎恨郦道元的人为了达到除掉他的目的,玩弄了借刀杀人的阴谋,故意怂恿北魏政权派郦道元去西安一带任关右大使。肖宝夤果然怀疑郦道元是要去与他作对,于是派部下半路劫杀。当郦道元赴任行至阴盘驿亭 (今陕西临潼县东)时,受到肖部的围困。建在山冈上,而食用的水井在山冈下,被围困后吃水断绝。郦道元一行虽然在山冈上打井,寻找水源,但打井十几丈深,仍然没有水,最后水尽力穷,郦道元和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儿子同时被杀害。临死的时候,郦道元还怒目厉声呵斥叛贼,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精神。
考察地理写 《水经注》
郦道元在少年时代,就对地理考察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时,他随父亲到山东,经常与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游览,观察水流的情景。当时,他们游历过临朐县的熏冶泉水,又观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泻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滚滚波浪和飞溅的水花,那铿锵有力的巨大音响,在川谷间回荡。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使郦道元大为陶醉。后来,他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经常乘工作之便和公余之暇,留意进行实地的地理考察和调查。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尽力搜集当地有关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图籍提供的情况,考查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风貌。他或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然后把自己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他掌握了许多有关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
同时,郦道元爱好读书,并以此闻名于世。在日常生活中,书籍是他不可分离的伴侣。他一生中读过许多书,尤其是有关地理记述的书籍,他几乎都读遍。他读书非常严肃、认真,对书中的记载力求弄懂、弄通,对各书中记述同一地方而有出入的问题,更是着意探究其原因。大量地读书,使他具有渊博的学识,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他写了不少著作,都流行于世,可惜后来大都佚亡了。
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对地理书籍的研究,郦道元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以及大量的地方性著作,所记载的地理情况都过于简略。三国时有人写了《水经》一书,虽然略具纲领,但却只记河流,不记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而且河流的记述也过于简单,并有许多遗漏。更何况地理情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情况也不断发生变化。例如,河流会改道,地名有变更、城镇村落有兴衰等等,特别是人们的劳动会不断改变地面的风貌。因此历史上的地理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郦道元决心动手写一部书,以反映当时的地理面貌和历史变迁的情况。
在著书的过程中,郦道元选取了《水经》一书作为蓝本,采取了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因此取书名为《水经注》。但是,他并不是图省力,走捷径,简单地为 《水经》作注释,跟着《水经》一书的记述走,《水经》记什么,他就注什么,而是很花了一番功夫和气力。《水经》一*载的河流仅137条,文字总共只有一万多字。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补充了许多河流,数量比《水经》增加了近10倍,达1252条,其中有些还是独立流入大海的重要河流。《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字。仅从这些就可以看到,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内容远远超过《水经》一书的再创作,书中凝聚着郦道元大量的辛勤劳动,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
郦道元生活的年代,正值我国南北分立对峙的南北朝时期,北方为北魏政权,南方先后为宋、齐、梁政权。郦道元虽然只是活动在北魏政权统治的地区之内,其范围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地区,但他的著作并没有受政权和地域的*,他的视野远远地超出了北魏政权统治的范围,反映了他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心情。在《水经注》中,郦道元所记述的内容包括了全国各地的地理情况,还记述了一些国外的地理情况,其涉及地域东北至朝鲜的坝水(今大同江),南到扶南(今越南和柬埔寨),西南到印度新头河 (今印度河),西至安息(今伊朗)、西海(今苏联咸海),北到流沙 (今蒙古沙漠)。可以说,《水经注》是北魏以前中国及其周围地区的地理学的总结。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突破了《水经》只记河流的局限。他以河流为纲,详细地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像这样写作严谨、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在当时的中国,以至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从 《水经注》中我们可以看到,郦道元以其饱满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千四五百年前中国的地理面貌,使人们读后可以对各地的地理状态及其历史变迁有较清晰的了解。例如从关于北京地区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北京城的城址、近郊的历史遗迹、河流以及湖泊的分布等,还可以了解到北京地区人们早期进行的一些大规模改变自然环境的活动,像拦河堰的修筑、天然河流的导引和人工渠道的开凿等。这是我们现在所能得到的关于北京地区最早的地理资料,也是我们研究北京地区历史地理变迁的一个重要地点。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是非常有用的。科学和经验告诉我们,地理情况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我们要真正了解和深刻认识今天的地理情况,单靠对现在的地理状态的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了解地理情况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以认识和掌握它的发展规律,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水经注》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地理文献。
《水经注》中的内容,除郦道元亲身考察所得到的资料外,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其中引用前人的著作达437种之多,还有不少汉、魏时代的碑刻材料。这些书籍和碑刻,后来在历史的变迁中大都已经散佚了,幸而有郦道元的引用转录,才尚存一斑,使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书籍和碑刻的部分内容。这又是我们研究我国文明发展历史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郦道元对地理学的贡献和历史功绩,是值得人们尊崇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1:55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顺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快。或认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
绝巘(yǎn):险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裳:(cháng)
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回答者: 水铃紫月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12 18:21
郦道元(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生年不详,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出生于宦官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1:56
从三峡全长七百里中看,两岸山都是相连的,没有中断的地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把太阳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绝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被阻绝了.有时皇帝的诏书急需传达,那么,从白帝到江凌,虽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发,晚上便到,即使乘飞奔的马,驾者烈风也没这样快.
每当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两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怪的柏树,悬崖上流下的瀑布,飞花四溅,在山峰和树林之间飞溅,水清、树荣、高山、草盛,确有许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萧瑟冷静,山涧寂静,猿猴啼啼的长叫,持续有很久,凄惨的声音异常,在山谷久久回荡,所以打渔的人说:"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听见猿声后,眼泪沾湿了衣服.
这个可以么?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21:56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自:从,此处有“在”之意。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阙:空缺。
嶂(zhàng):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停午:一作“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
沿:顺流而下。溯(sù):同“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王命:朝廷的文告。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御风:驾风。
以:认为。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快。或认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素湍:浪花翻滚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
绝巘(yǎn):险峻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飞漱:飞流冲荡。漱,喷射。
清荣峻茂:清清的江水,欣欣向荣的树木,高峻的山峰,茂盛的野草。
晴初:初晴的日子。霜旦:打霜的早晨。
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凄凉异常。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裳:(cháng)
赏析一: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